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造“1 1 N”服务体系、构建全员育心工作格局……各地交出守护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答卷 | 关注

 听月思雨001 2024-05-24 发布于安徽
图片

民小编说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近年来,各地各校积极探索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推动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不断提升。有的地区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为前沿阵地,为青少年构筑“心灵港湾”;有的学校因势利导开展多样化活动,不断提升心育质量;有的学校从“心”出发,构建“全学科育心、全员育心、全心育人”的工作格局……一起来看他们的具体实践——

图片

“5·25”心理健康日

图片

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

优化服务、建强阵地,助力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多措并举守护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灵保驾护航。

打造服务中心,为青少年构筑“心灵港湾”。鹤山市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近期正式揭牌启用。中心有效整合鹤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相关资源,开设心理知识科普区、心理咨询室、情绪宣泄室、沙盘游戏治疗室等功能室,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由鹤山市12355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采用实时驻点服务和预约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日常运营。志愿服务队以该中心为阵地,除了日常驻点值班外,还会为青少年提供上门服务和宣教活动等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法律知识和防溺水、防性侵、防欺凌、防诈骗等专题讲座,常态化开展青春自护教育、中高考减压、开学第一课等活动。

图片

构建“1+1+N”体系,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1+1+N”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即“1”个设立在鹤山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宣传推广前沿阵地,“1”个设立在鹤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的12355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教育阵地和“N”个咨询服务站点;开通团鹤山市委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小程序“1”个总预约端口,打造“1”个线下直接服务站点,发挥学校、医院、社区等“N”个哨点作用。此外,鹤山市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功能室建设等措施,推动各镇(街)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站)建设规范化、科学化。同时,整合相关资源,为偏远乡镇青少年提供就地就近心理咨询快捷服务,大力提高青少年心理服务效率,在减少求助者舟车劳顿之苦的同时,较好地保护青少年的隐私。

团鹤山市委还积极打造“线上+线下”宣传小课堂模式,全方位以正能量引导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在线上阵地方面,推出“红小荔”宣讲栏目,由青少年出镜讲好鹤山故事,传播正能量。结合中考、高考等时间节点,针对各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视频、推文等形式开设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栏目,引导青少年放下心理负担,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建强学校主阵地,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鹤山市教育系统持续推动各学校做深做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心灵保驾护航。例如,沙坪街道第六小学以课题《“双减”背景下学校全员心育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为驱动,构建并持续推进全方位、全过程心理育人模式——“1363”至善心育体系。学校设立律动情商班心理社团,在430课后素质托管服务期间开展活动,利用音乐、戏剧、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此外,学校还设立了心理健康辅导室“心晴小苑”,每天有心理教师驻点值班,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可通过学校“心语信箱”或联系班主任等方式预约心理健康辅导。

图片

乡村学校桃源镇桃源小学积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监测,每学期初利用江门市中小学生心理素养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测评,根据相关测评结果建立台账,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情况跟踪,实时更新台账情况,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回访。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活动,推动学生和家长深入学习心理健康知识,重视心理健康问题,让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抗压能力。

图片
图片

“5·25”心理健康日

图片

云南省昆明市第十四中学:打造“6+X”特色服务模式,护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云南省昆明市第十四中学建立学生、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6+X”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服务模式,即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的6项常规内容和X个因势利导的特别活动,不断提升心育质量,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打造心理服务阵地。学校建成130平米集接待室、音乐放松室、咨询室、团辅室、个体咨询室、沙盘室为一体的学生成长指导中心,配备2名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提供专业指导。

二是建立三级预警机制。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全面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心理危机防护工作,形成一级预警;各班班主任及各年级组长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班会课,及时发现学生异常问题,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形成二级预警;学生干部及学生心理委员充分发挥班级学生干部、学生团员的骨干作用,发现异常情况及早报告,形成三级预警。

三是开展好建档、监测、课程、团辅、个辅、心理健康节六项常规工作。学校在学生入校之初即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做到一生一档。每年定期进行学生心理监测并及时归档,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横向与纵向动态监测,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因时制宜,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因材施教,对有需求的学生做好个体辅导和个案跟踪工作。每周一至周五12:00—14:00、17:20—19:00开放心理辅导室,由心理教师轮流值班,对有需求的学生做个别辅导。每年5月组织心理健康节,开展心理剧比赛,选题立足于校园生活,内容涉及亲子关系、青春期困惑、学业压力、校园欺凌等,增强心理健康工作的互动性、艺术性,在真实剧情演绎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效果。

四是开展X个特别活动。包括聘请专家到学校开展心理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手抄报比赛、建设心理健康文化长廊、创办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专刊、开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等,以多样化的活动为载体,全方位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图片

“5·25”心理健康日

图片

四川省成都市中和中学润和分校:全员育心、全心育人,呵护学生心灵健康成长

四川省成都市中和中学润和分校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的心理工作原则,形成了“全学科育心、全员育心、全心育人”的工作格局。

强化“心”课堂。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为1-9年级学生开设常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心理班队课,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课程内容涵盖自我认知、人际交往、生命教育、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情绪管理、生涯规划等方面,进一步稳固心育课堂阵地。

图片

成立“心”专班。根据心理测评、专家复检、班主任动态观察、心理老师咨询,确认学生风险等级后,学校成立了由校长牵头,德育主任、分管行政、年级组长、心理教师、班主任、学科教师、校医和家长通力协作、多方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专班,为每一位预警学生制定专班方案,扎实有序推进危机干预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预防和及时干预校园中突发心理危机事件。

图片

开展“心”活动。依托“5·25”、“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员运动会等节点,学校聘请专家团队,召集心理教师、班主任老师、体育老师、校医等,利用阳光大课间等课余时间,定期为学生组织各类主题团辅活动和主题讲座。各项活动增强了同学们应对挑战、适应环境的“心”能量,为同学们的全面发展提供“心”支持。为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安全意识和责任感,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学校还特别成立了少警联盟。

图片

开设“心”社团。学校开设了专注力训练社团,与家长携手形成合力,解决孩子学习不专注、自控力差等问题。通过舒尔特方格法、视觉注意力训练、听觉注意力训练、动作注意力训练 、混合型注意力训练等,提升孩子的专注力与学习效率,培养孩子的自信自律等优秀品质。

图片

配备“心”委员。学校于2022年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制,每班配备一男一女两名心理委员。心理委员是班级同学的知心伙伴、观察员,是师生间的信息传递员,也是班级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和学校心理活动的推动者。为帮助心理委员提升工作能力、学习朋辈心理辅导的专业技能,学校每学期进行心理委员培训,让心理委员能够为同学提供更好的服务。

图片

增进“心”联结。学校建立家长学校,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和心理医生,开展一系列讲座和访谈会,以培养智慧父母,提高校家医社协同育人水平。充分发挥育人合力,增进亲子有效沟通,帮助学生解决交际受挫、学业压力和青春期困惑等问题。

提升“心”力量。学校充分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和学生社团活动,切实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