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甄嬛二度回宫,端妃缺席,是敬畏还是疏离?

 米月 2024-05-24 发布于广西

宫墙深深,红墙绿瓦间,甄嬛的步履匆匆,她带着满腔的期待与不安,再次踏入了这个曾经让她心力交瘁的皇宫,然而,当宫门缓缓开启,端妃,那个曾经与她并肩作战,共同经历风雨的姐妹,为何没有出现在迎接的队伍中?

甄嬛的心中涌动着疑惑,而观众的心中同样被这层神秘的迷雾所笼罩,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着深刻的人性解读。

01

当甄嬛重返皇宫,皇后率领众多妃子们前来迎接,这场景仿佛一幅生动的人间百态画卷。

眉姐姐的脸上洋溢着真挚的喜悦,激动得眼眶都湿润了。

敬妃的表情也流露出即将落泪的哀愁。

新晋的贞嫔和康常在则像极了旁观的看客,尽管眼神中透露出对甄嬛这位突然空降的妃子的不友好。

皇后和安陵容的表演尤为引人注目,她们伪装出对甄嬛的关心,真是令人玩味。

特别是安陵容,她还蒙在鼓里,不知道甄嬛已经洞悉了舒痕胶的秘密,以为她与甄嬛的关系尚未完全破裂。

经历了种种考验,甄嬛的态度变得更加沉着,面对两个曾经害她至深的敌人虚伪的关怀,她还能以一种既不卑微也不傲慢的态度回应,这表明她确实成长了许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端妃并未出现在迎接甄嬛的队伍中。

按理说,端妃的身体状况应该已经恢复,不应该错过这样重要的场合。

这一点暗示了端妃一直未受皇后的控制。

她代表着宫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力量。

也再次和端妃说过的话相互吻合,不见面才是对两个人好,更能向皇帝展示【我是纯路人】的中立,也有可能是因为她不想卷入任何一方的政治斗争,保护自己的安全。

02

以端妃的聪明才智,她应该也能看清,也知晓,甄嬛之所以能回宫的主要原因,是太后和皇上想制衡皇后。

当年皇上和太后让她给华妃送打胎药,而后华妃给她灌了红花,导致他们两个将门之女都生不出孩子。

这种制衡之术端妃太熟悉了。

但是甄嬛为什么同意回宫?这点端妃就搞不明白了,说白了端妃也在等甄嬛的态度。

退一步来说,端妃不与甄嬛过从甚密,才更有利于甄嬛。

而且端妃始终是除了华妃以外的、皇后之下的第二人,永远是甄嬛求端妃帮忙,即便是事关温宜,甄嬛也是以子交换,不是端妃求她。

以端妃的位份直接去找皇帝,直接抚养温宜,也不是什么难事,只不过端妃想不参与宫斗而坐享其成,所以才跟甄嬛达成了协议。

大家都是聪明人,甄嬛回宫,端妃也犯不上显摆自己对甄嬛重视,也知道甄嬛重新回宫要对付皇后还是需要自己给出力,所以在家等着上门就行了,还是甄嬛需要处处求她。

端妃也没少在关键时刻保甄嬛,已经很够意思了,本身有资历又无子,对皇后无威胁,皇帝一直对她有愧疚的情感,无论谁在位也动不了她,完全可以不管甄嬛的闲事,更没有必要非来迎接甄嬛不可了。

03

很多观众打心里觉得,端妃应该出来迎接甄嬛!

因为,是甄嬛找人医好她的病,是大恩情;是甄嬛帮她报仇,是忠诚的合作伙伴;是甄嬛帮她要到了温宜,帮她升级了位分,是大贵人。

她不出来迎接甄嬛,甄嬛会生气的,也应该生气。

这是从道德层面来看待问题,端妃恰巧就不从这个角度来看。

凡事从利益的角度去思考、去衡量、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你只想从情感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会越来越笨。

当你不明白一个人的某种行为,就从利益的角度去思考,就能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做了。

话又说回来,看到大结局还说甄嬛会生气,简直小看甄嬛的思维认知了,甄嬛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在第二天傍晚先行登门拜访端妃。

这也提醒我们,在解读他人行为时,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动机和情感,而不是仅仅从表面现象来判断。

陈数在《三十而已》里说过:“这个世界上,最亏本的事情,就是为尚未发生的事情而担忧,为自己想象的结果而焦虑,我做事情的原则就是:

从利益出发,它要不要做?

从风险出发,它该不该博?

从能力出发,它该不该干?

从结果出发,它划不划算?

而不是别人告诉我,我对不对?

同样一把刀,你想的是做饭,我想的是作战,去获取更多我想要的东西?”

以上这段话跟大家共勉!

你对端妃不出来迎接甄嬛的行为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这反映了她怎样的内心世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作者简介:米月,互联网创业进行中,开设了两个付费社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