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看邮票目录对附票、过桥票和边饰的标注

 QIANSHI 2024-05-24 发布于浙江

我看邮票目录对附票、过桥票和边饰的标注

李厚禄

在2018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中标注有“附票”“过桥票”“边饰”等集邮用语,本文通过相关邮票图谈谈对这3个用语的看法。

卡通人物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1

日历, QR 代码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2

T.51《童话——“咕咚”》邮票标注“4枚邮票+附票相连”。由连印邮票图(图1)可见,与(4-4)邮票右边相连的形似邮票但无铭记和面值的是1枚“附票”(图2)。

日历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3

徽标, 公司名称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4

1997-16《黄山》邮票标注“8枚连印 过桥票规格:70mm×50mm”。对照整张邮票(图3),是将全套8枚邮票围起来的,无铭记、无面值形似邮票的部位(图4)称为“过桥票”。

徽标, 公司名称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5

笔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过桥”是邮票相连的一种形式,即相邻的邮票之间隔有空白纸或有图文的纸,“过桥”与相对两侧邮票的组合体是“过桥票”(图5)。

日历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6

文本

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7

类似的整张邮票2007-9《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图6),目录将其中与邮票相连的无铭记、无面值部位称为“附票”(图7)是确切的,故图4也应称“附票”。

日历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8

目录将2001-4《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Ⅰ级)(二)》整张(图8)中的“黑颈鹤”“野牦牛”称为“过桥票”就更为不妥,因为该整张邮票中不存在过桥形式。

图形用户界面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9

日历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10

2002-6《中国陶瓷——汝窑瓷器》邮票(图9)标注:“19(5×4第一行中间位置为边饰)”,可见占据一个票位的、且上边无齿孔的部分属于“边饰”,类同2007-2《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整张邮票左、右的边饰(图10)。

图片包含 图形用户界面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11

但邮票目录也存在误标“边饰”的情况,如2005-11《复旦大学建校一百周年》邮票整张(图11),标注“10(4×3有2枚边饰)”。对照邮票图可见左、右下角各1个票位的四周均有齿孔,齿孔内有图案又与邮票相连,故应称“附票”。

图片包含 游戏机, 地毯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12

附票与边饰的区别明显地体现在2004-22《漆器与陶器(中国和罗马尼亚联合发行)》整张邮票(图12),目录仅标注全张“13枚”(邮票),没有说明未印邮票的两个票位的情况。该全张邮票第1行中间的1个票位是边饰(上部无齿孔),第3行中间1个票位枚是附票(四周均有齿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