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园地】关注儿童肥胖,助力健康成长

 小毛头书屋 2024-05-24 发布于四川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导读

Image

近些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9%;而1982 年,我国7-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仅为0.2%。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高,农村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迅速。肥胖是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运动能力、骨骼肌肉发育和认知发展,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儿童青少年肥胖可持续至成年期,增加多种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加重医疗及社会经济负担。

Image



一、儿童肥胖的诊断依据



(1)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是人体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或机体代谢改变而导致体重过度增长的一种状态。其中,原发性肥胖(或称单纯性肥胖)是指排除继发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病变、肿瘤、创伤、皮质醇增多症、遗传性疾病等原因,主要由于不健康生活方式,如高能量摄入、身体活动不足等因素造成的肥胖。

(2)儿童青少年肥胖依据《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WS/T423)、《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判断,详见附录。6-17岁儿童青少年中心型肥胖采用腰围或腰围身高比进行判断。腰围以《7 岁-18岁儿童青少年高腰围筛查界值》( WS/T 611)作为中心型肥胖筛查依据;6-17 岁男生和6-9岁女生腰围身高比大于 0.48,10-17 岁女生腰围身高比大于 0.46 建议判定为中心型肥胖。中心型肥胖主要是腹腔内和腹壁脂肪蓄积过多,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

(3)儿童青少年肥胖以原发性肥胖为主,主要与膳食营养、身体活动、遗传等因素有关,其中膳食营养是关键因素。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不健康、婴幼儿期喂养不当,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中医理论认为,儿童青少年体弱、饮食不节、先天禀赋、缺乏运动、情志所伤,酿生痰湿,可致气机运行不畅、血行瘀滞、痰瘀内聚、留着不行,导致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生。

Image




二、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分型治疗



Image

中医学将肥胖归属于“脂人”“膏人”“肥人”等范畴,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篇将人之肥瘦分为“有肥、有膏、有肉”,肥胖病因多与年龄、体质、饮食、情志、劳逸因素有关。中医认为,肥胖属本虚标实证辨证涉及痰、湿、热等病理因素,常兼夹痰湿、血瘀、气郁等标实之证,其病位多在脾胃,与肾气虚关系密切,并可涉及五脏。常见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如下:

胃热火郁证

01


多食,消谷善饥,大便不爽,甚或干结,尿黄,或有口干口苦,喜饮水,舌质红,苍黄,脉数,建议用凉膈散加减治疗。

痰湿内盛证

02


形体肥胖,身体沉重,肢体困倦,脘痞胸满,可伴头晕,口干而不欲饮,大便黏滞不爽,食肥甘,喜卧懒动,舌淡胖或大,苔白腻或白滑,脉滑,建议用二陈汤加减治疗。

气郁血瘀证

03


肥胖懒动,喜太息,胸闷胁满,面晦唇暗,肢端色泽不鲜,甚或青紫,可伴便干,失眠,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舌苔薄,脉弦或涩。建议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

脾虚不运证

04


肥胖臃肿,神疲乏力,身体困重,脘腹痞闷,或有四肢轻度浮肿,晨轻暮重,劳则尤甚,饮食如常或偏少,既往多有暴饮暴食史,小便不利,大便或便秘,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建议用参苓健脾散加减治疗。

脾肾阳虚证

05


形体肥胖,易于疲劳,四肢不温,甚或四肢厥冷,喜食热饮,小便清长,舌淡胖,舌苔薄白,脉沉细,建议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

另外还可以用小儿推拿和耳穴压豆辅助治疗。

Image

三、食养原则和建议

(一)根据营养科学理论、中医理论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在专家组共同讨论、建立共识的基础上,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日常食养提出6条原则和建议。包括:

1.小份多样,保持合理膳食结构。

2.辨证施食,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3.良好饮食行为,促进长期健康。

4.积极身体活动,保持身心健康。

5.多方合作,创造社会支持环境。

6.定期监测,科学指导体重管理。

(二)西北居民喜食面食,主食以小麦、玉米和其它杂粮为主肉类以牛、羊肉为主,瓜果丰富,绿蔬菜相对较少。居民夏季喜清淡素食,冬季喜酸辣咸厚味食品。较多居民日常饮水量不足,对于肥胖人群尤其应保障充足日常饮水量。西北地区儿童青少年肥胖在我国处于中低流行水平,儿童青少年要保证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杂豆摄入,少用烧烤煎炸等烹调方式。

Image

 稿件来源:儿    科

  编      审:戴景山

 编辑排版:李欣怡

Image

Image
陕西省中医医院
Image

门诊时间:

8:00——12:00;14:00——18:00【夏季】

8:00——12:00;14:00——17:30【冬季】

急   诊:24小时接诊

就医指南:预检分诊——预约取号——就诊——检查——取药(或治疗)——住院或离院

预约诊疗方式:关注“陕西省中医医院微官网”微信公众账号即可进行预约

陕西省中医医院网址:http://www./

邮编:710003

医院地址:西安市西华门4号

乘车方式:地铁2号线钟楼站A口出站

公交车:32路、12路、4路、600路、游7路、609路、地铁2号线、26路、702路、16路、236路、603路、102路、15路、601路、46路、7路、203路、218路、235路、300路、43路、45路、604路、606路、622路、611路、37路、201路、605路、215路、221路、222路、252路、612路、618路、251路

Image

 地图导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