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在九江⑦|“龙”的传人

 朱觉超 2024-05-24

在来到九江之前,孙倩对龙舟的印象跟很多人一样:“这是书本上的、博物馆里的东西。”

作为大地艺术节中国项目发起人及策展人,孙倩在全国各地见识过有传统文化习俗的乡镇太多太多。

虽然她很早前就听说过九江拥有首个“全国龙舟名镇”的名头,但仍然没有怎么关注这个“标签”。

然而,当她走进九江龙舟赛的现场,那种直击人心的震撼瞬间击中了她的心房,“那一刻,我无比感动,真切感受到龙舟文化根植九江民间的旺盛生命力”。

同时,孙倩也像很多外地人一样,对九江有了一个共同的好奇。

九江人,为什么如此热爱龙舟?

龙舟比赛的精彩瞬间。梁平 摄龙舟比赛的精彩瞬间。梁平 摄

从小到老,放不下的桨

【这种基于民间的文化行为,能融入到大家的血液里,特别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即使放到全世界看,都是能够代表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

九江如果有一个别名,其中一定有一个“龙”字。

“龙舟”的龙。

起龙、龙船采青、游龙、竞艳、会阿契……龙年春天,2024全国龙舟大联动从九江烟桥古村启航,划向大江南北。一整套九江龙舟非遗民俗活动也跟随镜头传到全国各地。

此情此景,让孙倩为之激动、感慨。

“这种基于民间的文化行为,能融入到大家的血液里,特别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即使放到全世界看,都是能够代表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相比起赛龙舟的紧张刺激,更吸引她的是民俗活动背后展现出来的文化魅力。

在龙舟竞艳环节,她盯着不同龙舟展示出来的不同造型和样式,怎样都看不够,“我相信这背后有很多文化故事值得深入挖掘,能够让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才是九江龙舟文化完整的样子。”

竞艳是九江龙舟非遗文化的独特环节。梁平 摄竞艳是九江龙舟非遗文化的独特环节。梁平 摄

作为九江龙舟非遗文化传承人的朱石明,是3月这场龙舟活动的主持人。孙倩想了解的关于龙舟文化的一切,都可以从朱石明这里找到典故和出处。

龙舟贯穿了朱石明整个成长经历,他是龙舟的传人,也是无数九江人的缩影。

儿时,朱石明最大的快乐是和同村小孩赖在龙舟上不肯走开,祈求大人可以带他们扒上一圈。长大后,他成为龙舟队的一员,带领着乡亲们扒了半辈子;如今到了晚年,他把龙舟视作自己的生命,身体力行希望把九江龙舟文化传承发扬光大。

朱石明认为,九江人扒龙舟最初是出于一种本能。作为珠江三角洲典型的水乡,九江镇内河网密布,几乎每条村都有河涌流经,扒艇出行成为最早最便捷的交通方式,练就了九江人个个都是“扒仔”。对于九江人来说,艇是日常出行、耕作、养鱼时的工具,而闲暇时候扒艇就是一项运动爱好和比赛。“所以扒龙舟对于九江人来说,就像学走路、跑步一样,是与生俱来的技能。”

龙舟文化游览路线得到市民游客欢迎。资料图片龙舟文化游览路线得到市民游客欢迎。资料图片

时光流转,本能化作热爱,与日俱增。朱贤勤这一辈人、乃至不少后辈,都是跟随长辈的脚步,从小闻到河边飘散的木油味道长大,每次放学就跟同学来到河边,在龙舟里东摸摸西摸摸,趁机爬上去,扒得像模像样。

为了可以随时划龙舟,他和同村兄弟组建了一支龙舟队伍,这支因为热爱走在一起的队伍,也因为热爱迅速壮大,发展有80多个队员。“很多队员利用午休时间进行训练;有队员为了能参加训练跟老板长期请假;也有队员选择开滴滴、送外卖等自由职业,一到训练时间就停止接单。”虽然从业不同工作,但一旦上了龙舟,他们都是个顶个的好把式。

中国龙舟看佛山,佛山龙舟看九江。九江全镇27个村居拥有大小龙舟600多艘,从年头到年尾,大小龙舟盛事不断,数百年来长盛不衰。

在佛山,热爱龙舟的镇街有很多,每个镇街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龙舟文化,但在这么多镇街中,九江无疑是最特别的一个,九江龙舟氛围之热烈、群众基础之深厚,是其他镇街难以比拟的。

