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纪》杂志 | 上海解放纪念馆特稿:丹阳整训与接管上海

 哈哈狮的信箱 2024-05-24

世纪  CENTURY 

图片

图片

细节决定成败:

丹阳整训与接管上海



上海解放纪念馆

编者按:今年5月27日是上海解放75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缅怀为上海解放甘洒热血的仁人志士,营造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良好氛围,本刊特别推出“纪念上海解放75周年”专题。《细节决定成败:丹阳整训与接管上海》由上海解放纪念馆提供。上海解放纪念馆位于上海宝山烈士陵园东侧,由中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将军亲自题写馆名,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馆2006年正式开放,2019年提升改造,力求打造成为上海解放战争的资料中心、研究中心和上海重要的红色文化地标。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天险,围歼国民党50余万江防部队后,一举解放南京。4月23日,丹阳解放。在这个3万多人口、位于镇江和常州之间的小城周围,一夜之间驻扎了20万解放军。陆续到来的还有从各地调集赶来的解放军党政军各路精英3万多人。

5月2日,三野副司令员粟裕率众从常州进丹阳。5月3日,三野司令员陈毅从南京经镇江抵达丹阳。5月6日,总前委书记邓小平带华东局财委一批干部赶到丹阳。此时的丹阳,正在酝酿一件日后名留史册的大事。

图片

图|1949年5月,丹阳整训中南下接管干部接收培训场景

一路打到丹阳的解放军战士们都期盼着快点开赴前线,趁着这大好势头、一鼓作气解放上海。然而部队原地待命,不但不开拔前进还在丹阳一待就是20多天。大家议论纷纷,这上海还打吗?随即,一本本学习手册发到战士们手中,《入城守则和纪律》《约法八章》等不仅要逐条学习领会,还要全文背诵。这对于许多不识字的战士来说,简直比行军打仗还要困难。

不只是战士,指挥员和南下干部们的学习材料更厚更多。《中共中央华东局关于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上海概况》《城市常识》等是必学材料,这些资料为指战员们了解城市生活和运行,了解上海的基本情况提供基本知识。这20多天,就这样不动一兵一卒,不发一枪一弹,全军指战员铆足劲儿,在这座距离上海两百余公里的小城集中开展学习整训。

图片

图|总前委丹阳驻地“戴家花园”旧址

此举非比寻常,是总前委和华东局办好进上海这件举世瞩目的大事而做出的重大决定。史称“丹阳整训”。

01

陈毅坚持将“不住民房”写进三野入城公约及守则中



解放军这一路打过来接收接管的大城市,上海并不是第一个。但之前部队进城后发生的一些问题反复存在,像第35军擅入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住宅、南京电报局擅自停止外国记者发新闻电等更是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甚至国际影响。“进城以后怎么办”成了中央“布置”给前方的一道必答题。

3月,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特别分组讨论了上海的接管和建设问题。毛泽东提出“慎重缓进”的方针,认为“进入上海,是中国革命的一大难关,要稳、要慎重,为此就是慢点也不要紧”。随着解放军的推进,在中央指示电中“纪律”二字的分量越来越重,各部队制定的入城纪律和规定也越来越详细。如今这道“考题”,轮到三野作答了。

对于进上海之后怎么办,总前委、三野是早有准备的。三野在大军渡江前的4月1日已公布《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列有入城守则的有包括“无故不得打枪;不住民房店铺,不准打扰戏院及一切娱乐场所;无事不上街,外出要请假;车马不得在街上乱跑;不准在街上吃东西,不得扶肩搭背,不准拥挤街头;买卖要公平;驻地打扫清洁,大小便上厕所;不准卜卦算命,赌博宿娼;不准封建结合,徇私舞弊;不准在墙壁上乱写乱画”等十项。

其中一条明文规定“不住民房”,提出并坚持一定要写上这一条的不是别人,正是三野司令员陈毅。陈毅认为,历来军队进城,住入民宅干好事的不多。陈毅找到城市政策组的曹漫之,要他组织起草三野的入城公约及守则,特别再三嘱咐要写入“不入民宅”这一条,意思是在没有找到营房前,部队一律睡马路。

图片

图|邓小平与陈毅合影

当时,许多干部战士对此有不同意见。长期的南征北战,一些战士头脑中有根深蒂固的“老房东”情结。“从红军时候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里就有住民房要'上门板、捆铺草’这一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我们都住在老百姓家里,为什么进这个上海就不能住民房了?”

