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顾 | 38军子弟纪念38军移防华北50周年活动庆典

 鲁梅鲁冰花 2024-05-25 发布于北京



38军子弟
纪念38军移防华北50周年
活动庆典回顾
徐鲁梅

奉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命令,第38军于1967年2月18日开始由吉林省通化地区乘火车移防河北省保定地区。军的部分主要领导于2月15日乘飞机先期到达。此次移防,命令紧急,时间短促,是38军抗美援朝回国后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动。

当年我们都是小小少年,随父母从东北移防到华北。们军部家属小孩是从通化乘坐绿皮火车硬座到达保定的,每个车厢都有好几家,很热闹。记得火车到四平时,停的时间比较长,我们还出站到四平街上走了走。      

按规定,在通化家中预留了必须的生活用品,也就是面盐酱油、柴火、煤等,接防的家属入住就能生火做饭。我们到了保定军部大院,兄弟部队也同样是预留了这些。在通化是煤块,在保定是煤球。

如今,57年过去了,父辈们大多不在了,我们也早已步入花甲,儿孙满堂。在纪念移防之际,我们更加怀念我们的父母!

很多38军子弟都先后去通化、龙山、海龙、庙沟等地怀旧,去追寻父辈的足迹,去寻找童年的记忆。

2017年是38军从东北移防到华北五十周年!

5月20日,来自祖国各地的38军子弟汇集到保定秀兰文化园,近300名兄弟姐妹们欢歌热舞,欢聚一堂。纪念三十八军从东北移防到华北五十周年!庆祝子弟群建立三周年!纪念英雄的38军带着万岁军的荣光走进历史!

在这有着历史意义的时刻,38军子弟举行盛大的活动!

此刻,对纪念活动进行简要回顾,活动照片很多,后续会陆续展示!

2006年6月和妈妈张毅回龙山营房怀旧,当时只有一个连在守这片营。

38军113师原驻地~龙山军营~亚洲第二大军营,但是第一大军营在哪,至今不为人所知,所以可以说龙山军营是亚洲最大的军营!我就是在这座军营里出生的。

这是妈妈在原113师师部大门留影,大门内左边是鱼塘,透过大门看到的楼是原师政治部楼。

妈妈在旧平房前留影

大门内左侧是原113师政治部楼

我在113师司令部大楼前留影
俱乐部礼堂

2014年与朱力平回通化龙山怀旧

这是通化原38军军部大门和飞机楼。1953年,38军从朝鲜战场凯旋回国就驻扎在吉林省通化地区,这是我们出生成长的摇篮。

当年军首长的院内住房

礼堂

通化八大家小院,我儿时的旧居。

与新一代龙山传人合影,身后是现在的大门。


朱力平与龙山卧柳石

在龙山卧柳上

粉刷一新的原龙山113师师部司令部大楼

龙山石

龙山站当年是兵站,我们去沈阳八一和长春八一上学,寒暑回家,来回都要最后倒车到龙山站的军列上,司机列车员都年轻活泼的解放军叔叔,列车的椅子都是木制的,我们上到列车,只有我们,空间就大了,兴奋的来回跑着玩,大呼小叫。


龙山水塔
火线桥

通化庙沟,是原112师驻扎地

1967年2月,38军移防到华北,河北省保定地区就成了我们的第二故乡!这是现在的军部大门。

这是我为此次聚会活动设计的主题图,左上是群徽,右侧中是通化原38军军部大门和飞机楼。前中是原保定38军军部大门。

这是刘平制作的背景图

这是聚会全体合影



军部子弟合影

113师子弟合影

114师子弟合影
112师子弟在会场合影,他们走的太快了,没在合影场地合影

李广平负责制作的纪念光盘

2017年5月20日,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山区的秀兰文化园五星级酒店,张灯结彩,迎接来自祖国各地的近300名38军子弟!


郝春平,徐鲁梅合影


在优雅的秀兰山庄举行这样盛大的活动,是保定筹备组成员郝春平的功劳。景致优雅,环境舒适,餐饮丰富,是非常理想的聚会场所。由于春平弟的努力,秀兰山庄对我们这次活动大力支持和优惠。会前,会中和会后,都能看到郝春平协调指挥忙碌的身影!

郝春平、113师子弟李国庆和李广平等发小,对这次聚会活动支持赞助!

