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实话,我觉得屁用没有!

 1tpb3oe5r0acw0 2024-05-24 发布于陕西

图片

这两天有一个叫AI PC的概念热度开始逐步提升,其催化来自于微软前两天的发布会,发布了他的AI PC产品。
图片
我们从一个用户的角度来看它发布的AI PC产品,核心功能有几个:
1.一键即时Recall,记忆可倒流,电脑会储存我们过去一段时间的搜索记录,方便我们查找,
比如寻找自己与好友乘车旅行的照片,在搜索栏中,给出提示,Recall便会提供相匹配的结果。不仅仅是电脑的文件,包括你浏览过的任何网页,都可以查找。
2.40+语种实时字幕翻译,微软的实时字幕翻译,它可以将40多种语言实时翻译成英文,并与视频通话、录音、流媒体内容无缝集成。在你离线的时候也可以使用。
这里同时还包括视频会议的美颜:Windows Studio Effects提供了一系列功能,包括美化照明、创意滤镜(插图、动画或水彩),以及看起来更自然的眼神交流。
3.GPT-4o加持AI助手Copilot。
办公时遇到难题,历史知识盲区,旅游出行规划,点击Copilot键,即刻获取结果。Windows 11系统也完全嵌入了AI能力,可以在图片上一键呼出Copilot,完成修图。

说实话,这些功能我觉得都屁用都没有...
一键recall这种我就不说了,他只能储存近期一段时间的记录,我如果需要找我可以直接翻阅相册或者历史记录,本来就是个鸡肋。
而且如果我的一些搜索记录在云上,理论上我可以直接通过搜索找到我过去很长时间的记录,本地保存这些玩意儿根本就没有意义。
实时字幕翻译这种也压根轮不到电脑来做,我相信未来的各个APP播放器就能做到了,腾讯视频自己就可以给我实时字幕翻译,百度云自己也可以实时字幕翻译,我为啥要用手机。至于视频会议的时候美颜,现在腾讯会议就可以做到,我为啥需要AI PC?
至于电脑上的AI助手,现在很多电脑也有了,用的人不能说没有,但也是寥寥无几...

不光应用没用,而且电脑要做芯片散热等多层面的升级,这样的电脑还卖的更贵...
我觉得可能只有部分对隐私特别在意的用户和机构对这样的东西有诉求吧,但这是一个太小的市场了。而且如果是一个机构对隐私很在乎,他规模够大可能就会自己租服务器了,而不是多买两台本地部署AI的电脑...
还有人说本地部署AI可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但云端的AI理论上可以满足所有的需求,其中也包括了大部分人个性化的需求..
GPT-4.0o的发布,最重要的更新就是低延时,云端的使用已经和本地化一样低延时和流畅了...
本地端的模型质量又差,效果不如云端的应用,而且还需要消费者掏更多的钱,这种生意哪个地方能找到?
谁会为了更差的体验支付更高的费用?

大行情的关键


不过从投资的层面,AI PC不一定就没有投资价值。
这里建议大家回顾下5G手机换机这个故事,2019年,伴随5G的规模商用,智能手机的换机周期开始明显缩短,5G手机换机潮开始。
到目前大家觉得用4G和5G有区别么?我自己反正连5G按钮都没开过...但正是这个毫无作用的功能,驱动我当年进行换机,我总觉得未来5G会大有用处,叠加5G手机没有更贵,我就换了手机。
19年换机潮还是带来了消费电子终端整体的一个弱复苏。
而当下,和19年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智能手机换机的周期拉到了历史最长,大家现在一般都不换手机了,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的换机周期已经达到了40-50个月,也就是说大家现在平均4年才换一次手机了。
很多人都还用着很久之前的手机。
在这个背景下,新的东西是可能会催生换机热度的提升的,毕竟大家很久都没换了,本来也有一些诉求,找个理由就满足下自己的诉求了。
AI很可能就会成为这个无用,但可能有效果的需求,他和5G一样都代表了一个宏大的概念和故事,消费者可能会觉得现在换了以后总能用上的。
无论是AI手机还是AI PC,虽然看起来没用,但在需求季度疲软的背景下还是有望实现一个弱复苏...
考虑到A股对于TMT的热情,一个弱复苏就足以支撑一段不错的行情了。
所以虽然我们要吐槽AI PC,AI手机屁用没有,但我们也没必要对消费电子板块过于悲观,光伏都能反弹,消费电子有啥不行的...
光伏需求才触底一个季度大家就在喊反转了,消费电子需求已经触底三年了...

当然,板块想要大行情,我觉得核心依然在于能不能推出真正有需求,能被市场认可的AI硬件产品。
我在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这款产品能发布么?
我的观点是智能眼镜是AI助理这个形态最好的硬件产品...我说的不是vison pro那种产品,而是下面这种和正常眼镜一样大小轻重的智能眼镜产品。
图片

经过我一段时间的研究,我发现行业内对这个观点认可度很高,但头部消费电子厂商都不积极。
因为这款产品,对于目前主机厂来说,是减量不是增量。
产业调研下来,不带micro-led的智能眼镜成本就在300-400元,这意味着这个产品大概率是一款售价在1000元左右的产品,但这个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售价1000-2000元的tws耳机,还会减少用户使用手机的频率,降低主机厂手机端的软件收入。
我举个例子,苹果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待量产产品了,但他今年是否发布依然是个未知数,我猜背后最大的考量就是这个产品推出了对tws耳机会有多大的冲击?对手机的生态又会有多大的冲击。
这款产品推出后受益的只有一种企业,大模型企业,比如ChatGPT,meta,谷歌。
因此,从积极程度来看,我们会发现meta,谷歌非常积极的在布局这样的产品,meta已经推出了不带显示的版本,明年会推出带microled单显的版本。
对于这个产品来讲,今年能否引起资本市场关注,关键可能是苹果要不要发,如果苹果发,我相信不光可以大卖,也会再次引发资本市场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AI硬件,真正适配于大模型的硬件产品到底是什么?
如果有这样的变化,那这个方向的投资机会将会快速涌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