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梵蒂冈最新报道:教宗接见照顾病患的修女们——因为她们为“弱小者中最弱小”的人服务

 慧言历史话古今 2024-05-24 发布于河北

教宗接见照顾病患的修女们——因为她们为“弱小者中最弱小”的人服务



梵蒂冈新闻网:

教宗方济各5月23日上午在枢密会议厅接见了两个照顾病患的女修会的修女们,教宗勉励她们敢于“无所畏惧”,接受我们这个时代“新贫穷”的挑战,这样的贫穷太多了!

1848年在救济院照顾病人的修女

什么是新贫穷?

新贫穷也被称为新贫困,是指在经济条件看起来相对较好的社会中,却仍然存在一些人群生活困难的现象。这类人群似乎也有收入来源,但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导致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甚至逐渐降低到贫困线以下。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百年前天主教修女在非洲

新贫穷的产生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过渡时期,著名思想家齐格蒙特·鲍曼提出新穷人是“有缺陷的消费者”。

公教会修女在拉美国家服务

在社会整体消费环境的影响下,一部分人的生活能力、工作热情、学习意愿和消费意愿都将降低,导致了个人收入和生活品质迟迟得不到提升,从而最终进入“底层社会”


圣嘉禄孝女会的创会人之一圣女若瑟芬·瓦尼尼(Giuseppina Vannini)的一生中,由于健康不佳和许多其它原因,她承受了很大痛苦,她明白只有在天主和善心人的帮助下,她才度过难关。


修女把患残疾的流浪儿带回救治

由于亲身体会,因此她喜欢重复说:“只有爱能战胜痛苦。”基于这个思想,她把病患托付给修女们的爱,这也是他创办圣嘉禄孝女会的重要原因之一。

江苏南京教会的神父兼医生为腿部溃烂的穷苦病人治疗。

教宗回顾了耶稣圣心护理病人修女会的历史,

1881年,三位创会人受到天主的圣若望神恩的启发,在困难重重和分裂的西班牙开启了那个时代先驱性工作,为弱小者中最弱小的人,即精神病患者服务。

天主教会神父教友在普慈疗养院

上海普慈疗养院是当时远东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精神科专科医院之一

从那时起,这个修会继承他们的使命,也将她们的服务扩展到其他受苦和贫困的人当中,在殷勤的好客中彰显天主的慈悲。


一位天主教修女在救治病人

所谓“弱小者中最弱小的人”,不仅包括精神病患者,还有麻风病、癌症晚期、艾滋病患者等等处于生命绝望的人群。

公教会一直倡导为他们提供温馨服务,广大神父修女身体力行、全力以赴践行她们的服务理念,在中国也是这样:


神父和修女在麻风村开展服务

1907年,天主教康神父也在广州石龙建筑麻风院,1935年,马利诺天主教会派遣美籍传教士胥恩礼接办麻风院。两年后,即1937年,麻风院迁址到现在的崖门猫山,建立一座教堂,20座房屋,并改名为“天门麻风院”。

天主教堂乡村医院,玛利诺会修女医生为患儿包扎。

天主教会还在江门新会、云南昭通、贵州安龙等多地开设麻风病医院,投入人力资金冒着生命危险救治麻风病人,他们中有很多人为此献出宝贵生命。

1925年,天主教Dietz 神父和约翰修士(Bro. John)在广东信宜东镇探视一位病人。

一位修女救助一个无助的残疾伤者

教宗感慨:“这样真好,因为大家都能一起痊愈,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所受的创伤得到医治。我们绝不可忘记这一点:我们众人、每个人都需要得到治愈,关爱他人对我们有益处。”

教宗最后邀请修女们永远不要失去“微笑和内心的喜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