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读”同行,创建阅读特色班级

 同舒先生 2024-05-24 发布于江苏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知阅读的重要意义。

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早早地培养起爱阅读的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大有裨益。

因此,我积极营造班级阅读氛围,开展班级阅读活动,创建阅读特色班级,滋养学生心灵成长。

营造积极氛围

让阅读自然发生

图片

创建阅读特色班级,首先要营造一个积极的阅读氛围,让学生爱上阅读、快乐阅读,进而助推阅读自然发生。

01


“种”下一棵阅读树

图片

为了鼓励学生多读书,我结合中小学课程标准要求和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阅读推荐书目,向学生们推荐适合的书籍。

同时,我利用班级文化墙,在班级“种”下了一棵阅读树。

每读完一本书,学生就能领取一片“阅读叶”,将自己的阅读感悟、收获写在上面,并亲手贴在树干上。

这棵阅读树上挂满了学生们喜欢的书籍,写满了他们的内心体悟,学生们抬头可见,低头可思,心灵得到滋养。

随着年级的变化,阅读树可有叶凋,可萌新叶,在这凋零和新生中,阅读滋养绵绵不绝,阅读兴趣初现萌芽。

02


班级新书售卖会

图片

阅读是吸收的过程,而分享则是输出的过程。

为了营造好书推荐的班级氛围,我采取项目化阅读方式,组织开展新书售卖会活动。

任务一:小小观察员。

请你留心身边的书籍,搜集一些“腰封”。

当然,为了让你的搜集路径更广,你可以直接去书店观察,用相机拍下来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哦!

任务二:小小拍卖员。

把你搜集来的“腰封”在班级内进行拍卖,竞价最高的“腰封”被评为最受欢迎的“腰封”。

任务三:小小设计师。

请你阅读一本书,并为其设计一份独特的“腰封”,以方便在班级内进行图书“售卖”哦!

任务四:小小销售员。

请你借助为书籍所设计的“腰封”,在班级内进行图书“售卖”,看看谁是最佳销售员,谁的图书最受欢迎。

我以新书售卖会为任务驱动,链接生活经验,并将活动细化为“小小观察员”“小小拍卖员”“小小设计师”“小小销售员”等层层递进的子项目任务群,让学生在分享阅读成果的同时收获阅读乐趣,激发阅读期待,变被动的“去”阅读为主动的“趣”阅读,从而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

打破时空局限

让阅读如影随形

图片

以往,学生们的阅读空间往往局限于教室,阅读时间往往局限于语文课,阅读形式往往局限于文字、图画等,这些局限束缚了学生们的阅读发展之路。

为此,我突破阅读时间、空间、形式上的局限,构建“时时、处处、人人”的阅读网络,助推阅读随时随地发生。

01


翻转阅读“空间圈”

图片

图书馆已成为我和学生在校日常阅读的主要阵地。

我们制定了周密的月计划,在图书馆数以万计的藏书中踏上我们的阅读之旅。

我还带领学生们走出学校,去往“城市书房”,感受图书世界的包罗万象,拓宽他们的阅读量和知识面。

此外,家庭阅读也是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阵地。

我在班级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向家长推荐亲子阅读书目,搜集有价值的亲子共读方法和经验,鼓励亲子每月共读一本书,并定期评选班级“亲子阅读达人”“书香家庭”。

02


跳出阅读“时间圈”

图片

阅读不只是语文课堂上的事,每门课程都需要阅读。

我和学生们商定,将每周三的晚托时间定为固定阅读时间,并取名为“相约星期三”。

这天,所有科任老师都不布置作业,给学生们提供充足的自由阅读时间。

学生们不仅可以读语文类课外书,也可以读数学、科学、体育、美术等所有感兴趣的书籍,让自主阅读真实发生。

除了集中阅读以外,我还鼓励学生们进行碎片化阅读。

我们班施行一日“三读”:早晨,学生集体朗读课本,感受经典的力量;中午,学生自读报纸,了解时事政治;日暮,学生诵读古诗,体会先贤的智慧。

同时,我鼓励学生们每天晚上睡前阅读20分钟,制定自己的“阅读存折”,号召家长陪伴监督,孩子每储存1000分钟,就可以兑换一个心仪的礼品。

03


创新阅读“形式圈”

图片

1.听读——有声图书馆

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我与学生们共同创建班级“有声图书馆”。

一方面,我们甄选诗歌、散文、小说等经典作品,借助学校朗读亭的专业设备,录制朗读音频作品,发布至学校“留声墙”,供全校师生收听。

另一方面,我们创建“班级朗读”公众号,将“留声墙”中生成的有声图书二维码融入特定专栏,并开展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系列朗读活动,形成音频作品上传至公众号,将收听范围由校内辐射到校外,收听时间也更加灵活。

每月我们都会定期更新作品,丰富班级数字书架。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在上下学路上听广播、听新闻、听文化类节目,睡前借助“喜马拉雅”等音频app听相声、听小说、听戏曲,引导学生广涉猎,随时随地开展“听读”,用耳朵感知书里的精彩。

从“看书”到“听书”,从“无声”到“有声”,学生们在听读中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2.看读——文影对读仓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阅读期待,让他们不断释放阅读兴趣,我在班级建立“文影对读仓”,搜集整理了《城南旧事》《猴王出世》《小英雄雨来》《红岩》《宝葫芦的秘密》等经典文本和对应的电影视频,供学生们在闲暇时间自由选读和观看。

