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清华原创丨吃红蛋(民间故事)

 真言贞语 2024-05-24 发布于山东

吃红蛋

/石清华

“吃红蛋,吃红蛋啰。走过路过的朋友,请吃红蛋。”
太阳升起不久,处在交通要道的高庙村村部旁边,一个五十来岁的半大老头,洪钟般地叫唤着。
有来往的路人,停下脚步,但见路边停放一辆板车。板车上放着三只箩筐,有两只箩筐装着满满的红蛋,另一筐的红蛋只剩下一半了。有一戴着浅白色的麦草帽,中等身材,脚穿黑色塑料凉鞋的农民,坐在板车把手上,每隔一会儿,也就是喘口气吧,就叫上一次。见有人来,马上站起,迅速从筐中拿起四个红蛋,走到来人面前,将四个红蛋递到来者手中:“朋友,请吃红蛋。”
路过者睁大了疑惑的眼睛,望着递红蛋的人。送红蛋者已知其意,黑里透红的脸上,露出满满的笑意:“朋友,请放心,我得了孙子,今天满月酒。我想让在这里碰到的人都吃上红蛋,保佑我孙子健康成长。”
过路人听完,报以微笑,接过红蛋:“祝您孙子健康成长,阖家幸福。”
“张大伯,恭喜,恭喜。菩萨会保佑您的孙子茁壮成长的。”
一位扛着铁锹的年轻农民一边往前走一边给张大伯道喜。张大伯递上四个红蛋,两眼笑成了一条缝:“谢谢。”
过路人谢过后与扛锹人刚好同行一个方向,就聊了起来:“你的这位老乡真是有趣。”
“哦,张大伯可是个好人啊。”
“有哪些好呢?”
“勤劳、善良、肯给别人帮忙,从前只有孙女,在农村人看来有点缺憾,现在完美啦,真是好心有好报哇。”
同行一段路,聊了一会天,对这个故事有了较为完整地了解。
张大伯祖祖辈辈住在高庙村,世世代代忠厚老实。虽然算不上富有,但也还殷实。“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时候,家里被划为“中农”,所以三间板壁(用木板做成的墙)青瓦大房子没有充公,仍然是自己住。家人都勤劳善良,乐于助人,与人交往,坦诚相见,遇事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让别人上当。因而村里的什么人都愿和他家往来,相处融洽,深得人们的喜欢。只是有件事不如意:家里总是丁少花儿红。到张大伯这一代,已是三代单传了。在“多子多福”的岁月里,这是个很大的遗憾。村里有些“仙术”的人说,张家早就应该没有香火(当地人确信只有儿子才能传递香火)了,只是他一家人太善良,感动了菩萨,才让他家香火传递,没有中断。哪知道张大伯的儿子这辈人,赶上了计划生育,一个千金降世,就不准再生了,这岂不断了张家的香火吗?不行,绝对不行。
张大伯给儿子、儿媳妇做工作,他们也赞同:再生一个。
没多长时间,儿媳妇就怀上了。一家人如众星拱月,真是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公主般供着。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儿媳妇逐渐隆起的肚子,早被嗅觉灵敏的计生干部闻到了生命律动的气息。一家人犯起愁来,该怎么应对呢?
张大伯聚室而谋,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来个将军不见面——躲。躲的地方多着呢:关系好的老乡家,张大伯朋友家,儿媳妇闺蜜家,大姑、二姑、小姑家,大姨、二姨、小姨家,堂叔、舅舅家,这家、那家,有的是家。不怕没处躲,别愁无家藏。
家里的一切,自有张大伯应对。计生干部、村长隔三差五地到访张家,讲道理,做工作。儿子外出打工去了,只有张大伯大力配合,积极支持:到处去寻找儿媳妇,经常去村部说明情况。态度蛮好的,就是没见着儿媳妇的人影,好像从村里蒸发了一般。人们常说雷公不打笑面人,何况张大伯和他们都很友好呢?村干部们不得不例行公事,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向人们表明:我们的工作到位了。
春去秋来,只在眨眼之间,炎炎赤日才迈开离去的脚步,张大伯的儿媳妇生了个大胖小子。张大伯从此就没合拢过嘴,睡着、醒着都在笑,逢人便说:“我家添了个放牛娃。”
村里村外的人都为张大伯高兴:真是天遂人愿啊。还取了个怪难听的名字——草狗(就是母狗)。村里的人们往往都这样:家里添了丁口,不说读书郎,不取高雅名,认为那样难养。几乎都说是放牛娃,叫草子、草狗、小猫之类的乳名,认为这样好养。
草狗来到人间,必须回家,村干部守株待兔。张大伯也干脆:认罚。怎么罚都行,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吗?
“罚款三千元。”
三千元,对于家庭年纯收入不到两百元的张大伯来说,那是个多么巨大的数字呀。也没有其他办法,总不能让那些给了自己方便的村干部为难吧。
“那就罚吧。”家中的那点钱是不能给的,儿媳妇要补身子,还要加强营养,孙子才奶水充足,长得快,长得胖。家中不用或不常用的东西都拿去吧,数量远远不够,只有房子可充数,拿去吧。人心都是肉长的,连住处也没有了,就没什么可罚了。
几级干部一商量,还是给留点住处吧。抬走所有不常用的家庭物品,三间板壁青瓦房,撤走一间半,不足部分以后再说。张大伯爽快答应:“行。”
罚款的事得到了圆满解决。最高兴的是张家有了传递香火的人,得好好庆贺一下才好。不然的话,对不起那些帮助草狗来到张家的亲戚朋友。可拿什么来谢呢?张大伯看看半边屋,想了想,干脆把这一间半房子也卖了,买红蛋,办酒席,感谢大家。至于住处,先搭个棚将就一段时间,天无绝人之路呀。
张大伯的计划得到实施:亲戚朋友在张家老屋的场地上,露天饮酒。张大伯则用板车拖了红蛋广请走过路过的朋友。在那片天地里,人们同声庆贺:“祝张大伯孙子健康成长,阖家幸福。”
2018113日)

【作者简介】石清华(男),退休教师。出身卑微,有幸长成,但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只好勤奋干事,踏实做人。胸无大志,交游平民,酸甜苦辣,离合悲欢,渗透于心。然盼其觉醒,努力上进。替己谋福利,为国尽忠诚。畅叙平民事,共享人间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