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地理小专题——新仙女木事件

 hjh2004 2024-05-24 发布于福建

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大西洋暖流是由表层风洋流和深层海水温盐环流共同构成的三维立体环流,每秒向欧洲输送1亿立方米的暖水,相当于百万座核电站的产热供给。在距今1.29万-1.15万年前,先是劳伦泰德冰盖的冰架大规模断裂,后来格陵兰地区降温20℃、英格兰地区降温8℃,猛犸象、巨型短面熊、剑齿虎等动物灭绝,史称“新仙女木事件”。图1和图2为相关资料图。

图片

(1)描述42万年来地球温度变化的特点。

(2)说明“新仙女木事件”发生过程。

(3)简述“新仙女木事件”结束后气温恢复正常的原因

参考答案:

(1)温暖期和寒冷期交替出现;温暖期短,寒冷期长;一个周期约10万年

(2)之前地球经历了漫长冰期,积累了大量冰盖;冰期结束,地球气温急剧升高,(劳伦泰德)冰盖崩解;大量浮冰及融水进入北大西洋,海水温度骤降;北大西洋暖流环流体系被中断,停止“供暖”,格陵兰和欧洲温度骤降,猛犸象等动物灭绝,形成“新仙女木事件”。    

(3)冰盖融化直至消失,最终不再干扰环流;大西洋暖流环流(世界洋流系统)的形成机制没有根本变化,恢复正常。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碛是指位于冰川表面的冰碛物。表碛覆盖厚度影响冰川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从而对冰川消融产生影响。终碛是冰川暂时稳定时期冰川前端的堆积物,可以指示冰川停滞的位置和时间。西布冰川位于念青唐古拉山主峰东侧的山谷中,长约9km,是念青唐古拉山西段最长的大陆型山谷冰川。下图为西布冰川末端地质剖面图,YD终碛在新仙女木事件发生时期(持续约1300年)形成。

图片

注:方位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0°表示正北,90°表示正东,以此类推。

(1)推测新仙女木事件发生时期地球整体气候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

(2)YD终碛是念青唐古拉山地区分布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冰碛物,试分析其原因。

(3)推测表碛厚度差异对冰川消融速度的影响,并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1)特征:该时期地球气温下降,地球气候整体处于寒冷时期。原因:该时期终碛分布海拔低,冰川分布范围广。

(2)YD终碛形成时期该地冰川分布范围最广;冰川的厚度大,且挟带的物质多;此次冰期持续时间长,冰川挟带至此的物质多。    

(3)影响:表碛厚度大的冰川的退缩速度比表碛厚度小的冰川慢。原因:表碛厚度大的冰川,表碛有一定的隔热效果,冰川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冰川消融速度慢;表碛厚度小的冰川,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冰川消融速度较快。

典型例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仙女木是一种常绿矮小亚灌木,茎丛生,植株聚拢于地表,是蛰伏生长型植物:叶革质,呈椭圆形,表面深绿色,背面有白色绒毛:仙女木花会随太阳转动方向,传播种子时会打开蓬松的“降落伞”,借风飞到各地。仙女木是典型的高纬地区植物,然而,科学家在北美和欧洲的较低纬地区发现了含有仙女木的土壤层。人们用“新仙女木事件”来代表末次冰河时代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左图示意散开生长型植物与蛰伏生长型植物的植株内外气温比较,右图示意仙女木花。

图片图片

(1)据材料推测仙女木生长环境的特点。

(2)分别说明仙女木获得与保存热量的方式。    

(3)科学家推测彗星突然撞击地球是引发“新仙女木事件”的主要原因。从大气受热过程说明彗星撞击地球对该时期地球气温变化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寒冷、干燥、风大等高纬度或高海拔的苔原地带。

(2)获得热量的方式:花冠向阳,增加光照时长,获取更多的热量;

保存热量的方式:生长绒毛、革质叶片的特征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蛰伏生长型植物可以减少植物植株内的温度流失。

(3)彗星撞击地球形成了大量的灰尘,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从而来到地表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使地球气温迅速降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