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绛先生的文字,怎么读都不够!

 城北十五里666 2024-05-24 发布于江苏

图片

明日杨绛先生去世8周年纪念日,有人说,当我们缅怀杨绛先生时,我们缅怀的其实是逝去的爱情、才华和修养。对待这样一方世间不可多得的精神桃花源,当以礼敬之,以爱呵护之,更应在重温她的作品中延续。

今晚《夜读》将为大家推荐杨绛先生的四本书。其实,也不算推荐,只是小编读过,感受过其中行笔之好,用情之真,思考之朴素。迫切地希望把它们分享给更多喜欢阅读,喜欢杨绛先生的人。


好读书 · 第一期

想学散文
就读杨绛先生的文字吧


🔖我们仨

图片

谁懂!这是小编最喜欢的一本杨绛散文作品。已经读过很多很多遍,偶尔拿起来,还是会为里面的段落红眼眶。

🌼杨绛先生创作这本书时,已是90岁高龄。动笔的4年前,60岁的女儿钱瑗离世;3年前,88岁的老伴钱锺书离世。一个几近百岁的老人,面对岁月的风霜,掏出坚强的柔情,将一家三口几十年的往事,从记忆里搬出来,轻轻地落在纸上。杨绛先生让我懂得,只要回忆在,离别就从未真正发生。

🌹一个家庭的纽带,不只是血缘的关系,还有生活中彼此之间的尊敬和快乐。特别喜欢书中这几张照片,虽然是黑白照片,但依然能感受到他们生活的趣味与色彩。

所谓岁月静好,不过一家人齐齐整整,安静地读书,做学问。

图片

各施所能,给对方理发。一个用剪刀,一个用电推子。

图片

杨绛先生说,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本书的每一个文字,都在提醒我们要感念存在,珍惜当下,好好爱身边的人。

🔖《“隐身”的串门儿 读书随笔

图片

一本序言就足以让你沦陷的好书!

📕 读书是什么?杨绛先生在序中写道,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翻开书面即可搅扰主人,如兴趣不投,还可以不辞而别,到书海里另找高明。多么妙的比喻啊。

图片

纵观先生的一生,不管处境如何,读书始终是她最大的乐趣,惜时如金,嗜书如命!所以,她的读书笔记,真的非常值得一看。小编尤爱书中对《红楼梦》的感悟点评。

图片

在杨绛先生看来,说黛玉心眼儿细、疑心重,好像她生性就是如此,其实是委屈了黛玉,她的计较与眼泪,不过是她“心病”的表现罢了,那些微不足道的事,黛玉之所以在意,是她在从中摸索宝玉的心。

🔖《将饮茶》

图片

如何用淡笔写深情,来读它!这本是杨绛先生的散文名作,收录了《孟婆茶》《回忆我的父亲》《隐身衣》等佳作。

☁ 她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阅读的感受,又很像进入一片干净又丰饶的宝地,一路走,一路采撷妙物。这其间,对人生的追问、思考与感悟,水到渠成。

图片

🖊这段话出自书中的《隐身衣》一文。

杨绛很喜欢“隐身衣”的隐喻。在她看来,每个人都会遇到“别人视而不见,见而不睹”的委屈,这个时候,不需要自暴自弃,人家眼里没有你,心上不理会你,你正好可以保天真,存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何况不显身露面时,最有机缘见识世态人情的真相。

🔖《杂忆与杂写》

图片

你背过的课文来自这里!也许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吧,读杨绛笔下的人物,总能让我们变得更加悲悯、宽容和坚韧。

🖊书中写了好几位劳动者:老王、顺姐、林奶奶等,其中《老王》也出现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不少人好奇杨绛一个爱独处做学问的人,怎么如此熟悉老王他们,个个描摹逼真,跃然纸上?

🌼杨绛回答说:“老王、顺姐、林奶奶等,都是我的贫贱朋友呀。他们和我要好,和我什么都谈。我对他们有充分的认识,写的都是实情。我对他们不是悲悯,只是友好,很平等地友好,一点点不高高在上。写他们很现成,不必费心思创造。

图片

🌼 除了这些人物,小编非常推荐书中的一篇散文,《记比邻双鹊》。晚年,杨绛先生的窗前有一棵病柏,病柏枝叶稀疏,却仍为一双喜鹊提供了筑巢的地方,杨绛欢迎它们来做伴儿,特在阳台上准备了扫帚上的细枝,供它们采用。

然而,这又不仅仅是一篇生活随笔,透过杨绛先生的讲述,你会触碰到一种无法忘怀的柔软与深情。杨绛先生和这双喜鹊有何故事?希望你找时间亲自翻开书面,到文字里感受。

图文|央视新闻《夜读》

图片

你最喜欢杨绛先生哪段文字?

欢迎来留言区交流。

我们将选出点赞最高的十名《夜读》读者,

送出《我们仨》二十周年纪念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