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下,做知识服务业的做怕的是什么?

 EmmaSong24 2024-05-24 发布于上海

高知分子自然喜欢知识服务业,靠知识、技能、经验、才干搞钱,谁不喜欢,医生、律师、咨询师、研发框架师等等。

这钱,站得挣,有面子有派头;

这钱,零碳生产,环保可持续;

这钱,投资小,收费高利润厚。

你说,经济下行、人口减少、商机滞涨,知识服务业也还是有发展空间,做不良的、做破产的、做争议的律师,不就不降反升嘛。

知识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之一,不怕经济周期,反而因为知识认知,应对波动的周期更为柔性灵活。

那么,知识服务业,怕什么?

以下思考来自我本周大湾区差旅,和几位法律圈内达人沟通后的自我反思。

先说我的表层思考(不要跳过哈,和后面的有承接关系)

表层思考,知识服务业怕的是"找不到匹配自己的客户"。

这很显而易见,知识服务业,本质来说应该是普世的,一个牙医,全人类都是他的客户,但其实不然。

愿意付100元以下看牙的是他的客户,他多半是公立医院和社区医院的医生为主;

想要花几百几千元之间看牙的成为他的客户,那他得考虑去私立医院执业;

希望那些看个牙花几千几万元不眨眼的有钱人成为他的客户,那么他光在哪里执业还不够,他得成为这家私立医院的高级别医师,得荣誉傍身,最好有特殊头衔,并且多次服务过同级别的客群,甚至还要情商过硬,能够提供超值的情绪价值。

BD越高端的客群,目标客群范畴越少,BD难度越大。

你看,经济跌破,牙痛起来也要命,经济下行,影响的不是中低端客群的消费力,而是中高端客群的消费意愿。

但为什么反而在经济下行时,反而有些人更加富有了,更努力地在追求更加高端的服务呢?原因大家都知道,在于经济学上的贫富差距扩拉加速。

那就来到了我的第二层思考。

知识服务业怕的是“和自己和契合的客户,再也支付不起来;老客户缩水后,新的有契合可能性的客户,BD不到了“

很绕,但我估计真正做业务的,懂我的意思。

BD陌生客户这点就不谈了,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只有打硬战一条路。

显然,投入产出比更高效的是”让老客户介绍新客户“。

但,做起来,没说得如此简单。

最好是老客户自己有Sense,主动而为,但可能性不大,商人不笨,推荐等于信用背书,知识服务,不同于推荐人家买吃买喝,有高风险,尤其是法律服务这种,还涉及到商业秘密,不是重度信任的话,很大概率“惹一事不如少一事”。

那么怎么玩?

靠喝酒攒信任吗?靠托关系搞资源置换吗?靠灰色交易吗?

这就来到我考虑的第三层面:知识服务业怕的是“在圈内,没有牛人欠你人情,没有强人认可你的专业,没有超人听说过你”

牛人,可能是你的同行,可能是你的老客户,他们有一定的资源网一定的社会关系,他们曾经欠你人情,对于知识服务业,最简单的人情,就是他们曾经白嫖过你的服务。

牛人,给我面子,才白嫖我的专业服务(当然有限次数,不然这人不是牛人,而是纯粹的白嫖党)

一个对自己资源网和社会关系有维系需求的人,必然很懂,欠你的要还的道德,而且他会主动去找机会,巴不得你快点提出。

强人,同样可能是你的同行、你的老客户、你的粉丝、你的上下属等等。知识专业,本身很难有评判标准,圈内口碑相传是常见的专业能力背书模式。一千个普通人点赞你,不如一位强人点赞你。

强人,多半很有个性,很有独立判断力,不是某个总推荐你,他就认可你了,而是要看你的行为、看你的作业、看你的表达、看你的应对。

我非常喜欢和强人打交道,他们公正公平,一位强人的认可,强过多少个总啊领导啊的“给个面子”。

超人,行业大咖呗,不是人人口中的大咖,是大家都认的大咖,众所周知,知识分子,可不容易相互认可,能够让大家普遍都认可的专业人士,必然是不多见的,是稀缺的,可谓超人。

超人,不理你很正常,别怪人家高冷。那么超人怎么会听说过你的,不是你自己去介绍的,那叫自吹自擂,而是他从其他牛人和强人那里听说到的你,当然不代表超人听说过你,你就拿到啥大业务了,而是你未来通过牛人和超人去请大咖时,人家不会拒绝,还有在某些招标中在评选中,人家不否定你。

你看,说来说去,还是圈内做人标准和立人设的持久性问题。

Sigh,所以说啊,知识服务业,越“老”越值钱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