秀兰文化园酒店大厅双庆活动签到处准备就绪。左起:李芳,马丽,叶芳,王辉;桌面左侧摆放的是军部子弟的胸牌。

左起:李南林,陈建新,李慧;桌面上从左至右摆放着114师,113师,112师的胸牌。陈建新是113师子弟,是志愿者。


这是我设计的有纪念意义的胸牌,正面左上是群徽,右上角是我拍照的通化原38军军部大门和飞机楼,左下为保定原38军军部大门。背面是吴琳写的诗句:万岁军军魂永驻,子弟群情谊如山。

李明主动担纲胸牌的制作。李广平提出很多建议(包括前面说的主题图的设计)。

筹备组成员马思,刘平

马思在会场

来力,陈志欣,朱晓玲,徐鲁梅,朱秀华

秀兰山庄报到现场

李晓丽,刘笑松,徐鲁梅

刘海林庄重签名

张立兵签名留念

李明签名

合影现场

心飞保定

周建华

才出吉林地盘

又见辽宁平原

急驶列车执著

一心盼着出关

明早就到古城

如同五十年前

龙山保定相亲

今生今世情缘

窗外一马平川

心绪无法平缓

重走当年旅途

已是花甲青年

周建华2017.5.19写于从长春去往保定的K1528列车上。


2017年5月20日下午,纪念38军移防到华北五十周年暨庆祝子弟群建群三周年!庆典活动在保定秀兰山庄宽敞的木屋大厅隆重举行!来自祖国各地的近300名38军子弟们欢歌热舞,欢聚一堂!这是一个值得记忆和回味的时刻!

1.主持人苗晓林
周利华宣布庆典开始

2.全体起立,唱38军军歌  

指挥:郝春平



李晓莉,朱晓红,陈克,朱秀华,徐鲁梅,李南林,朱晓媛,范亚君等

3.各位代表讲话

群主朱晓青致词

首先,由“共同成长的年代”微信群和QQ群群主朱晓青致词

各位38军发小子弟们:下午好!

今天来自全国各地近三百名的兄弟姐妹们欢聚一堂,隆重纪念38军从东北移防华北50周年,共同庆祝38军子弟群“共同成长的那个年代”建群3周年。如此同时,38军的融入我们血液中的番号伴随着2017的军改将成为历史,我们借今年这次的机会,向这支有着父辈的足迹,有着我们子弟群的情怀,有着光荣辉煌历史的光荣部队做最后一次告别。在我们心中38军这面军旗永远飘扬,钢铁的部队是永恒的,“万岁军”的精神永存!我们相聚在这里为东野一纵38军送行,我们永远怀念英雄的部队。

今天的这个活动呢,我非常感谢秀兰文化园给我们的大力支持,给我们安排这么好的居住条件和就餐条件,提供这样的演出场地,我们向他们表示感谢。再一个,感谢这次为筹备工作付出大量心血,而且精力也付出了很多的筹备组成员,尤其是保定筹备组成员于刚大哥、王丽萍、郝春平你们3位辛苦了,另外还有节目组的李广平、周利华他们非常辛苦的组织,财务组的叶芳、报名组的周美华,还有摄影组的马军等等很多的咱们筹备组的发小,日日夜夜的为大家举办这个活动付出的很多的辛勤的汗水,我们向他们表示感谢,另外呢,我是衷心希望这次是活动能够圆满成功,也祝我们38军子弟群越办越好!

谢谢!

保定承办组于刚讲话

双庆活动筹备组,保定承办组组长于刚在“双庆活动”庆典上的致词

各位发小你们好!

五月的古城正值春浓、花浓、情浓,绿满山川生机一片盎然。我们迎来了,“三十八军”移防华北五十周年和“子弟群”建群三周年的大喜日子。借此我代表保定的发小们,向来自祖国各地参加“双庆活动”的兄弟姐妹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五十年前,我们这些还沉寂在金色童年的时候,告别了生养我们的白山黑水,跟随父辈们不远千里来到了华北古城保定,在这里开始了我们“大院”式的新生活。没有了峰峦松柏;没有了滚滚东去的浑江水。只有高高的围墙和排排整洁的平房,伴随着我们度过了一生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美好时光。在这座大院里不论岁龄大小,同在一片 天地中享受着雨露阳光。共在七一小学,十一中完成学业,不约而同的穿上军装,走进了“三十八军”父辈们曾经战斗过的军营。我们即是发小又是同学和战友,还有一个响亮的称谓“大院子弟”。在这支光荣的部队里,我们亲身经历了它的变迁。从骡马化到摩托化;从摩托化到机械化;从机械化到信息的不断整编改革。可是从没有改变的是,这支军队的“军魂”,前进,火线,挺进是威震敌胆的三支利箭。随着新一轮的军改到来,“三十八军”这个番号,将成为了过去和历史,可是“万岁军”这种精神将永远载入我军建军史册,那首军歌今天一样会响彻云霄,回荡在九州山川。各位发小,同学们,战友们,就让我们用“钢铁的心”去记住这支“钢铁的部队”吧!

