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不用吃药也能降血糖的方法,糖尿病人群必看!

 开心一天abc 2024-05-24 发布于上海
各位家人,大家好,我是黄槿。

在当下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隐形杀手。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长期服药、注射胰岛素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药物治疗虽能控制血糖,但长期依赖药物也带来了一系列副作用,还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在不用药的情况下降低血糖呢?答案是肯定的。
今天,我们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一种不用吃药也能降血糖的方法——艾灸调理
一、认识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此外,病程久的患者可能会引发眼、心脏、肾、神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甚至衰竭,并有可能引发急性严重代谢紊乱
图片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高糖、高脂饮食和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使得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西医治疗糖尿病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血糖,但长期用药往往伴随着诸多副作用,如肝肾功能损害等。
中医称之为“消渴症”发病机制主要是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脾胃功能受损,导致气血津液代谢紊乱。中医调理糖尿病的原则在于扶正祛邪、调和脏腑功能,通过调理气血阴阳,使体内环境达到平衡状态,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二、艾灸调理糖尿病
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艾灸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效果。通过艾灸特定穴位,可以刺激经络气血的运行,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以下将详细介绍几个常用的艾灸穴位及其作用。
1、胃脘下俞穴
胃脘下俞,又名胰俞,为奇穴,出自于《备急千金要方》,是治疗消渴的经验效穴。在背部,当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
该穴主治胃痛,腹痛,胸胁痛,消渴,咽干。现代常用于治疗糖尿病、胃炎、胰腺炎等。艾灸此穴可以温通脾胃之气,促进气血津液代谢,降低血糖。
图片
2、食窦穴
食窦穴位于胸外侧部,当第五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此穴是脾经的重要穴位,脾经气血由此回归脾脏。艾灸此穴可以调理脾胃功能,增强食欲,促进消化吸收。
图片
3、期门穴
期门穴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此穴是肝经的募穴,艾灸此穴可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情绪波动和血液循环。
图片
以上穴位,每天艾灸一次,每个穴位艾灸15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休息1~2天,再继续下一个疗程,连灸4个疗程,可视情况增加疗程。
三、糖尿病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1、饮食调理
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脂食物。同时,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2、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方式,每周进行2-4次,每次30分钟左右。
3、心理调适
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着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这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因此,患者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放松心情。
4、定期监测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有问题要调理,可在下方留言区留言,我会解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