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市民社会

 昵称59693045 2024-05-24 发布于河南

基本概念

市民社会

制约国家政治生活和意识形态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经济基础。“市民社会”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其基本含义是“城邦”。后来在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黑格尔那里被广泛使用。主义马克思创始人使用“市民社会”概念,一是指资产阶级社会,另一是指制约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生活的经济基础。

市民社会概念有深厚的欧洲思想渊源,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所特有的城邦政治思想,指政治共同体的生活状态。近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源于洛克的学说,洛克将市民社会视为从自然状态经过订立契约而形成的政治社会,而且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是重叠的,甚至是等同的。之后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就常用这一范畴,如亚当·斯密、孟德斯鸠、卢梭、康德、黑格尔等思想家都对其有深刻论述。他们通常用这个范畴表示当时社会生活中的经济关系和财产关系,而用与之对称的“政治社会”来表示国家和法律等政治关系,并且对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看法。黑格尔不满于洛克将市民社会等同于政治国家,他对国家和市民社会做出了严格区分,并展开了对市民社会的批判。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是个人私利的战场,是私人利益与公共事务冲突的舞台,是同国家的最高观点和制度相对立的。总之,市民社会是具有特殊性的利己社会,而国家是普遍利益的代表,是理性发展的最高阶段。因此,国家是高于市民社会的,市民社会必须在“国家的最高观点”上被克服。黑格尔描写了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之间的分裂、对立和冲突,由此可见,他的市民社会理论体现了一定的辩证性质,但它是唯心主义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黑格尔将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颠倒了,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思想的早期,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神圣家族》等著作中,批判了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抽象性和神秘性,而在近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意义上理解市民社会,并且通过对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看到了作为近代政治革命结果的市民社会存在的基础是私有制。他认为,要克服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国家就必须消灭自己。同时,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批判,明确提出了“市民社会制约和决定国家”的唯物主义结论,揭示了财产关系对国家的决定作用。随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逐步形成,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市民社会一词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一般是从社会的生产关系、交往形式、交往关系上来理解,而且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明确地阐发了生产力决定“交往形式”、“市民社会”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受到迄今为止一切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制约同时又反过来制约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会。”“这个市民生活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进而指出,唯物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从市民社会作为国家的活动描述市民社会,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理论的产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对于“市民社会”概念含义的变迁,马克思是这样说的:“'市民社会’这一用语是在18世纪产生的,当时财产关系已经摆脱了古典古代的和中世纪的共同体。真正的市民社会只是随同资产阶级发展起来的;但是市民社会这一名称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

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回顾指出:“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这部著作的导言曾发表在1844年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鉴》上。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找。”在这里,马克思给市民社会下的一个经典性的定义是“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也科学阐明了他的市民社会思想,他指出,在现代历史中至少已经证明,一切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而一切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因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因此,至少在这里,国家、政治制度是从属的东西,而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的领域是决定性的因素……在现代历史中,国家的意志总的说来是由市民社会的不断变化的需要,是由某个阶级的优势地位,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和交换关系的发展决定的。在此,恩格斯重点强调了市民社会中的“经济关系”,与马克思的论述在逻辑上是相同的。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进行了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他们的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过程,并且他们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深刻揭示了市民社会的本质。当然,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后的大部分著作中较少使用“市民社会”这个概念,代之以直接使用经济结构、经济基础、生产方式等概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