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在散步途中雪地中的他

 陶鹿在读书 2024-05-24

月亮是黑夜的伤口

鲜血滴滴竟是满天星星——罗伯特·瓦尔泽

1956年圣诞节,已经患27年精神分裂症的罗伯特·瓦尔泽在瑞士黑里绍精神病院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然后出门独自散步,最终倒在了阿尔卑斯山雪的世界里。

生前,他的人生如同他病房床榻下的那一堆散步走破的旧皮鞋,是“一个被奚落和不成功的作者”。他死之后,整个世界的作家都爱上了他,他的“柏林三部曲”与精选故事集出版就震惊了欧洲乃至世界。赫尔曼·黑塞评价:

要是瓦尔泽有十万个读者,世界将变成一个更好的所在。

被追认为现代德语文学奠基人的罗伯特·瓦尔泽,如果看他的人生履历,就是一个世俗上的失败者奋斗史,怎一个惨字了得。童年做学徒,逐梦演艺界惨败、就读仆人学校同时写作、最终酗酒失眠幻听的他躲进精神病院了此残生。

翻开《雅各布·冯·贡腾》一定要把两篇序言字字句句认真品读,这位命运如雪的诗人如一只小蜜蜂,可惜属于他的春天并没有如约而至。随着写序言作家的文字,罗伯特·瓦尔泽的一生歪歪斜斜的脚印,就算进入精神病院,他人生的精神支柱写作也没有离开,他依旧用铅笔书写了526张手稿。

当世没有接受他的作品,但“瓦尔泽惯于将自我隐藏在语言的森林之中。在他那种不紧不慢、娓娓道来的节奏中,在纷乱无序的幻觉中,在有悖常理的荒诞不经中,在掩盖得严严实实的浪漫主义反讽中实现他的文学价值观。”保留了优雅高贵的德国文学传统下,瓦尔泽《雅各布·冯·贡腾》被称为改变德语小说世界的作品之一。

这是一部日记体小说,瓦尔泽并没有拘泥一种问题,自传、忏悔录、日记等都杂糅在一起,有着欧洲流浪汉小说的传统,风格也在对堂吉诃德文学上进一步戏仿。《雅各布·冯·贡腾》中反映了瓦尔泽就读过仆人学校当过仆人、打过零工的经历,但文中的主仆关系更多是一种“辨证的生活观”,描写的主人公小人物,并没有把自己贬低到尘埃里,而是有一种对自己人生有清晰认知的现代人。

但有一点我很清楚,我日后将成为诱人的、滚圆的零蛋,我将来老了以后还得去服侍哪些自以为是、缺乏教养、鲁莽的年轻人,或者我会流浪街头、去讨饭,或许我会贫困潦倒。”

这一段内心独白就是现代年轻人的心态,不被洗脑,从充满梦想的童年一下子跳跃进成人世界,脆弱清醒疼痛中只能接受。那些违背人性的规矩,教不会忍耐和服从。

社会系统带给个人的困难处境是压抑的,但瓦尔泽一直在文字中有着难得的清澈,他写学校的同学、城市的面貌、自己和哥哥的奇怪关系,看似絮絮叨叨,那些生活中被忽略的细节有着一种孤独中的自由。你看不出他的逃离,看似对自己命运的提前预定有着太多的无奈,对世界投降更反衬内心的勇敢。

合上书后,封面后有一句大大的字:有一种渺小,但也有一种伟大

这位拥抱天真的诗人一生是为了文字而活,读完内心的那种痛苦和幻灭感油然而生,令我想起食指、张枣。今天,雪花落满心头的诗人又多了一位,罗伯特·瓦尔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