分享

矫情的文青走不出巴黎

 抽屉电影 2024-05-24 发布于陕西

矫情是一个很难界定其性质的词汇,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谈论矫情的时候,谈论者并不是主体,而是客体,其实就是我们通常会谈论别人是否矫情,但是却很少有认为自己是否矫情。这样来看,矫情可以作为对于生活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因为客体多主体少而有了偏向贬义的意思,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种情感词汇而已,更多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时刻,只不过亲历者不自觉罢了。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怪趣群鸟》就是这样一部“矫情”的作品,说是“矫情”不过是描述了一种生活状态,这种生活状态之下,好的人很好,不好的人不好。

《怪趣群鸟》讲述的是一个移居法国的年轻女性跟一个老年男性之间的故事。年轻的女人来到了巴黎,她梦想着成为一个作家,然而现实生活却并不如自己梦想的那样繁华,在巴黎,她仿佛是一个格格不入的人,一方面想要融入这个城市,另一方面却与自己的朋友之间存在着隔阂,当然,这种隔阂并不是负面,只不过是她无法像自己的朋友那样待人接物而已。培养属于自己的节奏失败,在现实生活中,她只能是让自己不断地重复着悲哀。

偶然机会,年轻的女性看到了一家书店招聘店员,于是,书店这个与自己梦想更加靠近的地方就成了她的避难所,在书店,她邂逅了书店老板——一个老年风度翩翩的男人,两个人在一起相处的非常融洽,渐渐的,年轻的女性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了,而这个时候,书店的老板却无意间展露出来了自己的人生一角。

《怪趣群鸟》是一部非常随意的影片,本片随意到了什么地步呢?基本上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创作者截取了中间的部分然后不断的拼接,最终将一部电影的长度用来展示一些情绪,这些情绪统称矫情,也就是前文提到的一种情感,或者是一种态度。

这实际上是一种不错的展示方式,即使这种展示方式并不面向所有人,但是有着这种情绪的文艺青年面对本片的时候,显然会收获的更多的。因为本片的节奏缓慢且人物的设定都符合一些文艺青年对于文艺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相互交融的想象。

来到巴黎的女青年想要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而写作俨然是一种被大家所接受的最快的,也是最没有门槛的艺术之路,这条路对于每一个热爱它的人来说都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容易触碰且成功的,而对于门外汉来说,写作俨然也是一种基于普通人对于艺术的一种直接想象。

幻想着通过写作来完成自己艺术生涯的第一步的人并不在少数,而面对写作的时候,我们所需要的是创作,需要的是敏锐的感知,需要的是一种静谧的氛围,这个时候,观众们似乎就能理解女青年在与朋友合租的时候的那种情绪了,干扰太多的时候,写作是很难进行的。

书店的出现,对于女青年来说是一种拯救,这种拯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女青年在巴黎的直接观感。我们通常不会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的主要原因在于现实是冰冷的,但是幻想是温暖的,然而巴黎这个颇具个性的书店却给予了冰冷现实中女青年一种现实存在的,可以触摸的温暖。

书店本来就是很多人的幻想集结点,而对于想要投身写作的女青年来说,书店更是一个可以开启自己梦想的地方。而这个书店的特殊之处在于不仅仅是一个书店,而且是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书店,相比于我们意识中的书店,这个书店更像是一个避风港,它甚至超越了一个简单的求生场所,而更具备文艺的属性。

书店对于女青年来说代表着什么?它所代表了女青年的一种梦,对于书店老板来说,它代表了一种生活的乐趣,因为书店是一个它可以委身的地方,这个地方他永远是有事情做的,孤寡老人给自己找一个可以长期坚持下去做的事情,这本身无可厚非。在此基础上,两个人相互慰藉。

同样是来自于外国,同样是在巴黎驻留,两个人很快的完成了忘年恋的构筑,然而结果却并没有大家期待的那样发生,一切都进展顺利的时候,本片在最后完成了一种交接,老年人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地方,女青年完成了驻留。

本片看似文艺,实际上不过是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人人都想要轰轰烈烈,实际上更多的时候,我们即使是有轰轰烈烈但大都没有那么完整,能有一段时间的轰轰烈烈就已经不错了,就好比生活需要矫情一样,但矫情过后,蓄力的时间有多久,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

你好,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