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要发掘武王墩墓?因为它多次被盗,盗墓贼太丧心病狂了!

 大遗产 2024-05-22 发布于北京

▲ 武王墩墓发掘现场。

最近考古圈有个重大新闻,那就是位于安徽淮南的武王墩一号墓发掘取得重大突破,墓主人基本锁定为战国晚期的楚考烈王。

武王墩墓是迄今所见分室最多的楚国墓葬,拥有独一无二的九室(中心的棺室和四周的8个侧室)结构,是国内首次见到的、结构清晰明确的九室楚墓,武王墩墓还使用了前所未见的四层椁盖板,这四层椁盖板共使用木料443根,总重达153吨。

对于它的重要性,一句话概括就是,它是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填补了科学发掘的楚系墓葬中顶级墓葬的空白。

▲ 主墓的木椁室布局,为目前所见楚系墓葬分室最多者。

武王墩墓所在的安徽寿县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1955年治淮工程取土时,在古城西门附近发现了蔡昭侯墓,出土珍贵文物近600件,轰动一时。大名鼎鼎的“鄂君启金节”则是1957年在筑堤工地上意外刨出来的,是楚怀王颁发的免税通关符节。

楚幽王墓的发现则和20世纪30年代初的淮河水灾有关。当时,受灾饥民在寿县各地挖墓寻宝。有地方豪强则以救灾为名,打起了一座大墓的主意,挖到第92天,大量青铜器、玉器、石器滚滚而出,其中一座硕大的青铜鼎尤其让人惊叹,这就是今天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铸客大鼎

▲ 1981年9月,武王墩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5-2018年,位于寿县西南的武王墩先后被盗掘了3次,丧心病狂的盗墓贼在盗掘过程中未采取妥善的保存手段,导致文物表面漆器剥落严重,更可恶的是,他们还把无法带出盗洞的大型文物锯成了碎片。为挽回古墓之殇,2019年11月,国家文物局批准了对武王墩墓的抢救性发掘。

在我们印象中,楚国的核心区域在湖北一带,为何楚王墓会在安徽出土呢?
这其中隐藏着两千多年前,楚人背井离乡、举国搬迁的一段历史。


东迁灭鲁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郢都纪南城(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附近,浩浩荡荡的人群向东而去,里面有楚王、贵族、臣仆、军人,乃至大量的楚国平民。与人群同行的,还有王室的重器、宗庙的祭器、大量的金币……楚人仿佛把所有值钱的“家当”,都带在了身上。


一年前,秦国大将白起攻楚,在鄢城(今湖北宜城)引水灌城,淹死楚国军民数十万人。此后,白起拔郢,楚人自知无力回天,并未激烈抵抗,就放弃了郢都,开启了艰辛的东迁之路。他们的目的地是陈(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区)。那里北临韩、魏,已属楚国边境。如果秦军追击到陈,韩、魏自然不能坐视不理,秦军就可能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
走到这一步,楚人实属无奈,又似乎早有预见。毕竟,强秦压境,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不过,对于痛失国都的楚人来说,绝处仍有一线生机。而那生机所在的青苍之地,是东方。
楚国对东部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春秋中期,楚庄王称霸之后,楚国北上中原之路就一再受挫,注意力遂逐渐转向了东方。江淮一带繁荣富庶,楚国统治者认为向东开辟土地,以积蓄力量,进而争夺中原,是楚国的出路所在。为此,楚国先后与吴国、越国在江淮地区产生了激烈的争夺和碰撞。
▲ 图为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中的楚金币“郢爯”,是先秦时期楚国流通领域的大额货币。从今天的发掘成果来看,寿县是中国出土楚金币最多的地方。 摄影/李鹏飞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败越,越国沦为楚国附庸,楚境东达海疆。前306年,楚又进占江东东境,拿下了几乎所有的故吴之地。不过,在不断东进的过程中,楚国与齐国也爆发了激烈的矛盾。因此,尽管屡挫于秦,出于对抗齐国的一致性,楚国仍不时选择与西秦合作。毕竟,富庶的东方事关楚国的核心利益。
公元前278年,白起拔郢,楚国江汉腹地沦丧,长久经营的东部,成为了楚人迁都的最佳选择由于人口和财物得到有效转移,东迁最大程度地保存了楚国的统治力量。不久之后,楚就得以“收亡国,聚散民,立社主,置宗庙”。与此同时,对广袤东部的开拓和经营,也紧锣密鼓地进行了。
20世纪50年代,在山东泰安境内,楚国祭祀泰山的遗物楚高罍(léi)和特大铁盘重现天日。此外,在今天的山东境内,东起日照、临沂,西至费县、曲阜,也多次发现了楚国的郢爯和蚁鼻钱。这一切,都说明了楚国的东部统治范围,曾一度达到泰山。