“现在这天气,早晚凉。不住民房睡马路,战士受凉生病了怎么打仗啊!”“要是天下大雨,怎么办啊?”“战士睡马路,那指挥所呢,也放在马路上吗?”提出质疑和反对意见的,不仅有战士,还有不少营团级干部。

所有的反馈和意见汇总到陈毅这里,他斩钉截铁地说:“这些困难都是可以想办法克服的。'部队不入民宅’这一条坚决要执行,就这么定了,天王老子也不能改!”陈毅深知,能否实现上海新旧政权的平稳交接,干部和战士严格的纪律要求是保证顺利接收上海的关键一环。最终,《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经总前委讨论同意呈报党中央。毛泽东看到前方从最重要、最敏感的纪律入手,颇感欣慰,回电:“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02

“我们要漂漂亮亮进上海”



然而,自接管南京、杭州包括丹阳的这些日子里,尽管有纪律在先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还是不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战场上横扫千军如卷席的雄师劲旅,显然尚未完全做好进入上海的准备。

从军事层面看,南京解放后,国民党军队已呈兵败如山倒之势,乘胜拿下上海绝非难事。但若是着眼于政治层面,要平稳顺利地接管上海这座远东第一大城市,还有许多重要工作有待抓紧落实。是故,4月30日总前委请示中央推迟进占上海获准,并遵照中央指示精神,抓紧上海战役前的宝贵时间,在思想、组织、物质等各个方面做准备。

图片

图|左图:《上海概况》封面;右图:第九兵团政治部编印的《政策手册》(现藏于上海解放纪念馆)

5月10日,丹阳城南大王庙内坐满参加集训的营团级干部。司令员陈毅身穿军装,打着绑腿,就近期发生在丹阳的一些军政干部违纪现象在会上进行严肃批评。一开场,他把军帽摔在桌上大声说:“我们野战军啊,不能再'野’了!”他不留情面地逐一指出种种违纪行为,讲到激动处,手在桌子上连续敲击好几下,全场鸦雀无声。

陈毅说,“有的人做的有些事叫人哭笑不得。为什么没有票非要进戏院看戏?有人说老子革命几十年,进戏院都没有资格吗?还有人不吭声就拿人家的灯泡,虽然还给人家了,但思想问题没解决。还有,天一黑,丹阳街上都是当兵的。我闭着眼睛,手一摸就能抓到一大把。为什么不请假就出去呢?

看大家都不说话,陈毅接着说,“这种情形不搞好,到上海一定会天下大乱。”“我们到上海,上街走走,跑跑公园,坐坐汽车,看看戏,一举一动无论对敌对友,大家都看着的。”他反复强调所有接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政策纪律,无一可以例外。他指出:“严明的纪律是我们解放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上海是一个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是特务、流氓、妓女、强盗充斥的地方,还有各种反动组织,社会极为复杂。进上海,如果不抓纪律,我们肯定是'红’的进去,'黑’的出来!

他摸了摸刚理过发的脑袋,说:“我们要漂漂亮亮进上海。”对陈毅这句“双关句”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解放军不仅要外表漂亮,更要在政治上、思想上、纪律上、作风上都漂漂亮亮的,给上海市民一份最好的见面礼,更是一份承诺与保证,要做到军政全胜。

03

细致周到的丹阳宣教培训为接管大上海做足准备



丹阳集训,使广大接管干部认识到上海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强化了部队的纪律意识,为最终赢得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也为党的干部培训工作留下了宝贵经验,是日后完善相关培训工作的重要参考。

哪怕是今天,看当时编写的学习材料、使用的学习方法、采取的巩固措施,都会为其规定之细、培训教育之彻底所震撼。

“红灯亮时停止,绿灯亮时通行。电车停止时再上车,上车时要有次序……”在三野政治部编印的《城市常识》这本小册子里,如何开电灯、如何换灯泡、如何拉抽水马桶等许多常识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是人人知晓的,无需多介绍。然而对于70多年前大多数解放军指战员和南下接管干部来说,却是他们进入城市必备的秘密武器。这本小册子的编印工作细致到难以想象的程度,比如当时学生会穿美式军装上街,小册子告诉你,学生的军装上是没有领章也没有军衔的,所以他们是学生而不是军人。说得清清楚楚。

