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秦文学】毛俊鹏:【看 花】(小说)

 三秦文学 2024-05-24 发布于山东

本期编辑:秦岭人家
 看 花
文/毛俊鹏
  

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阿龙拉着全家去看花。

这次看花的地方比较特殊,是回农村老家看花。老家前几年因为开发区建设被征用了,拆迁之后乡亲们各奔东西,阿龙就把父母接到城里和他们一起住。城里的生活节奏比较快,加之孩子要上学,平时还真没有时间回来看看。前几年听说曾经耕作的土地种了大片的格桑花,他自己骑着山地车回来看过一次,除了壮观之外也没看出来有什么值得喜悦之处,但他是在别人的喜悦声中带着五味杂陈般的心情回来的。这一次又听说种了大片的月季,也很壮观,就决定带着耄耋之年的老父亲及妻子、女儿再回这个梦魂绕的地方看看。

作为农村出来的人,最清楚什么时候的景致最美了。

清晨,东方还是鱼肚白的时候,阿龙就开着车上路了。阿龙的父亲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他父亲人称老龙头,已八十有五,花白的头发稀稀疏疏,黑黄色的脸庞上刻满了岁月的苍痕,除了腿脚不便以外别的方面都很好,尤其头脑异常清晰。他曾当过生产队长,是农业种植的行家里手,对土地有着浓郁的情结,他一生都是在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上辛勤劳作,除种粮食外还种点经济作物,把几个孩子都养到了成家立业。阿龙是家里老小,同父母一起生活,大学毕业后在城里上班,节假日不忙时都会回家帮忙干一些农活,后来企业搬迁时下岗了,然后就自主创业。阿龙的妻子和女儿坐在后排,妻子叫艳妮,中等个子,胖瘦匀称,盘着发髻,属于干练利落、贤淑智慧型女人,和阿龙一个单位,也是企业搬迁时下了岗。她平时除了协助阿龙创业外,还把家里家外收拾得井井有条,把老人照顾得舒舒坦坦。阿龙的女儿莉莉是一名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出落得亭亭玉立,昨晚可能因为玩手机太晚了,这会儿正睡眼惺忪地依偎在妈妈身上。妈妈一手搭在女儿的肩背上,轻轻抚摸着,一手提着洗好了的圣女果、草莓和樱桃,以备中午加餐时用。

车行驶在路上,路边的垂柳随风飘荡,垂柳之间夹杂着雪松。雪松虽蓊郁,但其枝干的下垂感更像个沉肩的老头。每次走到这里阿龙都有一丝困惑,人们常说“大雪压青松”,这没有雪压,松枝怎么也显得这么低沉?阿龙还常常怀念这条路没有修时,两旁栽的主要是白杨树,白杨树的枝条都是从四面八方一路向上,向着蔚蓝的天空不停地生长,长得很疯、很野,不修边幅的感觉,时常能看到树叶随风摇曳的样子,能抓蝉打鸟,那种原汁原味的感觉真美!现在的景观树木虽端庄秀美,但显得木讷、死寂。

车一路奔驰,一道大坡上去后,朝霞喷薄而出,大地仿佛披了一层霞光,久违的景致惊得女儿困意全无,惊呼着拿起手机拍起了抖音。

“爷,爸,看看拍的怎么样?”莉莉一边说,一边拿着手机从后排凑到前面让坐在副驾驶位上的爷爷看。

“嗯!我莉莉就是能行,比你爸强多了,不要让你爸看,让他好好开车。”爷爷边看边说道。

听到爷爷这么一说,莉莉和妈妈面面相觑,会心一笑。

在莉莉拍的抖音视频里。霞光下,爷爷的侧背影愈发显得老态龙钟,阿龙的后脑勺也斑白了许多,不过他流畅稳重的开车动作颇有儒雅之风范。

说话间,车已开到目的地,五百亩大的一片姹紫嫣红的月季,仅用“壮观”来比喻似乎略显寒酸,用“广袤、盛大”的花海更为恰当。此时,朝霞已被蔚蓝的天空稀释成点点银光倾洒而下,整个花海里熠熠生辉。

车刚停稳,莉莉就拉着妈妈迫不及待的冲进了花海,开始摆着各种姿势拍照、拍视频。阿龙则下车后转到老爷子坐的一侧打开车门,接过老爷子手里的拐杖,搀扶着老爷子下车站稳后才关上车门。

“老爷子!阿龙!”阿军来了,把头伸出车窗喊道。

阿军和阿龙是一个村的,属于一起抓泥鳅长大的铁哥们,阿军的女儿娟娟和莉莉同岁,小时候两个孩子一放假就一起玩,关系很好,老一辈感情也很深厚,两家算得上是世交,拆迁之后两家人还没有见过面。娟娟看到莉莉发的抖音后,赶快告诉了她爸爸,这不?他就开着车拉着父亲、妻子小梅和女儿娟娟也赶来了。