“九江每个村都有龙船,一旦扒龙船,全村人都会争着报名,所以扒龙船凝聚整个村的人,背后就是一种团结文化。”在朱石明看来,龙舟有一种“魔力”,即便邻里之间有点矛盾,但在龙舟上一起拼搏努力后,大家往往拍拍肩膀,也就没事了。

龙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九江龙舟文化所蕴含的力争上游、团结拼搏的精神,更是深入了每一个九江人的骨髓里,其所爆发出的能量远超一个镇、一个市甚至一个省,成为全国龙舟文化的一面旗帜。

这也是热爱龙舟的地方有很多,为何九江如此特别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春到冬,生活中相伴

【老龙王、周将军、“睡龙”苏醒,一个个古老的典故承载着九江人最朴素的自然观和世界观,融入到对龙舟的热爱,为九江龙舟文化注入灵魂。】

九江龙舟的江湖地位,是一代代人“卷”出来的。

每年,从农历二月初二开始,举办全世界最早的龙舟赛事,一直到年末,全年赛事不断。对于九江人来说,在龙舟比拼中拿下好名次,是光耀门楣的事。

龙舟之于九江人,不仅是一种传统、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份使命和责任,承载着九江人的光荣与梦想。

九江划龙舟最早的文史记录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1657年刊发的《南海九江乡志》写道:“端午饮艾酒、酿角黍、竞龙舟夺标,至六七八九月兴犹未阑。”由此可见当时龙舟文化已经兴盛繁荣。

但九江龙舟的盛行必然还要更早。因为九江沙咀村的沙嘴老龙,“出生”在明朝,至今已经400多岁。“五月龙公逐海游,兴来直闹到寒秋。一声鼓响如飞去,人力让他沙嘴头”,这首九江的竹枝词,描写的正是沙嘴老龙。

不但年岁最老,老龙王船身也是最长的,足足有12丈(36.8米)。老龙王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供奉沙嘴老龙,清道光年间,九江人专门建了一座龙王庙。而每年镇内举办国庆锦龙赛前,全镇的龙船都会先到龙王庙参拜。

沙咀村村民关祥挺依稀记得,老龙王只在发生重大事情时才会起龙船,平时很难目睹真容,一旦出水,操桨掌舵的不是年轻人,而是清一色的老者,爷爷就在里面。

爷爷会给关祥挺讲老龙王的故事,神情虔诚而庄严。九江人相信,老龙王历经数百年至今保存完好,自有神灵保佑,成为九江龙舟的精神图腾。

从历史走来,龙舟活动扎根九江大地,在一代代九江人的传承演绎下,愈加精彩。

与全国龙舟活动集中在端午期间举办不同,九江每年最重大的龙舟盛会在国庆期间举行。龙舟盛会又被称为 “九江佬过年”,其热闹程度甚至超过农历新年。整个盛会包括起龙、龙船采青、请阿契、吃龙船饭、龙船会(游龙、竞渡、竞艳)、龙船出海、收龙等一系列环节。

九江龙舟比赛的精彩瞬间。梁平 摄九江龙舟比赛的精彩瞬间。梁平 摄

“起龙”,是在吉日吉时到收藏龙舟的河涌边,拜祭河神后,将龙舟挖出清洗干净,而后再将龙舟晾干修补,并绑好龙筋及锤紧龙钉,将舟绕村内河涌扒一圈。随后请出龙头、龙尾举行“装头”“安尾”仪式。

龙舟装好后,进入“采青”环节,通常在凌晨举行。朱石明印象很深,小时候为了看采青,他坚决不睡觉,看着大人将采摘的禾青或龙眼树叶插在龙船上,寓意生机勃勃。整个过程要悄无声息,因为老龙尚未完全醒来。直到把柚子叶放进龙口,瞬间鼓炮齐鸣,“睡龙”苏醒。一系列操作下来,庄严又神圣。

每年10月1日,来到了最为隆重的龙船会和龙船出海仪式,整个过程持续2-3天,通过游龙、赛龙和彩龙(艳龙)一系列环节,把龙舟盛会推向高潮。

龙船会最后一天,九江人会迎来最为壮观的“龙船出海”,各地龙舟集结成队,由九江六社村的“周将军”龙舟率领,浩浩荡荡地出巡西江,拜祭大将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巍峨古庙护灵乡,自古将军威武扬。粤海安澜钦德泽,黎民世代颂东方。”在九江,与龙舟有关的典故与传说从来不缺。

相传,古时有当地渔民在今将军庙外的水域上打捞到西汉名将周亚夫的神像,当天打渔就获得了丰收。渔民觉得这是周亚夫将军神力庇佑的结果,于是就把打捞到的周将军神像请回到村里,立庙供奉。

