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后、12年生10娃、30岁像40岁。

 新用户67133548 2024-05-24 发布于四川

我叫苏瑾瑜,生于80年代初的一个小城镇,家中世代务农,父母虽不富裕,却也给了我一个充满爱的童年。自小我就知道,勤奋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钥匙。学生时代,我是那个总捧着书本,在油灯下熬夜苦读的女孩。村里人都说,瑾瑜这丫头,将来准有出息。

然而,生活的轨迹并不总是按计划行进。大学毕业后,我嫁给了同乡的李志远,一个朴实善良的男子。我们憧憬着靠双手建造幸福的小家,未曾想,命运却给我们开了个玩笑。婚后不久,我发现自己怀孕了,紧接着,像是被某种魔咒笼罩,孩子一个接一个地来,短短十二年间,我竟生下了十个孩子。

这个数字,对于外人来说,或许只是惊叹或难以置信,但对我而言,却是日复一日的重负。我的身体迅速衰老,30岁的我,面容憔悴,皮肤松弛,常被人误以为是四十好几。每天的生活就是无尽的家务与孩子的哭闹声交织,曾经的梦想与抱负,如同被岁月风干的花朵,失去了颜色。

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我已经在厨房忙碌。炉火上炖着稀粥,锅铲碰撞的声音在静谧中显得格外响亮。最小的孩子在摇篮里醒来,啼哭声穿透了薄雾。我匆忙盛了一碗粥,顾不上自己,先去哄孩子。

“妈妈,我饿。”大儿子揉着眼睛走进来,身后跟着几个妹妹弟弟,他们眼巴巴地看着我手里的碗。

“乖,粥马上就好,你们先帮妈妈把桌子摆好。”我轻声吩咐,心中五味杂陈。

午后,阳光炽烈,我抱着小女儿,牵着几个孩子走在去市场的路上。村民们投来复杂的目光,有同情,也有不解。路过王婶家时,她停下手中的针线活,与我搭话。

“瑾瑜啊,这么多孩子,真是不容易。志远在外打工,你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王婶的语气里满是心疼。

我挤出一丝苦笑:“没办法,日子总得过下去。志远也是为了这个家,才常年在外。”

夜深人静,孩子们终于都入睡了。我瘫坐在门槛上,望着满天星辰,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疲惫与迷茫。这时,志远从城里打来电话,他的声音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

“瑾瑜,对不起,这个月的工钱又被拖欠了……”

愤怒与恐惧瞬间交织在一起,我紧握手机,几乎要哭出来:“志远,我快撑不住了,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日子似乎就要这样无望地继续,直到那天,我在村口偶遇了多年未见的同学林慧。林慧如今是一名乡村教师,独身一人,活得自在洒脱。

“瑾瑜,你变了好多。”林慧看着我,眼神里满是怜惜,“有没有想过,给自己找一条出路?”

我苦笑摇头,但林慧的话却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那晚,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中不断回响着林慧的话。第二天,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要自学,考取教师资格证,哪怕只是为了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也为自己的人生找寻一点光亮。

接下来的日子,我像是找回了曾经的自己,每晚等孩子们睡下后,我便点灯夜读,那些被遗忘的知识逐渐被唤醒。村里的图书馆成了我的第二个家,我开始辅导孩子们学习,他们的进步让我看到了希望。

两年后,我成功取得了教师资格证,并在邻村小学找到了教职。生活依旧不易,但多了几分色彩和希望。我和志远共同努力,孩子们也更加懂事,我们的故事在小村传为佳话,成为了关于坚持与改变的温暖篇章。

故事到这里,或许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它真实、质朴,充满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只要不放弃寻找光明,就总有转机。而我,苏瑾瑜,就是在这样的挣扎与奋斗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