迁都于陈后,楚国稍稍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并趁着秦国专心蚕食三晋的时机,积极经营东部。尤其是楚考烈王继位后,任用春申君黄歇为相,努力发展经济,进一步拓展东境。

考烈王二年(前261年),楚国趁着秦赵长平大战之机,攻取了鲁国重镇徐州。考烈王七年(前256年),正式灭鲁。而在灭鲁前后,郯、邾、邳、费等泗上小国(注:泗河流域的诸侯国),也相继被楚灭亡。至此,楚国东部疆界达到了极致,“北面接于泰山之麓,南面则尽有江淮之间,并进据长江下游南岸的大片地区”,一度复强。

 图为曾侯乙编钟,其中最醒目的是一件大型镈钟,从其铭文可知,是楚王赠送给曾侯乙的宝器。 摄影/宋宇千

楚国的重心随着楚政权徙陈,彻底转移到了东方。在此局面下,楚国对秦的反击也积极起来。公元前247年,魏国上将军信陵君合纵攻秦,楚国出兵参加。公元前241年,楚相春申君更是主导发起合纵,以楚考烈王为纵长,庞煖(nuǎn)为主帅,楚、赵、魏、韩、燕五国组成联军,对秦国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攻击。


荆楚之外有「皖楚
公元前241年,齐国饶安。由赵国老将庞煖率领的大军突如天降,攻取了这座城池。这天降神兵般的军队,原本是去攻打秦国的。可这次轰轰烈烈的合纵,却雷声大雨点小,以至于五国军队究竟打到了哪里,都说法不一。
据《史记·赵世家》记载,大军一度攻到了蕞,不拔。不过在《史记·春申君列传》中,记载的却是攻秦至函谷关。蕞,位于今陕西临潼一带,距离秦国国都咸阳很近。学者杨宽认为,以五国联军的能力,不太可能攻到此地,因此,应以《春申君列传》为准。所以这战国时代的最后一次合纵,究竟应叫“蕞之战”,还是“函谷关之战”,很难说清楚。
深入秦国腹地、后勤补给困难等,都可能导致了这场合纵失败。不过,各国之间貌合神离、一盘散沙,碰到困难就打退堂鼓,才是致命问题。联军铩羽而归,或许是过于意难平,竟在回去的路上,把袖手旁观的齐国痛扁了一顿。
▲ 图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型蓄水灌溉工程芍陂(què bēi),是楚国定都寿春的一大基础。
秦国虚惊了一场。其他诸侯国呢,今后他们再也无法组织起一次像样的合纵,彻底陷入各自为战甚至互相攻伐的局面。而在此时,楚都陈的周边,也发生着剧烈的变化。随着秦国对韩、魏领土的蚕食,陈已逐渐暴露在秦军眼前。再加上合纵失败,楚国决定避强秦锋芒。
公元前241年,楚相春申君黄歇提议楚王迁往更东面的寿春(今安徽寿县)。考烈王没有一丝犹豫,答应了。这个让春申君和考烈王都一致心动的地方,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在古寿春地区、今安徽寿县南部,有一片波光粼粼、一望无际的水面,它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型蓄水灌溉工程——芍陂(què bēi),又称安丰塘。相传楚庄王时期,楚相孙叔敖来到此地,主持兴建了这个大型的水利灌溉工程。工程既成,灌田万顷,淮河流域上的这片土地,顿成楚国的经济要地,对楚庄王的称霸大业,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持。三百多年后,当楚国被秦所迫东迁时,这片沃土,将再次为楚国的生存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八公山。

