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丰收 | 这项民生工程跨越两千多年,至今仍让人们受益

 二高园地 2024-05-24 发布于河南

撼人心魄都江堰


 2024年5月8日下午四时,我们洛阳旅游团二十五人来到了四川成都市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景区。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它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的岷江上,紧邻都江堰市区,素有“城中美景”之称。


  景区内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以其“全世界历时最悠久、设计最科学、布局最合理、经济效益最发达、自流灌溉面积最广”的特点享誉中外。被赞为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伟大奇迹,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至今灌区已达40余县市、面积超过一千万亩。


 两千多年以来,它送出涓涓细流,灌溉沃野良田;它化身泄洪斗士,守护成都平原。世人赞叹它的经久不衰、水旱从人一一它就是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1.鱼嘴工程:第一道工程是鱼嘴工程,它修建在岷江的弯道处,汹涌的水流到了这里会被这道“分水堤”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排洪,内江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四六分水:李冰治水时让内江河床低于外江,在冬、春枯水季节,岷江水位较低,河流主流线多靠近河谷凹岸流去,分水堤将约十分之六的江水流入内江,十分之四的江水流入外江,夏、秋洪水季节,岷江水位相对升高,河流主流线相对变直,大部分江水流向凸岸,故分水堤又将十分之六的江水排入外江,十分之四的江水注入内江。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四六分水”。
 二八分沙:在鱼嘴分流的地方,内江处于凹岸,外江处于凸岸,根据弯道的水流规律,澄澈的表层水流流向凹岸,浑浊的底层水流流向凸岸,所以,很大一部分的沙石都会被外江带走。
 2.飞沙堰工程:飞沙堰是内江外侧的一道低矮堰坝,加上离堆的顶托作用,从鱼嘴进入内江的水流在飞沙堰附近形成漩涡。水中剩余的沙石大量被漩涡甩出飞沙堰,其余的沙石在飞沙堰对面的回水区凤栖窝沉淀,每年有河工掏出清理,这样就有效的防止了泥沙淤积导致的河流溃堤。在飞沙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米的溢洪道。在水量较大时,溢洪道自动泄洪,使多余的内江的水排入外江正流使内江不受洪灾。


 3.宝瓶口工程:宝瓶口这里本来是玉垒山的一段石壁,李冰治水时,花了8年时间将石壁凿开,形成了如今千年不变的宽度,因为它的形状像瓶口,顾命名宝瓶口,被分开的玉垒山形状如石堆,后人称之为离堆。
 修建宝瓶口的目的是分流和灌溉,约束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如果遇到洪水时期,大量的水被宝瓶口阻拦,水面就会上升,当水面超过旁边的飞沙堰时,就会被飞沙堰后面的排洪渠排往外江,达到二次排洪。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这座世界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仍然屹立在我们的眼前,经久不衰,屹立不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选址方面。这是最考究的,我们的先人们就是在这条1200多公里的岷江上,奇迹般地创造了神奇。这个地方就是都江堰,这里的山形地貌、河床地势、坡度及其随四季变化规律等综合因素,恰到好处。正是这个恰当的选址,为该水利工程奠定了前提。
 其次是工程施工问题,先人们在施工的时候,虽然没有现今纷繁复杂的策划、规划、设计、方案作理论指导,但他们仍然非常智慧。
 (1)就地取材。运用山形地貌、河床地势坡度变化及河水规律,选定了三个最重要的关键工程,即分水的鱼嘴、排水排沙的飞沙堰、控水的宝瓶口,就是这三个工程把岷江水治理的服服帖帖;
 (2)科学施工。施工的顺序同样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正是这样的顺序才确保了该工程的成功和“长治久安”,从下而上,首先是控水宝瓶口工程确保了水流的去处,然后是分水的鱼嘴(金刚堤),最后才是排水排沙的飞沙堰,无不体现着“四两拨千斤”的超然智慧;
 (3)工程质量管控。由于当时科技水平的滞后,施工环境条件肯定比较恶劣,作业现场没有现在便利,仅凭着一种精神——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以人为本、恩泽千秋的“都江堰精神”,创造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
 (4)工程理念的问题。该工程自始至终,无不体现出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不用开疆扩土、杜绝节流筑坝、不用管网设备、就地取材、顺势而为的理念。因为我们的先人们,早就明白这个复杂而简单的道理——一切都要尊重自然规律。


  短暂的数小时游览参观,走马观花我们只是看到了该工程的表象。站在工程的主要地方,心潮澎湃,思须万千。我不知道先人们在二千多年前是甪什么方法丶用什么工具进行施工;我也不知道在二千多年前有多少人参加施工丶历尽多少艰难困苦。根据有关资料我们知道一个宝瓶口工程就用了八年时间才完成,我想如果宝瓶口工程放在今天,被称为“基建狂魔”的中国可能用不了八个月。
  最古老的世界水利工程一一 它是我国博大精深华夏文化的最好体现和最完美的杰作。文化名人余秋雨曾说,世界上最伟大的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它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年代最久丶唯一留存丶至今仍然发挥巨大作用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是以水利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在2270多年的历史跨越中,它以其科学的建没理念和治水精随,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诣共生的生态文明范例,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国自信,文化自信的国家宝藏,也是象征中国智慧和生态哲学的世界奇迹。

李丰收

2024年5月9日

于都江堰梵拉图大酒店


作者简介


李丰收,洛阳市偃师区唐僧寺村人。1975年毕业于偃师二高,同年8月入缑氏公社唐僧寺学校任教。1976年底参军入伍,在空军某团指挥连工作。1979年9月考入空军二炮学院(现空军工程大学)学习,1980年6月毕业分配到空军某部仼技师。1987年转业至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工作。曾在巜兰州军区报》、巜拖拉机报》上发表短文数篇。




1

1

1


谢谢阅读

欢迎赐稿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