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本能受重用,为何却激怒唐肃宗?他不懂政治

 二马仔 2024-05-24 发布于北京
在盛唐的诗人之中,边塞诗人高适的仕途非常成功,官至节度使,还被封为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两人的诗很好,但仕途却非常不顺。李白生性放荡不羁,得罪了许多人,所以仕途坎坷。而杜甫一度得到唐肃宗的欣赏,是有机会得到重用的,但为何也蹉跎一生?

图片

一、屡试不第
杜甫出生在一个中下级官僚家庭,他家本是襄阳人,曾祖父杜依艺做过巩县县令,于是迁居于此地。祖父杜审言虽然很有才华,但仕途也不顺,只做到膳部员外郎。至于杜甫的父亲杜闲,也只是奉天县令而已。杜甫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第一次参加进士考试,结果名落孙山,之后结识了李白、高适,三人同游梁、宋。
天宝六年(747年),杜甫又到长安参加考试,由于宰相李林甫捣鬼,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杜甫屡试不第,不得不游走于权贵之门。四年后,他向唐玄宗献上《三大礼赋》,得到了皇帝的肯定,之后被任命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杜甫虽然不愿做这种小官,但为生计所迫,也只得赴任。没过多久,安史之乱爆发,杜甫迎来了改变人生的机会。

图片

二、柳暗花明
由于叛军攻破了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蜀地,期间太子李亨率领一部分人前往灵武。正所谓“疾风知劲草 板荡识诚臣”,与杜甫一样蹉跎的高适,就是利用这个机会,在危难之时追随唐玄宗前往蜀地,之后又投靠唐肃宗,从而得到重用的。出于对唐朝的忠诚,杜甫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他从长安逃出后,直接前去投奔唐肃宗。
唐肃宗在彭原郡见到了杜甫,他对眼前的这位官员很欣赏,因为此人在危难之时依然不忘朝廷,居然从叛军眼皮底下逃出,他当即任命杜甫为右拾遗。这个官虽然级别不高,但却是皇帝身边的近臣,非常容易得到提升。假如杜甫能够有高适那样的政治智慧,他的仕途绝对不会比高适差,但很可惜杜甫不懂政治。

图片

三、得罪皇帝
杜甫之所以得罪唐肃宗,与他的好友房琯有关。房琯是杜甫的布衣之交,此人的仕途还算顺利,在安史之乱前夕官至刑部侍郎。叛乱爆发后,房琯不畏艰险,独自追赶,最终见到了唐玄宗。老皇帝很感动,当即任命房琯为宰相。之后,唐玄宗得到消息,太子已经在灵武登基,于是他让房琯前往灵武,正式册封李亨为皇帝。
唐肃宗表面上对房琯很客气,仍然让他做宰相,但实际上却并不信任他,因为房琯是唐玄宗的人。当时房琯领兵出征,结果在陈涛斜被叛军击败,“为所伤杀者四万余人”。之后,唐肃宗免去了房琯宰相的职务。杜甫却没有看到其中的政治因素,居然上书为房琯求情,结果激怒了唐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此后,杜甫再也没有得到什么机会。
参考资料:1.《旧唐书》;2.《新唐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