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线 | 埃及印象(一)——初见:从新首都CBD到阿拉曼新城

 联想派 2024-05-24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图片

  承蒙中建装饰集团绿创科技和深圳装饰的邀请,《幕墙设计》和“幕墙世界weekly”有幸在2024年五月开启了一段前往埃及开罗和阿拉曼的探访之旅。从一个文明未曾间断的文明古国前往另一个更加神秘的文明之都,我们的心情是激动而热切的。

图片
图片

  从北京启程,经由成都转机,11个小时的飞行,穿越宁静的夜空,当晨光初现,我们抵达了心驰的目的地——开罗机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出发前,我们曾通过网络对埃及进行了初步的了解,然而,当真正踏上这片土地,发现眼前的景象与我们心中的想象有着微妙的差异。

图片

△  美丽的地中海

图片

△  富饶的尼罗河三角洲

  开罗,埃及的首都,承载着3000多年的古文明史,是非洲和中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尼罗河,这条世界著名的大河,穿越市区,分流北去,注入分隔欧非大陆的地中海,孕育出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

图片

  过完海关检查,步出开罗机场,便看见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幕墙项目指挥长 程炜 在向我们招手,钻进项目部租来的“卡罗拉”,还没驶出多远,我们首先被这座城市的开阔所吸引。建筑低矮而古朴,道路宽阔而平坦,城市主色调呈现出一种温暖的黄色,我们私下称它为“金字塔黄”。

图片

  开罗的道路堪称城市的一大特色。它们宽阔至极,在某些类似中国环路的地方,单向竟有六七条车道。最引人注目的是,整个城市几乎看不到红绿灯,但这并未影响开罗人的出行。在这里,每个人都是驾驶高手,在平均速度140公里每小时的高速行驶中仍能自如穿梭,使得开罗的出行效率出奇地高。

图片

△  热情的埃及朋友

  开罗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可以用“随意”二字来概括。这里的“随意”,并非随意而为,而是随心所欲。在这里,驾驶者可以自由变道,行人可以自如穿行,建筑可以无拘无束地搭建,甚至连收费站的收费也显得那么随性。有几次,当我们表明自己是中国人时,工作人员只是友好地微笑,便示意我们通行。

图片

△  埃及新首都区域大门之一

  此次探访的重点是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这是埃及政府在开罗以东60公里、苏伊士以西60公里处的沙漠中规划的可容纳500万人口的新行政首都的核心工程。

图片

△  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分布图(黄色序号所示单体为中建深装和绿创科技负责标段)

  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是中国企业在埃及的最大项目,包含20栋单体建筑,其中高达385.8米的标志塔被誉为“非洲第一高楼”。项目完工后,埃及将真正拥有世界级的中央商务区,并有望带动苏伊士运河经济带和红海经济带的发展。

图片

△  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全景

  正如埃及政府所规划,整个新行政首都仿佛在沙漠中凭空而起,从老开罗城那些低矮的黄土住宅中,崛起一座崭新的城市。

图片

△  埃及标志塔

  新行政首都距离老开罗城区大约四五十公里,得益于道路宽敞、缺少红绿灯和限速摄像头,我们很快就到达了项目现场。中建装饰集团旗下中建深圳装饰有限公司和中建装饰绿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整个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中的10栋单体设计以及8栋单体的幕墙施工工作。从东侧的“北非之门”中区双子塔延伸至整个中央商务区的标志性建筑“埃及标志塔”,整体建筑宏伟壮观、气势磅礴。目前,除了中央区域的圆弧酒店尚在收尾阶段,其他单体建筑均已完工。

图片
图片

△  B01 圆弧酒店南侧

图片
图片

△  北非之门中区双子塔

  曾在国内见过无数工地现场,但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的工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之前,从出发到到达,从听说的,到想象的,我们给自己“脑补”了很多现场的场景:荒漠、杳无人烟、与世隔绝、满眼黄沙、工地板房、杂乱的环境、不尽人意的卫生状况、满处嗡嗡叫着的苍蝇蚊子、甚至艰难维持日常生活的用水用电……在没有拼多多,没有次日达的快递,没有便捷外卖的北非埃及,甚至生病了买药,也会因为语言问题而大为不便,这些人是怎么一下子在那里扎根好几年,又怎么克服种种困难,把项目做的那么好,日子还过得那么好的?

