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意思与出处。①不懂得的就要去问,不会做的就应该去学习。读书得间,汉语成语,拼音是dú shū dé jiàn,意思是读书能心领神会。出自《官场现形记》。

 刘开曙图书馆 2024-05-24 发布于湖北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一一荀子

"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是先秦思想家荀子的名言。原句出自《荀子·非十二子》,完整表述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意为不懂得的就要去问,不会做的就应该去学习,即便有能力也要懂得谦让,如此才能成为有德之人。

此外,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也有提到类似的观点:"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这进一步强调了学习和提问的重要性,以及君子在面对自己不足时的坦诚态度。这些思想都体现了古人对于学习的重视和推崇。


抚躬自问,汉语成语,拼音是fǔ gōng zì wèn,意思是反躬自问,指自我反省。出自《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

百龄眉寿

百龄眉寿,汉语成语,拼音是 bǎi líng méi shòu,是祝人长命百岁的颂词。眉寿,指高寿。出自唐·虞世南《琵琶赋》。

一心百君

一心百君,汉语成语,读音是yī xīn bǎi jūn。意思是忠臣虽经历几个君主还是始终如一。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书记翩翩

书记翩翩,汉语成语,拼音是shū jì piān piān,意思是形容风格隽雅,文辞优美,出自《史记·平原君传赞》。

名书锦轴

名书锦轴,汉语成语,拼音是míng shū jǐn zhóu,意思是将名字写在史书上。出自《神童诗·劝学》。

走遍天涯

走遍天涯,汉语成语,拼音是zǒu biàn tiān yá,意思是形容到过的地方很多,出自《折桂令·游玉隆宫》。

读书得间

读书得间,汉语成语,拼音是dú shū dé jiàn,意思是读书能心领神会。出自《官场现形记》。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有一个人叫董遇的人,少时家境贫寒,只能靠去田间卖苦力或走街串巷做些贩夫走卒的活计来养活自己。但无论做什么,走到哪里,环境多么恶劣,他总是随身携带着一些书,只要一有空就会孜孜不倦地读起来。后来,他发达了,做了官吏,仍坚持博览群书,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最终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学问家。

成语寓意

世间万象,皆为身外之物,唯有多读书,读好书能够启迪人的灵魂,让人心领神会,耳聪目明,志存高远。一本好书,就如夏日午后的清茶,淡淡的,让人沉醉,它可以在夏日里读出雪意,于山间闻到泉鸣。书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社会文明的载体,也是人类进步的标志。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改变人们的思维习惯,影响人们处事的行为方式,进而影响人们每天的生活,甚至可能会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古人所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只有反复阅读,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才能够从懵懂无知走向睿智豁达。

把一本书读到一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心领神会了。成语中的“读百遍”只是概数,是一种强调的语气,有多次重复之意。意在告诉人们,“重复”乃学习之母。关于这点,古人还说过,“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们读书,要的正是这锲而不舍的精神,只要静心研读,反复思考,定能悟出书中的“真谛”,如果每次都能从书本中悟出一些为人处世的哲学,日积月累,必将会开阔胸怀和视野,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指读书读得遍数多了,自然就会理解书的内容和涵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