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核聚变与核裂变是两个相反的过程,为什么都会释放出能量?

 魅力科学君 2024-05-24 发布于四川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使用的都是一些比较“初级”的能量,例如化学能、风能、水能等等,直到进了20世纪之后,人类才逐渐解锁了一种更“高级”的能量——核能。

核能是一种蕴含在原子核里的能量,这些能量可以通过核聚变、核裂变、核衰变等核反应过程释放出来,由于核衰变释放的能量相对很少,因此人类能够大量获取核能的途径,其实是核聚变和核裂变。

简单来讲,核聚变就是两个或多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核裂变则是较重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轻的原子核,可以看到,核聚变与核裂变是两个相反的过程,那么,这两个过程为什么都会释放出能量呢?下面我们就来揭秘一下。

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为了方便描述,我们通常将这些构成原子核的粒子统称为核子。

已知的所有元素,除了氢原子核以外,其他元素的原子核都是由多个核子构成,这些核子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如果我们想要将它们分开,就需要一定的能量来克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能量就被称为原子核的“结合能”。

由于一个原子核中的核子数量越多,其“结合能”就越大,因此我们并不能直接用“结合能”来评估一个原子核中核子结合的紧密程度,那应该用什么呢?答案就是:“比结合能”。

所谓“比结合能”,就是指一个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构成这个原子核的核子数量的比值,它表示的是原子核内所有核子的“结合能”的平均值,所以“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内核子结合的紧密程度就越高,原子核也就越稳定。

正如前文所言,一个原子核的“结合能”,是指将这个原子核内的核子分开所需要的能量,那么反过来讲,当多个孤立的核子结合成一个原子核的时候,当然就会释放出能量,而这个能量,其实就与这个原子核的“结合能”相等。

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在原子核通过某种核反应生成了另外的原子核的过程中,如果新生成的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增大了,那么此过程就会释放出能量。有了这个结论,我们就可以来看一张图(如下图所示)。

这张图的横坐标代表原子核内的核子数,纵坐标代表“比结合能”,可以看到,铁元素(Fe)的“比结合能”是最大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主要与原子核内的两种力量的“较量”有关。

在已知的元素中,除了氢元素之外,其它元素的原子核都存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质子,在这些原子核内存在着两种力量,一种是强相互作用力,它的作用是将核子结合在一起,另一种则是质子与质子之间的电磁力,它会造成质子之间彼此排斥。

尽管强相互作用力的强度是电磁力的大约137倍,但它却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它的作用距离太短,大约在10的负15次方至10的负10次方米之间,而电磁力却是长程力,这就意味着,原子核内质子之间的排斥力是可以叠加的。

由于原子序数的数值其实就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因此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核内质子之间的排斥力就会越来越大,进而不断地“削弱”强相互作用力所起的作用,当达到一个临界点时,原子序数的增加,就会使原子核中核子结合的紧密程度降低,其“比结合能”就会转而变小,而这个临界点就是铁元素,在这种情况下,铁元素就成了“比结合能”最大的元素。

所以从理论上来讲,原子序数比铁小的元素发生核聚变(原子序数增大)、或者原子序数比铁大的元素发生核裂变(原子序数减小),其新生成的原子核都有可能出现“比结合能”增大的情况,而这样的情况一旦出现,就会释放出能量。

由此可见,核聚变与核裂变其实都能释放能量,只不过它们释放出能量是有条件的,简单来讲就是,只有原子序数比铁小的元素发生核聚变,或者原子序数比铁大的元素发生核裂变时,才有可能会释放出能量。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了,不是说核聚变与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是因为质量亏损吗?怎么又变成了“比结合能”了呢?其实这不难解释。

根据大名鼎鼎的质能方程(E = mc^2),质量和能量其实是等价的,所以一个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其内部的核子平均质量也就越低,在原子核通过某种核反应生成了另外的原子核的过程中,如果新生成的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增大了,其平均核子质量当然也就会降低,于是就出现了质量亏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