《入城纪律十二条》基于之前几个版本的公约和守则,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做了修订和颁布,下发到连。要求一切部队、一切接管机关在入城前必须普遍地、反复地、深入地进行学习和教育。三野还专门为此配发了歌谣式的深度解读,内容详尽,几乎囊括了进城后指战员们会遇到的各种情况,生动形象,朗朗上口,便于大家理解和记忆,以更好地遵守和执行入城守则和纪律。

比如谈及宿营和在街道上的纪律:房子不能随便住,宿营必须听指定;不准乱跑乱游逛,先要请假后出门;不准随便乱打枪,军纪森严不容情;不准沿路拦汽车,走路要靠一边行;尊重风俗和民情,城市常识要弄清。再比如说到保护属于人民的公共财产:第六保护建筑物,这些财产属人民;电车汽车火车站,轮船码头电报局,电灯电话自来水,电影戏院娱乐场,名胜古迹和公园,还有医院和学校,文化教育各机关,都是公共的财产,都要保护不破坏。机器零件不拆卸,窗上玻璃不打碎,家具用品不搬走,文件表册不乱翻。一切东西都不动,恢复建设不困难。这份深度解读还体察到了指战员们的情绪:有些地方看不惯,宁缓勿急要忍耐,调查民情和风俗,即使不好渐改造。真可谓是周到而贴心了。

做好宣教内容的同时还注重抓落实。连队指挥员先是一条一条地给战士们讲解,再要求大家背下来。连队里80%以上的战士不识几个字,纷纷叫苦说背不下来。连长和指导员就先做榜样,经过一番认真准备后当着全连战士的面背一遍。大家一看没话说了,都拿出入城守则和纪律手册一字一句地背起来。连长背完,先考排长。排长过了关,再考班长,班长考完再考战士。最后还要抽查,直到那些不识字的战士也背得滚瓜烂熟。

光背熟了还不行,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能做到。于是组织大家讨论进入上海市区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入城后怎样做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遇到外国人来照相怎么办?有不明真相的人靠近哨位怎么办?有醉汉扰乱秩序怎么办?散兵游勇跑到外国领事馆去怎么办等等,并一一制定了不同的应对方案。

部队上每个人都写了执行政策纪律的保证书,订立了遵纪立功计划。并且每两个人结成一对,互相帮助,互相监督。还对每个干部战士执行纪律的情况进行普查,规定如果以前发生过违反纪律的事就不能参加解放上海市区的战斗。有一位排长打仗很勇敢,就是执行纪律不严,有时爱从战利品中弄几盒香烟抽。在这次学习教育中他就没能过关,不让他参加接下去的战斗。这位排长觉得这是极大的耻辱,痛哭流涕,写下绝不再违反纪律的保证书,才赢得了参加上海战役的机会。部队还专门成立了军风纪检查队进行全面督查,以整顿和维护军纪。集中整训中,总前委委员、三野副司令员粟裕专门为三野干部作了一场题为《怎样进入大上海》的报告和总动员。

进入上海,对于这支在军事斗争中稳操胜券的正义之师来说,已无悬念。而丹阳集训,则为这支仁义之师即将进入上海,向上海市民、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展示我党我军的良好形象蓄足了底气。

图片

图|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前,将《入城守则和纪律》绘成图片,挂在背包上,边行军边学习

“进上海的一路上我都在背,每天都要学习怎么样入城和遵守纪律。”一位三野的战士事后回忆说。虽时间已久远,但三野指战员队列整齐、精神抖擞奔赴上海的行军路上那匆匆背影里,《入城纪律》的画片挂在每一位战士行军背包上的那个画面,将被永久地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充满力量,再难忘怀。而这力量,正如英国蒙哥马利元帅看到解放军夜宿上海街头的照片时,感慨而出的一句话:“我这才明白,这支军队为什么能够打败美国武装起来的蒋介石数百万大军了。”

图片

END

原文刊于《世纪》2024年第3期
责任编辑 |  周峥嵘  
新媒体编辑 | 杨之立
编辑助理 | 金晓云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