图片

△  深装小院

  项目指挥长程炜给我们介绍说,现在的条件已经好多了,项目进行了五年多,各种设施也在不断地建设完善中,他在5年前刚刚来到项目现场的时候,真的是什么都没有。现在,有了“深装小院”,有了送水车,有了柴油发电机,有了整齐划一的营房(营地),有了中国厨师和中国味道,有了每天紧锣密鼓又井然有序的工作,有了工地现场中建系统整齐划一的管理制度。

  一切感觉顺理成章,却又来之不易,程炜来到项目上已经扎根五年多了,眼看着项目从地平线开始,到封顶,再到幕墙验收,凝聚了无数心血。我们认识程炜,也有十多年了,之前他在武汉和北京工作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在项目和聚会上碰面,那个时候我们一直以为他跟我们一样,像个80后,喜欢足球、喜欢汽车、喜欢啤酒、喜欢聊天侃大山。这次再次见到他,已经是六七年之后了,还是那个乐呵呵的人,说话带点小幽默,只是整个人变得黑黢黢的;程炜说,埃及的太阳,一下午就能让人变成这样,就是从“小白”到“小黑”的无缝对接。

图片

  除了程炜,我们还见到了几位主要负责的设计师及项目经理,有熟悉的老朋友,也有第一次见面的新朋友,他们大多也在这个项目上扎根至少有两年以上了,这还不包括之前一批批来了,待了,又因为别的工作回国的同事。他们中很多人也是第一次来到国外,来到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环境,克服各种苦难,做着自己熟悉的工作,真心感叹幕墙人的不易和艰苦。

图片
图片

△  C11栋

图片
图片

△  C01栋

  程炜带着我们浏览了中央商务区的项目现场,为我们详细讲解了每一栋单体建筑,如数家珍,细节、参数、故事乃至小插曲,他都能娓娓道来。从前,我们对这个项目进行了多次报道,却一直是“纸上谈兵”,所有的认识和了解,都是来自文字和图片,如今,真正站在这高楼林立之中,感受截然不同。在异国他乡开展项目,需要克服的不仅是语言障碍、宗教差异,还要面对各种不可预测的挑战,如严格的甲方和监理提出的苛刻要求,属地员工因作息时间导致的工作效率问题,海外材料供应周期的不确定性,以及穆斯林工人的日常五次礼拜习惯。此外,还有当地材料商的市场垄断和价格操纵,以及与国内时差带来的沟通难题。特别是在经历了四年疫情的背景下,各种封闭和不畅,使得这些困难更加难以想象。

图片

图片
图片

△  从埃及新首都CBD出发,到达阿拉曼新城项目,全程300多公里

  此行,我们还参观了位于地中海南岸的新城阿拉曼超高层综合项目现场,这是近两年中建深装新承建的幕墙项目。尽管位于风景秀丽的地中海沿岸,但由于是新开发区,工地现场条件更为艰苦。

图片
图片

  这里常年海风肆虐,黄沙漫天,我们穿着42码的劳保鞋,顶着30度的高温,在塔楼幕墙项目负责人程振文和属地化员工的陪同下,登上了项目最核心的单体——300米高的T01塔楼。看到认真工作的埃及员工,我们不禁想象着若干年后,这里将成为一片繁华时尚的度假胜地。再看看中建装饰人坚定自信的工作态度,我们为他们感到由衷的骄傲。

图片
图片
图片

  与中建装饰同事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乐观向上的心态。虽然身在异国他乡,虽然工作在艰苦的工地上,但他们每个人都乐在其中。我们问他们,在这样陌生的环境中,如何过得如此“滋润”?他们告诉我们,要学会“苦中作乐”,在艰苦的环境中,更要坚定信念。的确,办法总比困难多。如今,无论是购买食材、就医买药,还是应对各种生活琐事,他们都已经找到了“成熟的答案”。看来,我们之前的担忧,已经不再是问题。生活好,才能工作好,显然,中建人已经做到了最好!

图片
图片
图片

△  开罗城区及地中海海岸

  埃及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生态环境与中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以前,我们总觉得建筑人的生活不易,项目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永远漂泊不定。然而,到了埃及,这种感受更加深刻。作为一个不太能吃苦的人,我们由衷地佩服中建人的吃苦能力和适应能力,他们把项目当作自己的家,将中建人的精神发扬到世界各地。向你们致敬,幕墙人!向你们致敬,中建人!愿你们在海外事业阳和启蛰,破竹建瓴!

图片

  以上文字是此次《幕墙设计》和“幕墙世界weekly前往埃及的印象之一,接下来,我们将采用各种形式来完成我们这次“埃及印象”的报道,各位读者对埃及这个国家或者在埃及做项目特别关注的方面,可以告诉我们,我们将尽可能的拾取我们的记忆,给大家一个满意的报道!

文/Celin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