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板桥《苏轼答言上人等二帖》高清释文1.0版

 李叔狠生气 2024-05-24 发布于云南

苏轼不仅因其艺术造诣而为人称道,同时也因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而深受历代文人雅士的崇敬与仰慕。他虽然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能够洒脱的面对各种困境,并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发现生活中的乐趣。此二轴节录苏轼《答言上人》等,是苏轼在贬谪黄州时所作一篇散文,描写了谪地风光并借景抒情,反映了苏轼豁达豪放的人生态度。

古道甄选

第一帖

郑板桥《苏轼答言上人中堂轴》行书,清高宗乾隆三十年(1765),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释文】清境,发于梦想。此间但有荒山大江,修竹古木。每饮酒醉后,杖放脚。忘路之远近,亦旷然天真。与武陵旧游未易议优劣也。(乾隆乙酉七十三老人郑板桥书
::(jì)雨后或雪后天色放晴;
::(cūn)同“村”;
::(yè)拖,牵引;

AI古文(欢迎纠正) 

雪霁清境,发于梦想。

当雪霁后,天空清澈明亮,人们的心境也随之变得清新。

此间但有荒山大江,修竹古木。

这里有荒山和大江,还有修竹和古木。

每饮邨酒醉后,曳杖放脚。忘路之远近,亦旷然天真。

在喝醉酒之后,放松身心,不再关注路程的远近,心境变得开阔纯真。

与武陵旧游未易议优劣也。

和武陵的旧游相比,很难评断哪个更好或更差。

图片

【1】雪霁清境,发于梦想。此间但有荒山大江,修竹古木。每饮邨酒醉后,曳杖放脚。忘

图片

【2】路之远近,亦旷然天真。与武陵旧游未易议优劣也。(乾隆乙酉七十三老人郑板桥书)

第二帖

郑板桥《苏轼尺牍记事二则中堂轴行书,清高宗乾隆三十年(1765),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释文】{苏轼与姜唐佐秀才尺牍}今日霁色,尤可喜。食已,当取庆观乳泉泼建溪之精者,念非公莫与共之。然早来市无肉,当相与菜饭耳,不嫌,可只今相过。{东坡志林}昔人以海苔为纸,而今无有。今人以茧为,亦古所无有也。(乾隆乙酉板桥郑

::姜唐佐(jiāng táng zuǒ)生卒年月不详,字君弼,海南琼山人,宋朝文学家。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9月至次年3月从学于苏东坡。苏东坡“甚重其才”,赞扬他的文章“文气雄伟磊落,倏忽变化”;言行“气和而言遒,有中州人士之风”;
::(tiān)见“靔”,同“天”;
::(dàn)吃;
::(zhǐ)同“纸”,纸张;
::(xiè)谐和,调和;

AI古文(欢迎纠正) 

今日霁色,尤可喜。

对于今天晴朗的天气的喜悦之情。

食已,当取靝庆观乳泉泼建溪之精者,念非公莫与共之。

吃过饭后,应该去欣赏靝庆观的乳泉和泼建溪之美景,可惜没有人能与我一同分享。

然早来市无肉,当相与啖菜饭耳,不嫌,可只今相过。

虽然早来市场却没有肉,我们可以一起品尝素菜饭,不嫌弃,现在就一起去吧。

昔人以海苔为纸,而今无有。

古时候人们用海苔作为纸,但现在已经没有了。

今人以茧为帋,亦古所无有也。

现在的人使用蚕茧作为丝绸的原料,这在古代是没有的。

图片

【3】今日霁色,尤可喜。食已,当取靝庆观乳泉泼建溪之精者,念非公莫与共之。然早来市无肉,当相

图片

【4】与啖菜饭耳,不嫌,可只今相过。昔人以海苔为纸,而今无有。今人以茧为帋,亦古所无有也。(乾隆乙酉板桥郑燮)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