阿军的父亲也八十多岁了,在家里排行老二,人称“王二爷”,听说他有个哥哥,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闹饥荒的年月,为了旁边的亲人能吃上饭,他常常自己挨饿。有一次,饿了好长一段时间也没吃上饭,好不容易寻到一个让随便吃的地方,因一下子吃得太饱,回家后撑死了。后来是王二爷挑起了两家生活的重任。

“二爷好!小梅、娟娟好!”阿龙叫来妻子和女儿迎到阿军的车前打招呼。

“龙爷好!艳妮、莉莉好!”阿军一家子也边下车边打招呼。两家人久别后的重逢,甭提有多高兴了。

老龙头和王二爷的左手紧紧握在一起,兴奋的用右手拍着彼此的肩膀。拆迁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只拨通过一次电话,没有见过面。两个人自小在一起,近一个世纪的交情,从来没有分开过这么久,见面后颇为激动,泪眼婆娑,彼此上下打量着,嘴角直哆嗦,说话也语无伦次。平静之后,便开始嘘寒问暖,聊东聊西,聊天聊地。

阿龙和阿军两个人在路上走着,看着,比划着。这里曾是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起上学,一起劳动,一起成长的地方。

老龙头和王二爷用手掐着日子,盘算着如果种上小麦,这里现在会是齐膝高的麦田,如果有风吹过来,那就是一望无际的绿浪在此起彼伏。揪几个麦穗放在手心里一揉,用嘴一吹,手心里就会有一小堆晶莹剔透的绿宝石,放在嘴里嚼一嚼,那是一种能够渗透到农民骨髓里面的麦香,满眼都是丰收在望的感觉。小孩子们则会常常先用火把麦穗烧一烧,再揉搓,然后吃,味道那个“蹿!”,那个香!甭提了,简直就是天赐尤物!再有一个月的时间,就是虎口夺食的夏收,家家院里都是金黄色的麦粒堆成山,人人脸上都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到了七八月份这里便是一望无际的青纱帐和又圆又大的西瓜地,到了十月份……

太阳已有一杆多高,晨风剪剪。两个媳妇和两个女儿走进了花海,花海里薄雾袅袅,恰似琼瑶仙境。花香浓郁,娇艳欲滴的粉、紫、黄、红各色月季花争相斗妍。四面八方前来赏花的人络绎不绝,随着赏花人数的逐步增多,花海里也逐渐沸腾起来了,有的拍照、拍视频的,有拍抖音的,有搞直播的,还有拍婚纱照的。人们沉寂在一片喧嚣声中,其乐融融。

“大哥再在多好啊!”王二爷想起了他的可怜的哥哥后潸然泪下。

“是呀!”老龙头满脸忧伤地回应道。

二位老人抬起头来,手扶着拐杖,看更远的地方,地的另一头是围墙里面盖了一半的楼,和好久未转动的塔吊。

老龙头猛地用拐杖敲打着地面,颤巍巍地吼道:“这是干啥呀!这么好的耕地,净种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闹饥荒时饿死了多少人?忘了吗?”

这深沉而又敦厚的嗓音极具穿透力,所到之处一片静寂。

文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毛俊鹏:1974年生,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人,政工师。曾在核刊《棉纺织技术》《陕西纺织》等杂志上发表专业技术论文多篇,现在从事学生教育及青少年心理学探究方面工作。

往期回顾

【三秦文学】毛俊鹏:【永不泯灭的萤火】(散文)

【三秦文学】毛俊鹏:【抚今追昔忆乡愁】(散文)

【三秦文学】毛俊鹏:【我的老父亲】(散文)

【三秦文学】毛俊鹏:【 古渡廊桥】(散文)

【三秦文学】毛俊鹏:【记忆中的北贺村——塘库篇】(散文)

【三秦文学】诗词歌赋群:【格律精选】(第513期)

【三秦文学】毛俊鹏:【 阿拉尔之行】(散文)

【三秦文学】毛俊鹏:【石 榴 花】(散文)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稿

三秦文学团队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问: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史  波       杨  强
策划:李书忠
宣传推广:鼎    文    豳    草   王宝群  
                孙传志      袁胜民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慧质  晓锋
总编:鱼儿姐姐   徐萱波
主编:谢亚红   处 寒     谭文群
编委:刘旭平    唐桂英   吴远红    
           张晓强   刘马陵   梦而诗
           喝   茶    南友锋    马永清    
           张兴军    吴风平    张巧莉
           秦岭人家   秋日私语   徵   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