除了经济基础外,绝佳的地理位置和山水条件,也是寿春被选中的原因。与处于边地的陈不同,寿春位于楚国东境中心,北临淮河,东依淝水,占据了南北水上交通要道。此外,寿春背靠八公山,即后来东晋淝水之战的战场所在地。山,提供了有力的军事屏障。如此山水形势,早已引起了诸侯们的兴趣。公元前493年,蔡国就曾把国都迁到此处,苦心经营四十余年,直至被楚国灭亡。

楚人再次携带着沉重的家当,奔向更遥远的东方。和几十年前迁陈不同,这次到达寿春后,楚人把这里命名为“郢”,将它当成了正式的国都。学者刘和惠认为,这“表明楚人已从败离的情绪中恢复过来人心逐渐稳定。同时昭示已在东方扎根,暂不复作恢复本土之想了”。
在安徽博物馆,收藏着许多楚国青铜器,镇馆之宝,即楚幽王墓出土的铸客大鼎如此大鼎在古寿春地区出现,某种程度上也印证着楚人定都于此的决心。或许,楚人依旧心念江汉故土,但已不再影响他们对新家建设的热情。

▲ 图为楚幽王墓出土的铸客大鼎,乃楚王重器。 摄影/李军朝

今天的寿县古城,大致保存着南宋重建后的形制。坚固的城墙、十字相交的街道格局,颇显古代军事重镇的气势。然而比起曾经的楚国寿春城,仅算一点余韵罢了。就在古城东南部,曾经的楚寿春,被叠压于地层的深处

20世纪80年代末,通过卫星遥感等高科技手段,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终于弄清了楚寿春的所在:位于今寿县古城东南(包括今古城东南部)。其轮廓大致呈长方形,布局方正规矩,又可随地形变化。最令人惊叹的是其规模:城区总面积26.35平方公里,不仅比如今的寿县古城大得多,也比面积约16平方公里的纪南城大不少。在战国时期的列国都城中,仅有燕下都比它大一些。遥想两千多年前,这里宫殿巍峨、市井繁华、人烟稠密,数十年来奔波迁徙的楚人,终于在此找到了最后的归宿,而积淀深厚的楚文化,也以寿春为核心向江淮大地进一步渗透。以至于当代不少学者认为:楚文化成长于江汉,扎根在江淮。故“荆楚”之外,又有“皖楚”
▲ 楚都寿春城示意图。

春申君治吴

寿春城遗址西南方向,有一战国晚期的小城遗址,城垣尤有残存,城内城外出土了大量战国时期的建筑材料,与寿春城遗址中的出土物颇为相似。这处小城,就是春申君居住过的西南小城了。

 影视剧中的考烈王。

考烈王继位后,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西南小城的营建,也当在彼时,可能为封君府城。十五年后,由于靠近齐国的淮北地区经常发生战事,春申君遂向考烈王进言,请求把这个区域划为郡治理,并献出淮北12县,请求封到江东去。西南小城也当在此时一并献出。因此考烈王二十二年迁都寿春时,春申君的相府或许已移到寿春城内。

迁都事毕,人心稍定,楚国的生机也在逐渐恢复。然而春申君黄歇的内心,却被惶恐与不安占据。君王的怨怒与疏离,已表现得越来越露骨。曾几何时,他,黄歇,与楚国的太子熊完,是一对多么情深的患难兄弟。熊完于秦国为质时,是他不离左右,陪伴保护;老楚王(楚顷襄王)病危时,是他巧使妙计、以身挡险,助熊完归国继位;熊完继位,为考烈王,又以他为相,把衰落的楚国重新经营出一线生机。
然而,君王的情谊,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靠不住的东西。因为合纵伐秦的失败,考烈王把气撒到了春申君身上,对他日益疏远起来。春申君自知不妙,请求就封于江东

《芈月传》中的春申君。

当然,对于一个强者来说,无论在哪儿,都是会发光的。春申君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到来,让曾经的吴地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史载他“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令废弃已久的吴城重新繁华起来,以至于西汉时期的太史公司马迁来到此地时,依旧赞叹道:“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

春申君在吴地经营城市、招揽人才、兴修水利,努力发展经济和文化,令楚文化的影响在江东地区进一步深入。据学者杨哲峰统计,江东地区共发现了30余座具有典型楚文化因素的楚式墓,时代大多在战国晚期,其特征与楚国中心地区几乎完全一致。这正是楚人占领吴越之地后的经营成果,尤以春申君治吴,功莫大焉。


