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云找回初心,阿里对“大公司病”开刀

 零售商业财经 2024-05-24 发布于湖北

这家已经缔造庞大商业帝国的巨头,正在逐步回归初心,实现最初、最简单的希望: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作者:吕鑫燚 尹雅丹
出品:零售商业财经 ID:Retail-Finance

“向大公司病开刀”已成为阿里今年的主基调。

5月23日,阿里公布2024财年年报的同时,也公布了一封由阿里巴巴董事长蔡崇信和CEO吴泳铭首次联合署名的致股东信。信中详细阐述了阿里未来的战略方向和经营细则,并在文末反思道,过去25年,阿里已经出现“大公司病”,未来阿里将坚定地向“大公司病”开刀。

事实上,这已不是阿里第一次意识到“大公司病”了。

4月,退休五年的马云“现身”内网发布《致改革、致创新》一文,文中除了对阿里改革一年的成效做出肯定外,已向外界传递出阿里要根治“大公司病”的信号。“我们向大公司病开刀,从一个决策缓慢的组织重新回到效率至上、市场至上,重新让公司变得简单和敏捷。”马云写道。

图源:网络

二十年前,起家电商、占据绝佳生态位的阿里,完成了从追光者到领跑者的身份大转变;二十年后,明眼人都能看出,蔡崇信和吴泳铭领导下的阿里正全力“砍”向大公司病,以求轻装上阵,回到互联网机遇的第一线,找回曾经的那艘航空母舰。

当阿里磨刀霍霍向“大公司病”时,其映射的是,这家已经缔造庞大商业帝国的巨头,正在逐步回归初心,实现最初、最简单的希望: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01 名义退休,幕后操盘的阿里“船长”

回首阿里巴巴从最早的黄页“狂飙”至市值千亿商业帝国的历程,马云绝对是执掌这艘商业巨轮前进的舵手。

当张勇、吴泳铭依次接过方向盘后,马云逐步从一线舵手转变为更高阶的存在。隐去“马云”之名,以“风清扬”示人,变成了阿里人的精神图腾,并以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带领阿里人走出困局。

图源:网络

事实上,尽管退休五年,阿里掌权人某种程度上还是马云的“提线木偶”,在关键时刻,仍由马云下场一锤定音。

这一点,从最近一年号称“闲云野鹤”的马老师三次为阿里发声(每次均是雷霆万钧之势)中也能感受到——马云虽退居二线,但仍是真正的掌控者。

去年5月,被拼多多、抖音拉入新一轮电商大战的阿里疲于奔命,马云召集淘天集团各业务负责人召开小范围的沟通会,直言阿里现在的困境和对形势的判断。一个月后,张勇发布全员信卸任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在内部信中提到阿里云的重要地位和公司规范化治理。

马云回归,阿里CEO即换人,足见个人能量之大。

同期,马云喊出“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以三个“回归”给阿里未来的发展路线指了一条明路。

于是,阿里开始出招,祭出7年来最大升级动作,一改淘宝网页版的多年顽疾,还放出“淘江湖”论坛,将马云20年前的发言再次向外界披露。随后,吴泳铭开始频频提及“用户为先”战略,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马云的“回归淘宝、回归用户。”

图源:网络

蔡崇信也公开表示,未来会收缩非核心资产,如慢慢完成传统实体零售业务的退出。这既是阿里收缩业务的表现,又何尝不是在践行“回归互联网”?

去年11月,拼多多发布季度财报后市值一路狂飙,且一度超过阿里。面对这个曾经看不上的后来者颇有气势盖人之势时,阿里内部开始军心不稳。马云再次下场,现身阿里内网,并直言阿里会改、阿里会变。

于是,一个月后吴泳铭上任,随即开启人事大调整,初步开展核心管理层大换血。

改革箭在弦上,马老师就是幕后的节奏把控者。

名义上退休,闲云野鹤,退步收拳;实际上剑拔弩张,继续暗中掌握阿里。毕竟,没有人比马云更懂阿里最需要什么,也没有人比马云更能给内部吃下一颗“定心丸”。

02 去大公司病,阿里“剔肥增瘦”

以淘宝天猫为树根,支付宝、阿里云为树干,新零售等其他产业作为枝叶,看似阿里已经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但随之而来的恰恰是组织决策愈发僵化,无法及时根据外围的变化做出改变的遗憾。

阿里的“大公司病”在这一刻具象化。

想要去除“病根”,就要找到“病因”。阿里的“大公司病”来源于淘天成熟后,向外延伸的一系列过于繁杂的产业,导致其组织架构上愈发臃肿,资源浪费且各部分协同成本过高,最终从一个灵活抗打的青年变成一个行动迟缓的老人。

