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大仇多大怨?报180年的九世之仇!

 dawn的图书馆 2024-05-24 发布于贵州

有个成语叫“九世之仇”,就是指时间特别久远的仇恨。通常用来代指国仇,不适用于一般私人恩怨。

但在古代,很多时候都是家国一体。尤其是皇室成员,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完全分不开。所以,九世之仇,最开始的时候就是给自己的九世祖报仇。典故出自《公羊传》。

多大仇多大怨?报180年的九世之仇!

说是西周有个周夷王,大家可能对他不太熟悉,但是周夷王的儿子大家肯定知道,他就是周厉王,道路以目,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些历史典故都与周厉王有关。而周厉王的孙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周幽王了,烽火戏诸侯那位。

所以,周夷王是西周的倒数第四位君王,那时候西周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各地的诸侯王对周天子也没有那么尊重了。比如齐国的国君齐哀公,他已经两年没有向周天子朝贡了。

多大仇多大怨?报180年的九世之仇!

齐国的邻居是纪国,纪国国君看到齐国一天天壮大,担心自己不是对手,就开始借刀杀人。他对周夷王说,齐哀公对您太不尊重了,您应该把他杀了,让那些轻慢您的诸侯王都看看,这就是不敬重您的下场。

周夷王一听,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他就派人把齐哀公叫到都城,还提前准备好一个大鼎,鼎中加好清水,鼎下面架上柴火。齐哀公一到,直接被扔入鼎里面煮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哀公烹乎周”。

多大仇多大怨?报180年的九世之仇!

周夷王本想用这个方法震慑一下诸侯,但是没想到方式不对。想要管住各个诸侯,应该在军事经济以及综合实力上较量。而不是没本事在战场上一较高下,只能趁其不备杀人,还是虐杀。这不是震慑,这是黔驴技穷了。

这件事,齐哀公确实输了,但是周夷王也没赢。从此之后,各个诸侯国对他更加不尊重了。唯一的赢家,只有齐国的邻居纪国。

多大仇多大怨?报180年的九世之仇!

齐哀公被杀后,他的弟弟继位,史称齐胡公。齐胡公知道哥哥是怎么没的,他害怕纪国暗算,直接迁都了。这个举动在齐国引起了众怒,这不是缩头乌龟么?所以齐胡公很快被赶下台,齐哀公的另一个弟弟继位,史称齐献公。

也是齐献公再次把齐国的都城迁回临淄,从此之后,一直到秦始皇一统六国,齐国的都城一直是临淄,现在隶属于山东淄博。所以去年夏天淄博爆火时,网友都说,淄博上次这么火,还是在齐国。

多大仇多大怨?报180年的九世之仇!

还是接着说齐哀公,他被虐杀后,子孙后代都记着这件事,但是那时候还没乱,自己实力也不够,不能随便起兵打别人。就这样一直过了九世,西周早已变成了东周,各个诸侯国早就打乱了,齐国才宣布复仇。

这时齐国的国君是齐襄公,他在位的第三年,突然宣布要给老祖宗齐哀公报仇,起兵攻打纪国。估计纪国国君一定是一脸懵,这是啥时候的老黄历了,你咋还记得?想侵占我地盘就直说呗,把九世祖都翻出来了,也不怕老人家在地下不得安宁?

多大仇多大怨?报180年的九世之仇!

不管怎么说,齐襄公找到了进攻纪国的理由,光明正大带着军队向纪国开炮。纪国完全不是齐国对手,赶紧找鲁国求救。鲁桓公就出面调停,还组织了一个会盟,找了另外几个国君一起当和事佬。齐襄公没想到纪国人缘还挺好,就暂时退兵了。

但是,在齐襄公心中,这个仇是一定要报的,并且时间越长火气越大,谁帮助纪国谁倒霉。

第二年,齐襄公直接杀了充当和事佬的鲁桓公和郑君子亹,纪国失去了庇护,直接成了待宰羔羊。齐襄公高举为九世祖报仇的大旗,兴兵讨伐纪国。这一次没有其它国家出面调停,纪国连失三城。

多大仇多大怨?报180年的九世之仇!

再过两年,纪国分裂。纪侯的弟弟带着名下土地投奔齐国,甘愿做齐国的附庸。再过一年,纪国都城被攻破,纪侯把仅有的几块土地都让给了弟弟,自己出逃。从此纪国灭亡。

齐襄公报九世之仇,应该是历史上时间最久远的复仇。这件事在当时就有争议,因为主流思想是,家仇只论五世。但是详细记录此事的《公羊传》则认为这是国仇,不应该受到世代限制。

多大仇多大怨?报180年的九世之仇!

后来汉武帝也提过这件事,他说“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然后又说,我们大汉,从高祖皇帝开始,就一直与匈奴有仇。汉高祖刘邦时白登之围,为了活命,被迫给匈奴金钱美女。吕后时期,匈奴还写信羞辱,要吕后去给自己当续弦。文景两朝,匈奴也不断挑衅。

所以汉武帝说,自己打匈奴,也是为了复仇。其实,这就是实力到了,找一个光明正大出兵的理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