把经典文本作品与电影放在一起互读,借助影视阅读和文本阅读的各自优势,从看“文字书”到看“影视书”,从“图文”到“影文”,学生们的阅读体验进一步得到深化。

3.演读——课本微剧社

阅读不仅仅局限于“读作品”,还可以延伸至“演作品”。

我以学校每年举行的“读书节”活动为契机,在班级成立“课本微剧社”,设计自选节目单(见表1),带领学生们研读经典,演绎经典,在表演中与书中人物对话,增进对人物的理解。

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以演促学,以美育情,经典的力量润物无声地浸润着学生们的心田,涵养着学生们的道德品质。

    “课本微剧社”自选节目单 表1

图片

4.写读——画话融读册

阅读不仅要有输入,还要有输出,这样才能形成阅读闭环,激发学生深度的阅读体验。

虽然我们已有“口头分享”环节,但我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对于那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来说,口语表达存在一定难度。

于是,我创设了“画话融读册”,学生们可以根据喜好自由选择阅读输出方式。

在“画话融读册”中,学生们可以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也可以画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后来,这本“融读册”衍变成了我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另一种方式。

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学生们的阅读成果,也看到了他们的心路历程。

特别是一位叫星星的学生,我通过“融读册”与之谈心,帮助他走出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教会他用微笑迎接未来。

链接传统文化

让阅读走向多元

图片

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教基〔2023〕1号)明确提出,要注重读思行结合,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既读有字书,又读“无字书”,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于是,我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链接历史文化,包罗万象地开展阅读。

01


走读历史,传承历史文化

图片

数不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书本典籍中,也活在口耳相传里,印在一砖一瓦中,握在文化传承人的手中,我带着学生走进历史,去阅读它带给人们的智慧。

1.“读”名人场馆

在学校公益平台的协助下,我们开发了《走读湖州系列课程》。

该课程以湖州各大文化场馆、名人故居为走读目的地,分为“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学术名家”“科学大家”“革命英烈”“贤守名仕”等多个版块。

活动中,学生们走进本土名人的精神家园,感触英雄的不凡气概,感受先烈的浩然正气,接受红色教育的精神洗礼,深入地了解了中华文化和历史,增强了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读”传统风俗

我们以中国传统节日为契机,去阅读和体验流传已久的风俗习惯,感受沿袭几千年的精神文明。

清明节,我们走进烈士陵园扫墓,“读”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动手制作青团,“读”揉搓捏蒸的烹调技艺。

重阳节,我们走进养老院,“读”中华文化里的孝道。

中秋节,我们倾听嫦娥奔月的故事,制作粘土手工艺品,“读”中华文化里的阖家团圆……在一次次活动中,学生们对中国传统风俗习惯有了更深的了解,不仅丰富了自身文化知识,还提高了鉴赏和动手能力。

3.“读”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我以故乡特色“湖州丝绸文化遗产”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们在寻访中感受文化积淀。

在“小小养蚕师”活动中,学生们动手养蚕,了解了从养蚕到制成丝绸的神奇过程;在“小小缫丝师”活动中,学生们去往湖州菰城博物馆,体验传统蚕桑丝织技艺,现场学习科学缫丝;在“小小扎染师”活动中,学生们去往湖州方志馆,了解扎染艺术,动手制作精美的扎染作品;在“小小刺绣师”活动中,家委会邀请了刺绣非遗传承人为学生们讲解“织里刺绣”知识,现场体验具有湖城特色的刺绣活动;在“小小制衣师”活动中,学生和家长们从湖剧演员的戏服中感受湖州传统制衣用料、流程等知识,动手体验制衣过程。

在一系列文化遗产的体验活动中,学生们对加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02


走读当下,创新中华文化

图片

学生是文化创新的未来和希望,我不仅带领学生们走读传统文化,还积极组织学生走读当下,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变化,感受和参与文化创新。

1.走进桑基鱼塘,感受文化创新

为了帮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化创新,秋季研学日,我与学生们一起走进湖州的桑基鱼塘,了解“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的循环生态模式,探寻“两山理念”的足迹。

研学过程中,学生们发现,桑基鱼塘正在以全新的生态模式展现在我们面前,家蚕良种繁育、小蚕共享、彩色蚕生产、果桑加工等创新形式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散发出了新的光彩。

2.争做三跳传人,参与文化创新

通过实践创新,让传统文化的底色更鲜艳是当代青少年今后要承担的一项重任。

借助学校开展的“红领巾三跳社团”,我带领学生们争做湖州三跳传人。

在湖州三跳非遗传承人许丽鸣老师指导下,《我是三跳小传人》校本课程应运而生。

课程以湖州“劝世调”单曲往复说唱相间的地方曲艺为核心内容,以“红领巾三跳社团”“红领巾广播站”“银杏小展台”为课程延伸链,带领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三块竹板轻敲,吴侬软语开唱”的基本技巧,守护传统根脉,传承经典文化。

在音乐老师帮助下,我们创编了融入当代文化气息的新三跳《和谐花名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好评。

自从班级阅读开展以来,我们班每位学生都深深地爱上了阅读,他们以书为伴,与书交友,在书中学习和成长,心灵得到滋养,品质得到涵养,班集体也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

图片

图片

栏目班级发展与管理

作者桂明珊 浙江省湖州市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责编:李月

MOR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