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兰州城关区:稳基线、抓主线、布长线,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 封面主题

 听月思雨001 2024-05-24 发布于安徽
图片

民小编说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不断提升,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以“稳基线、抓主线、布长线”为工作方针,强化心理健康“三预”工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和优质化进行,构建心理与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融合育人模式,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一起来看他们的具体做法——

近年来,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以抓实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推动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探索建构良性教育生态的路径和策略,以“稳基线、抓主线、布长线”为工作方针,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稳基线,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按照“稳基线”的工作方针,区教育局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心理健康“三预”工作,着力做好顶层设计和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出台了《城关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升工作实施方案》,按照“15251”心理健康教育总体工作思路,在“1”个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统筹下,建立“5”个层级的专业化工作团队,依托班主任和心理教师“2”支队伍,聚焦课程实施、团体辅导、个体辅导、危机干预、家校协同“5”项育人内容,形成协同工作机制,实现全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水平全面提升“1”个终极目标。目前全区各中小学均已建成心理辅导室,有3所学校被评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抓主线,优化全面系统的心理服务

“抓主线”指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和优质化。

一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服务职能。与本地高校开展深度合作,项目化推进心育课堂学科融合,深化交叉融合理念,实施“心育+”课堂教学探索,构建“五育+心育”融合课程体系,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提升,提高学生学业表现,增强学生学业成就感。指导中心每年春秋两季开展心理健康教师教材培训。为促进心理学科各年段的融合发展,组织开展“探寻心资源·为生命教育赋能”生命生涯专题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提高中小学心理学科教师对全学段心理课程的把握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视导,通过听常态课、查看教案、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师生座谈等形式,从组织领导、课程建设、校本教研、主题活动开展、心理预警干预、家校医社协同和关爱教师心理等方面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指导。

二是加强心育工作阵地建设。积极组织B级标准化心理辅导室验收,推进各学校参与A级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健康特色校申报工作;计划每年评选城关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3—5所,通过立标树范,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发展。

三是构建家—校—医—社协作体系。引导学校强化医教结合、家校结合、社教结合,与卫生健康部门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本地医院、高校、社科单位等社会专业资源,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协同机制。

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成上海市奉贤区心理名师张珏心理工作室城关分站,组织区域内26名骨干教师开展为期三年的跟岗学习。学习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个案督导、课题研究和专题培训等,旨在学习发达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掌握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个体辅导技术和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胜任力。组织开展全区全体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轮训。开展全学科教师培训,在每年的各学科教师基地培训中设计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模块。

五是健全教研机制。落实“区级—学区—学校”三级教研制度,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建强教研团队,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典型案例研讨、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优质课展评和典型工作经验的推广交流。心理健康教研员深入各片区、部分学校进行跟进指导,通过专题讲座、教研沙龙、示范课、下学校教学实践等形式为学校提供专业支持。

六是积极开展工作室建设。在中学、小学各建立3个区级心理健康二级工作室,由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统一管理。中学的二级工作室各辐射1个中学片区,小学的二级工作室各辐射4个小学片区,带领和指导片区开展工作。一方面,着力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吸纳全区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建成“课程+团辅工作坊、辅导技能工作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坊”等专题工作坊,优化全区心理教师专业研究与发展方向,组织工作坊每月开展1次主题活动。另一方面,着力做好教师梯队培养。打造集教研、培训等内容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业务合作共同体,以“理论+实践”“研究+实验”为主要方式进行专业培养,促进形成区域内“种子教师—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梯队。

布长线,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辐射影响

“布长线”即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为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落实,基于“五育融合”理念开展全方位教育,构建心理与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融合育人模式,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学校开齐开足上好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借力“体艺2+1”工作,让每个孩子掌握至少一项体育技能和两项艺术技能。依托少年宫和综合实践基地广泛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加强全体学生劳动教育。

一是以德育心。全区各校将心育内容融汇到各科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生命教育、挫折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升旗仪式、班团队会、德育实践等途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激发学生的内在心理潜能。

二是以智慧心。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要求,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积极缓解学生学业压力。深入推进“吴正宪小学数学工作站”“新教育”“情境教育”等教改项目,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在学科教学中注重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既教书,又育人。

三是以体强心。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为依托,持续推进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开展大课间、全员运动会、“一校一品”现场展示、三大球联赛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四是以美润心。深化“高参小”“体艺援教联盟”“音乐新体系”等项目实施,把“美育”的创造表达与“心育”的目标任务有机统一起来。

五是以劳健心。开展“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成果展示活动,创建区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评定区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和劳动教育精品社团,以劳树德,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

六是家校协同。落实《城关区全面加强家庭教育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健全完善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积极与团委、妇联等部门携手合作,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家庭教育讲座、咨询指导服务等,培养孩子健康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促进温暖和谐亲子关系的形成,有效推进家校共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我们久久为功,我们也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必将谱写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美好的篇章!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教学研究室)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4年第9期,原标题为《提升心育质量   护航学生成长——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纪实》
文章作者|王琳
封图来源《中国教育报》 通讯员 王树成 摄
责任编辑|邢星
微信编辑|贾舒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