最后的楚都

寿县古城,城墙巍峨高挺,捍卫着这座淮河南岸的千年之城。不同于普通城墙两面包砖、中间夯土的形式,这里的城墙是外侧包砖、城内筑土以为支撑,是国内唯一完整的“土坡战城”式城垣建筑。寿县古城三面环水,淮河流域又水患频发,城墙内堆土,形成了一道强大的防洪水坝,能够抵御洪水的冲击;同时,有了墙内土坡,也便于士兵从城墙四面八方同时登城,有利于军事防御。
 淮河发水时的寿县古城。墙外洪水滔滔,墙内却生活如常。

自战国时为楚都起,这里曾长期是兵家必争之地,整个城市营建,与军事目的紧密相关。如今古城的形制,奠定于南宋嘉定年间,与防御金兵有关。而早在作为楚都的日子里,城池的防御问题,早已被重视起来。比如寿郢城垣的拐角设计颇有“心机”:从现存遗址来看,西南角和东北角均切直角相交为两钝角折线相交,从而有利于消除视角上的死角,增大守城士兵的视野,多方位监视来犯之敌。

公元前223年,就在这精心设计的城墙之上,守城的楚国军人,看到了他们最终的命运——在王翦、蒙武率领下,60万秦国大军,挟裹着此前胜利的威势,如洪水决堤般冲向最后的楚都。
对于这一天,楚人已恐惧了许久,也想象了许多。此时的楚国,尽管拥有东部广大土地,但政权内部的斗争与更迭,已一再冲击着国家最后的稳定和安宁。
 影视剧中的秦将王翦。
尽管背井离乡、强敌环伺,但似乎只要人心还在跳动,楚国的纷争就永不会停止。而这最后的矛盾爆发,竟是起于一场桃色事件和政治阴谋。
据《战国策》《史记》记载,楚考烈王无子,为此,春申君忧虑万分。后来,春申君采纳了赵人李园的建议,娶了李园之妹,待其妹有了身孕之后,又将她献给考烈王,诞下一子,被立为太子,即后来的楚幽王熊悍可令春申君始料未及的是,当考烈王逝世之际,国舅李园因担心熊悍身世败露,预先于宫中埋伏刺客,刺杀了前来吊唁的春申君。此后,熊悍继位为君,十年后一命呜呼,其同母弟熊犹代立,是为楚哀王。然而短短两个月后,哀王就被其庶兄负刍的门客杀死,负刍又自立为楚王。

 李三孤堆墓群,即楚幽王墓。

定都寿春短短18年,楚国就换了四任国君。然而当后人说起这段历史时,却不免心生疑窦,所谓的“楚考烈王无子”,或许是负刍为了夺权而散布的谣言。因为无论是负刍自己,还是楚亡后在淮南一带继续反抗秦军的昌平君熊启,都是考烈王的庶子。
不过,无论真相如何,似乎已不再那么重要。就在楚国内乱不断之际,秦国早已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最后的兼并战争。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正式开启了一统天下的进程。
三晋、燕国先后被灭,楚国成为下一个目标。公元前225年,秦王嬴政派李信和蒙恬率20万大军攻楚,遇楚将军项燕顽强抵抗。第二年,又派王翦和蒙武,率领60万大军再度攻楚。
对于志在必得的秦国,一切抵抗终成泡影。公元前223年,楚都寿春沦陷,楚王负刍被俘。曾经的南方超级大国楚,至此灭亡。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坐落于寿县,是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
其实,早在白起拔郢、楚人东迁之际,楚国败亡的结局已是早晚之事。东迁的举措和东境的开拓,只不过是为这个衰落的大国,续命了50余年。不过,这一切也非徒劳。数十年的东部经营,却让楚文化得以张扬江淮地区一跃成为战国末期楚文化的精华所在,同时埋下了“亡秦”的火种。据学者郑威、易德生统计,秦朝末年,反秦战争中主要楚人将领的出生地、活动地及发起反抗斗争的地区,多在淮水流域,即战国晚期楚文化最为昌盛的地区。秦亡汉兴,江淮等地的楚人又带着楚文化,为新兴的王朝输送着深厚的养分,奠定着汉文化勃兴的重要基础。

图文来源:《中华遗产》 2022年11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