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旭初 | 蔡锷故里行

 鲁梅鲁冰花 2024-05-25 发布于北京


蔡锷故里行
邓旭初

4月14日,已经初夏,微风轻拂,久有的阴雨天终于阳光灿烂。

双清区 老干局党总支组织全区离退休老干部进行“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学党规、守党纪、强党性”的主题日活动,帮助大家在活动中放飞心情,领会历史,感受新气象。

江上平湖——犬木塘水库

时代的发展,催动着千年古城的日新月异,一路欢畅,来到了蔡锷故居西8公里处的大型水利枢纽犬木塘水库。这是在城区南面的资江上游筑坝截流,形成的巨大湖泊,总投资102.5亿元。项目综合效益明显,一是可以发电,第一台机组已投入运行。二是将蓄水引流至附近四个地市,解决衡邵走廊长期困扰的干旱问题。三是发展渔业养殖和培育旅游。大家站在坝顶,遥望湖面,湖水浩荡,水面宽阔,漫江碧透。此时此刻,离退休后的寂寞瞬间转化成兴奋和活跃。

施工方水电八局的同志说,这是国务院部署的全国172个大型水利工程项目之一,坝长642米,最高26.2米,蓄水位215米,总库容1.41亿立方米,年引水量3.2亿立方米,经过三年建设,主体工程即将竣工,开始蓄水。水库有引水总渠道1条,5条支渠,11条分渠,长235公里,正在施工中,水库全部建成后可惠及邵阳、衡阳、娄底、永州4市的8个县,新增灌溉面积121.75万亩,还可改善城区的用水环境和用水安全。大家从这一重大工程建设中看到,项目将为城乡的进步和面貌改善带来巨大变化。

蔡锷故里

从辛亥革命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在这一百多年的时空里,有一位为推翻帝制,实现共和,叱咤风云的人物蔡锷,人们难以忘却。离开水库大坝,行驶12公里,到了蔡锷村。公元1882年12月18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军事家,讨袁护国,再造共和的先驱者蔡锷就出生在这个绿色染满的小山村,如今,这里已建成蔡锷纪念园,占地22000平方米。由启功题词“蔡锷故里”的石碑镶嵌在入园口的正前方,故居和蔡锷祖坟得到修缮,新建的以四合院造型的蔡锷事迹陈列馆分四个展室,通过声光电、雕塑、实物和图片全面介绍了蔡锷的一生。纪念园内,葱笼翠绿,荷塘里绿叶朵朵,游客络绎不绝。这里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蔡锷一生“讨袁、反清、拥孙”的事迹和历史贡献感动着大家,中华血系衍生充满了披荆斩棘,中华崛起来之不易。

蔡锷旧居

从本土走出的革命老一辈在大家的心中有一种无限的亲切和崇敬,缅怀先辈,心潮激荡。大巴在弯曲的公路上继续行走,穿过阡陌纵横的田野,伴着稻田里靑青的禾苗,八公里后到了姚喆广埸。姚喆,开国中将,一九二八年参加平江起义,绥远大青山骑兵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创始人,原武汉军区副司令,邵阳市双清区渡头桥镇光辉村人(巳更名为姚喆村)。村里姚书记詳细介绍了将军的往事和最近在武汉姚喆将军夫人那儿的走访和征集文物情况,陪同大家观看已建好的姚喆广场和修缮中的姚喆旧居。在市、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工人们正加紧施工,大家高度评价项目的推进,期待早日落幕,并殷殷嘱咐,老一辈的功勋是一面旗帜,一定要把姚喆旧居维修好,保护好,精心佈置展馆,使她成为民众、学生、青少年的教育中心和红色故事的传承基地。

姚喆广场上的姚喆雕像

这天,虽然阳光灼热,烈日曝晒,离退休同志们走进外面的世界,个个兴致勃勃,不知疲倦,滿是收获感,归来时,纷赞这一活动为大家增添了生活内容,带来了身心健康和蓬勃的力量。

主题日活动进行中
红色景点——姚喆广场
在蔡锷纪念园

【作者简介】

邓旭初,湖南邵东市人,1970年12月入伍。历任38军112师335团一营松骨峰特功三连战士、一营营部报道员、团政治处报道员、八五炮连司务长、团政治处宣传股见习干事、宣传干事、宣传股长,荣记三等功两次。1982年调湖南省军区,先后在军分区、武装部、地方党委、省重点工程项目工作。

如果您对38军历史感兴趣,请您关注38军军魂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