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被贬后写的“辞职书”,诉尽半生辛酸泪,堪为900年行书“天花板”!

 三余字画 2024-05-24 发布于山东

公元10802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此番官场打击,成了他余生漫长的潮湿,只要一回想,顿觉辛酸难言,可生活总要向前看,一味沉湎过往伤痛,无法解决眼下温饱。

为了缓解心中愁郁,找回豁达的精神状态,苏轼去往黄州途中,一遍遍抄写“偶像”陶渊明《归去来辞》,体会陶渊明宁静恬淡、乐天自然的田园生活。

据文献记载可知,苏轼十分崇拜陶渊明,将他视为“精神寄托”,曾赋诗《江神子》一首:“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是躬耕。”

他本身就渴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逸生活,认为自己的前世就是陶渊明,再加上此番宦海沉浮,他彻底看淡官场名利,通过赏读陶渊明的诗句,心中愁郁一步步被疏解。

贬官期间,于黄州重拾希望,开展全新生活,耕田开荒,制作美食,寄情于山水,终于有一日苏轼下定决心,想要摆脱仕途牵绊,抄写一篇《归去来辞》,当作“辞官书”,表达退居田园、归隐于世的期许。

全篇舒畅自然、洒脱雄逸,苏轼乃“尚意”思想的领头羊,用笔不拘泥于法度,追求行云流水般的连贯之美,曾言“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卷中字体没有一味模仿晋唐的清秀姿态,结体多扁平开张、欹侧跌宕,例如卷中的“而”字,全部向左倾斜,以险取势,更显质朴茂密的烂漫之美。

点画亦是如此,粗重浑实、用墨肥润,略带篆隶的古拙之意,当然也不乏流转轻盈的飘逸笔丝,如此强烈的浓淡对比,可以提升作品的层次感、丰富性。

而且苏轼把自身情感,融入运笔轻重、缓急的节奏中,诉尽半生辛酸泪,又包含回归率真抱朴、怡然自得的期许,让人看后不免感慨万分,与苏轼相共情。

毫不夸张的说,此作展现的天真之美,蕴含的深远意境,后世少有匹敌者,把“尚意”气韵发挥到极致,艺术性十分浓厚,堪为900年行书“天花板”。

无愧于黄庭坚评价曰:“其书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

时常临摹此作,一方面可以强化用笔技艺,增强下笔力量感,写出线条的自然淳朴之美,另一方能让创作思想得到升华,做到“人笔合一”,让书法不再浮于表层的技法,彰显真正的艺术气韵。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苏轼《归去来辞》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此品以手工装裱

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细腻,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全都端倪可察,原作如出一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