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凡尘:说“闲”

 大河文学 2024-05-24 发布于河南

    

周末,和生活请了个假。沿着济阳路一路逶迤来到太行深处的郭庄,不为看山,不为看水,只为坐在池塘边、老屋前、树荫下、青石上享受那一日的宁静与闲适。
在纷扰的红尘中,似乎每个人都很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名忙,为利忙,忙工作,忙家人。忙成为一种时尚,一种荣耀,一个人很忙意味着有事可做,有钱可赚。但也渐渐在忙忙碌碌中迷失了自我,常想闲下来,摆脱生活繁杂事务的缠绕,“偷得浮生半日闲”成了人们久盼不得的奢望。
与忙相比,闲似乎成了一件丢人的事情,意味无所事事、不思进取。其实,闲是个很高的人生境界,不是真的无所事事,而是有了涵养自己也提纯自己的时空和心情。
自古以来,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闲的追求,但往往“身在山野,心在江湖”,是身闲心不闲。我以为真正做到身闲心也闲的不过陶渊明、王维二人而已。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不必说,王维的闲更是极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而不虑心,云起而不起念,一切皆不紧不慢、从容不迫、随缘适意,不求人知,心会其趣,兴趣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不能前行,便坐看行云变幻,只有过程,没有结果,也不问结果,无论水穷与否而内心自在平静。
一切都无可无不可,一切都顺其自然,是一种超然物外的“闲”,也是一种让人玩味不尽的“道”。“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悟的是禅,是生活,更是人生,悟而得闲,颖悟发慧,思想就更加空旷而深邃,精神就特别自由而广大,因此,这种“闲”,比起魏晋风度来是一种真正的潇洒,而不需要借助纵酒麻痹精神,来增加生命的快感;也不需要游仙而自我蒙蔽,来逃避生死得失的困扰;更不是以慢世逃名的形态抵消失意,来故作清高。还有“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等等无不体现王维身心俱闲,闲到极致的情怀。身无事,心无事,身心无事,才是真正的闲,才是真正的人生福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你只要有闲心境,竹韵、松涛、鸟语、虫声、无垠的沙漠、飘忽的风雨,甚至残垣破屋,本来呆板的静物,都能变成赏心悦目的对象。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人活一世,我们不是风雪飘泊客,也不是岁月打更人,我们只是风里来雨里去的一缕青烟,为何不在生活中寻找些闲暇时刻,停下脚步,感受大自然是恩赐,做江山风月的主人,享受生命的宁静与闲适呢?

作者简介

孟凡尘 ,河南济源人 ,文学百花园里的一粒尘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