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最懒”的对联,上联和下联一字不差,

 相逢就是缘 2024-05-24 发布于安徽




历史上“最懒”的对联,上联和下联一字不差,专家却说:千古绝对

小春说历史

2024-05-03 23:13发布于河北

+关注

说起明代文学家徐渭,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说起“徐文长”,肯定就知道了。

徐文长的故事,在诗人老家浙江省绍兴市是非常流行的民间传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那么,徐渭为何别号“徐文长”呢?

传说,徐渭少年时就学富五车、才名远播,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一次考试,徐渭拿到试卷,很快就把试题做完了。他写完没事干,就在试卷上画了幅画。

主考官阅卷,看他的文章虽然短,却写得非常精妙。正赞叹间,一眼看到试卷上的画,觉得他考试态度不端正,留言“文章太短脸皮厚”,没录取他。

三年后,徐渭又去考试,还是这个主考官。这回,徐渭奋笔疾书,文章越写越长。试卷写不下,就写在桌子上;桌子写满了,又写在凳子上。

交卷时,徐渭把试卷、桌、凳一齐背上去,主考官大惊,徐渭却笑着说:“你喜欢文章做得长,我就给你长文章看吧!”

此事很快传开,从此,徐渭就被人称为“徐文长”了。


图片


“徐文长”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的很广,给大家留下的是翩翩才子、惩恶扬善治贪官的形象。

但历史上真实的徐文长,更准确地说是徐渭,他的一生一点也不简单,可以用“奇绝”两个字来概括:

第一,身世奇绝。

聪明绝伦却一生坎坷,最后落得“有书数千卷,后斥卖殆尽。帱莞破弊,不能再易,至藉稿寝。”

第二,才能奇绝。

徐渭工诗、工文、工书、工画、工曲,还擅长曲论,各个领域的建树无人能望其项背,许多大家都对其推崇备至,汤显祖说“安得生致文长,自拔其舌”,郑板桥更愿为“青藤门下一走狗”;

第三,思想奇绝。

徐文长的兴趣爱好极其广泛,他学书、学剑、学古文、学诗词歌赋,学道、学仙、学儒、学军事、学阴阳百家。

尤其深受王阳明心学影响,他的思想奔放恣肆,引发并推动了明代进步思潮产生和发展。

如此,真可谓旷世奇才!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七十岁时,徐渭子孙满堂,但是真正勤奋者并不多,于是,他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看到这幅对联,第一个感觉就是:写错了?

非也非也。

其实,这是一副同字异读联,上下联并不完全一样,因为联中那四个“好”字有不同的读音。

上联第一、下联第二个“好”字读作hǎo,上联第二、下联第一个“好”读作hào,这副对联应该读成:

“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

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

而且它有两层深意:

第一层是说,年轻的时候,有充沛的精力,可以好好读书,却不喜欢读书,结果就荒废了青春;

等到老了,也懂得了读书的好处了,想去用心读书,但已经来不及了,因为身体不行了,不可能再好好读书了。

第二层是说,家境好,有条件可以好好读书,却不喜欢读书;家境不好的人,想读书却没有条件读书。

徐渭是想告诉他的后代子孙,同时也是告诫我们:

要珍惜大好时光,多读书,并且要认真读书,它会对你的一生产生美好的影响。


图片


这幅对联写得很好,直到现在依然给人以启发。

阅读不可以太功利,阅读是一场马拉松,其中的益处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要在长时间的积累中慢慢发挥出来。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会内省,学会和自己对话。

一个人,阅读后能够有一些内涵,有一些力量,他就能抵御一些负面的东西。

现在外面的声音太多了,但是你自己的声音不能被淹没,不应被很多碎片化的东西打乱。阅读对我们的精神成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多读书,人身上会有一种书香。





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