老龙王、周将军、“睡龙”苏醒,一个个古老的典故承载着九江人最朴素的自然观和世界观,融入到对龙舟文化的热爱,为九江龙舟文化注入灵魂。

这些年,有两件关于龙舟的大事,让九江全镇沉浸在浓浓的自豪里:2012年,赛龙舟(九江传统龙舟)被列入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23年,九江镇龙舟荣获中华体育文化优秀民俗民间项目。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沉淀,九江龙舟已经开出了最绚丽的花。

从场内到场外,同舟再向前

【赛场上不甘人后、团结拼搏,是龙舟赋予九江人不屈不挠的性格底色;赛场外,九江人以龙会友,紧紧拧成一股绳,这就是同舟共济的九江精神。】

九江人热爱龙舟,龙舟也在塑造着九江人。

赛场上不甘人后、团结拼搏,是龙舟赋予九江人不屈不挠的性格底色;赛场外,九江人以龙会友,紧紧拧成一股绳,用行动诠释着同舟共济的九江精神。

扒龙舟是力气活,为了犒劳代表村子出战的将士们,每次比赛后少不了全村一起吃一顿龙船饭。“食过龙船饭,龙精又虎猛”。

龙船饭是全村人的盛事。梁平 摄龙船饭是全村人的盛事。梁平 摄

但对于九江人来说,龙船饭有着更丰富的寓意,这体现在菜式上,九江龙船饭讲究意头,榄角烧肉是必有的,烧肉寓意红皮赤壮,榄角寓意出头露角。龙船饭还一定要有鱼,寓意龙舟队在比赛中都能如鱼得水。

吃过龙船饭,一年都会风调雨顺、幸福安康、五谷丰登,这是九江人对美好的向往。怀抱着共同愿望,龙船饭在九江有着超强号召力,是全村人的盛事。筵席间,邻里朋友相互祝酒,共话衷肠。

九江龙船饭。梁平 摄九江龙船饭。梁平 摄

“龙舟饭的重点不是吃饭,而是相聚和团圆,是家乡的味道,更是浓浓的乡亲情。”朱石明觉得,扒龙舟的这些礼仪,看是传统风俗,实则是团结了整个村,也把九江人凝聚了起来。

而结契则在各个村之间建立下深厚情谊。在九江,各个村的龙舟都会跟周边各村龙舟结为兄弟。这种传统源于旧时村民出海打鱼卖鱼,相互认识后会在生意、生活上互相帮忙,就成了“阿契”。每年的“请阿契”活动,就是村子之间联络友谊与情感。

丰富多彩的九江龙舟文化在一代代九江人的赓续传承下,仍在不断推陈出新。

经过长时间思考,朱贤勤决定接过父亲朱石明的衣钵,成为九江传统龙舟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对于这一决定,他觉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扒龙舟要从娃娃抓起,如今,朱贤勤也时常带儿子一起扒龙舟,到儿子所在学校讲述九江龙舟的文化与传统。

与朱贤勤不同,关家桦通过另一种方式,给传统龙舟文化注入新生命力。作为土生土长的九江人,关家桦所在的江滨社区龙舟与沙咀龙舟“结契”,从小耳濡目染,他得以深入了解沙咀龙舟文化和水乡环境,萌生出开发集龙舟非遗、古村游览,研学体验、传统美食为一体的“龙游古村”游览路线的想法。

经过一年多的运营,这条游览线路得到众多市民团体和游客欢迎,已经接待近万人次。在宣传龙舟文化的同时,线路也带旺了沙咀村的就业、农产品销售和餐饮业。

76岁的朱石明正在酝酿一本书,内容是关于九江龙舟文化的方方面面。“这些故事、礼仪、习俗必须要记录下来。”他认为,这不仅是他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使命与责任,更是九江龙舟的文化传承。

夏日午后,龙舟水刚停,被洗涤后的烟南村,静谧而温润。

百年老榕树下,十几米开阔的璜矶涌上,龙舟队员们挥桨入水,动作整齐划一。

龙舟如飞鱼般掠过水面,溅起层层浪花。即将抵达烟桥时,龙舟绕着涌上一个标志浮漂紧急转弯,水面上泛起阵阵涟漪。

几个小孩坐在烟桥上钓鱼,对于刚才精彩的龙舟“漂移”,发出阵阵喝彩声。

在喝彩声中,龙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悄埋下了根,静待开花。

【出品方】九江镇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 南方+南海频道

【统筹】赵越 孙景锋

【撰文】李慧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