阿里深知“病因”,且多年来一直在向更灵活的组织架构方向调整,例如早期的履带战略,基于成熟业务的发展带动新业务成长,随着新业务数量增多,阿里又推出中台战略,以“大中台小前台”的模式,打通各业务线的数据,推动各业务间协同。

但中台战略推出几年后,也难以匹配阿里发展的速度。于是2020年,阿里又开始推动责任制改革,以四大板块为核心,成立多家独立运营公司。这也被看作为是后续“1+6+N”的前奏。

图源:网络

2023年5月,阿里史上力度最大的组织架构变动“1+6+N”横空出世,向市场讲了一个大象转身的故事。

分拆六大业务,一方面能让阿里从庞大的业务线中抽离,专注淘天的增长,另一方面,也是卸下淘天养家的“包袱”,使其以更独立的姿态面对市场。“1+6+N”是当时阿里留下的发展脉络。同时也表明,阿里正逐步精简核心能力,不再将过多心血耗费在新业务中。

这场改革伴随张勇“退位”而偃旗息鼓,尚未完全实现。

但吴泳铭和蔡崇信接过交接棒后,再次吹响改革的号角。干脆利落的将阿里一分为二,以核心业务、非核心业务为唯一衡量标准。对于核心业务,阿里将保持长期的专注和高强度的投入;对于非核心业务,将通过尽快盈利或其它多种方式,实现这些资产的价值。

图源:阿里财报

至此阿里誓要“剔肥增瘦”。

于阿里而言,核心业务无非是淘天和阿里云,这一点通过吴泳铭一人任阿里云集团董事长兼CEO、淘天集团CEO两个位置就能看出。

从业务角度看也是如此,淘天和阿里云是阿里最关键的板块,淘天是阿里的根基也是营收的主要来源。阿里云是阿里决胜人工智能时代的最大底气,二者结合后,则会形成马云口中的未来——AI电商。

除了组织架构的大变动外,阿里一直在通过人员缩减的方式,以减少沟通链条。据财报,2022年减少了1.95万人、2023年减少了2万人、2024年第一季度又少了1.4万人。两年三个月里,阿里向社会输送了5.4万名“阿里人”。

不难看出,阿里一直在调整策略,想要寻求更敏捷的姿态应对瞬息变幻的市场。本次向“大公司病”开刀不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03 知天命、不认命,马云阿里再“链接”?

除了刀刃向内的改革外,市值持续缩水,生态位被持续挤压,阿里这张越摊越大的饼必须要收回来破局了。

甩包袱、求变,马云挥刀指向已至“成熟年”的阿里。

事实上,自2021年起,阿里人军心动荡之际,马云已经结束了自称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转而做起了产业的一线调研师。

马云也公开表示,接下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会完全投入到农业领域。

从考察泰国正大集团,到2022年下半年前往日本考察渔业养殖,2023年行程更是覆盖十几个国家,更是在国内爆出间接持有一家食品及渔业领域型公司和新创一家预制菜公司……从生产端到消费端,如此成体系的深度调研甚至下场,马老师焕发事业“第二春”的野心表露无遗。

图源:网络

退休后数次为阿里战略定调,如今下场进军新赛道、脱离阿里再创业的马云,基本上还是围绕阿里原有的业务做延伸。或许,马云思考的不只是个人事业的第二春,更是整个阿里的未来。

或许从马云决定退休的那一刻,自己前往求取阿里未来之路和阿里改革两条腿同时走的想法就已经萌芽,外部由马云不动声色挖新产业,内部由上位者极速下刀,紧跟热点的同时又有超前于当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视野。

唯一肯定的是,回归阿里已经不是马云考虑的选项之一,至少在阿里改革尚未完成之前,都不会亲自下场,而是走在前面,为阿里思考可能性,继续做阿里的马云,而不是马云的阿里。

不论如何,阿里还是阿里,马云也依旧是那个叱咤风云的马云,脱离了马云属性的阿里依旧伟大,也依然是一家令创业者尊重的公司。

04 结语

无论是马云的“一声令下”,还是吴泳铭和蔡崇信的“贯彻落实”,阿里仿佛又回归到当年拳打eBay、脚踢亚马逊的战斗状态了。

只不过,这次战斗从在一片荒芜之地中“打天下”,变成了在茂盛森林里“守天下”。

在阿里的天下里,梦想也不再宏大,而是拾起那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小愿景。虽然尚不得知阿里的天下究竟能容纳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阿里不会再加入复杂、难以协同的新业务。

一个“守天下”的阿里,要的是精兵强将,更要一个回归“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初心的创业团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