今天也是“子弟群”建群三周年纪念日。“子弟群”在群管会的精心组织下,群里的活动搞的是精彩纷曾。特别是组织的二次“红色游”具有重要意义。通化“红色游”瞻仰了杨靖宇将军烈士墓,纪念这位伟大的抗日英雄。在游历山水间睹物生情,五十年前的童年生活又浮现在脑海里,站在鸭绿江桥头上我们思绪万千,当年父辈们就是从这里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向朝鲜战场,同武装到牙齿的“美帝野心狼”浴血奋战,三所里,龙源里,松骨峰留下了多少,“最可爱的人”的生命。“三十八军万岁”这几个大字,是彭德怀用激动的心写出来的,它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强敌面前,不怕牺牲和流血,换来了今天和平稳定的幸福生活。湖南“红色游”参观韶山毛主席故居和平江起义纪念馆。使我们更深层次受到了一次中国革命史教育,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历程,是贯彻正确指导思想“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去城市”的这一伟大真理。也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铸就了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为此感谢群管会的各位组织者。

各位发小,中国人最讲“情缘”。我们己年逾花甲能有幸的同在一个群里,就是这两个字的牵引。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城市,可是我们的心却是紧紧连在一起。那是因为我们血管里流着“父辈们结下战斗友谊”的热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我们心存友谊,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们都是一家人。

最后,祝各位发小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曹平代表112师子弟致词


各位发小:

大家好!

我代表112师全体发小们;首先对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支持者,表示感谢。是你们把我们这支分散在祖国各地,钢铁部队的后代,聚在一起。共同纪念三十八军,从东北移防华北,五十周年。五十年前 我们跟随父辈移防华北,那时我们还是一张张稚气未脱,稚嫩的脸庞,共同生活在一个,即威严又祥和的大院,是大院的起床号伴随我们成长。在我们十三、四岁时,就打起了背包,穿上的戎装。奔赴军营,守卫着,父辈打下的江山,成为军中第二代。几十年的军旅生涯,我们这些将门虎子,是父辈的骄傲,是军中的尖兵。在战友们的行列中,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指挥员。我们没有忘记父辈的教诲,既然当了兵,就要当好兵,立志报国,保卫国家的安宁,儿女们做到了。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共同,走过了儿时、青年、中年、回首往事无愿无悔。今天青春已和我们擦肩而过,我们也不再年轻,大多数已经过上了退休生活,有的已是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但是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是钢铁部队的后代,我们也曾是一名军人。父辈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我们将永远继承和传承下去。

后祝38军子弟,双庆活动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徐鲁梅代表113师子弟致词

五月是花的海洋,五月是歌的世界。

首先,我代表113师子弟,向双庆活动筹备组的全体成员,表示衷心的感谢!你们辛苦了!是你们搭建了这个聚会平台,让来自祖国各地300多位38军子弟欢聚一堂。

今天,我们隆重纪念38军移防五十周年,当年我们都是小小少年,随父母从东北移防到华北。在这之前,在座的大多数都先后去通化、龙山、海龙、庙沟等地去怀旧,去追寻父辈的足迹,去寻找童年的记忆。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共同回忆童年的往事。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怀念我们的父母!

庆祝子弟群建群三周年,正是有了微信,有了各子弟群,把大家都联系在一起,也就有了这次盛会。三年来,各子弟群相继建立,组织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今天这次聚会是三年来人数最多、准备最充分的,最盛大的活动!

2017年又是历史转折年,在军改进程中,38军的番号取消了,将永远的尘封在历史的记忆中。38军的番号虽然不存在了,但是,父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打出的钢铁部队,打出的万岁军美名,永远是历史的光荣,光荣的历史!

无数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国家富强而英勇奋斗,他们建立的功勋永存!

我们自豪,我们是38军子弟,这是历史的荣光!

113师是一支英雄的部队。113师的3个主力团队,337团,338团,339团。337团是源于平江起义的红军团队,338团是源于红25军的红军团队,339团是源于东北军57军112师667团的起义部队。这三个主力团队在战争年代打了很多的胜仗、硬仗,战功卓著,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特别是在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中,113师穿插三所里、龙源里,为二次战役取得重大胜利,为扭转朝鲜战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由此,38军获得万岁军的美名!

我们回顾历史,就是要不忘初心,不忘历史,把38军万岁军的光荣传统传承下去,永远的发扬光大!

最后,祝双庆活动圆满成功!

英雄的三十八军万岁!

英雄的一一三师飞虎师万岁!

三十八军子弟群友谊万岁!

113师子弟在庆典现场,周建华,张亚彬,卜小秋,刘笑松,陈昭军,董凡等

李南林代表114师子弟致词


尊敬的子弟群群管,尊敬的筹备组全体成员,亲爱的大哥哥、大姐姐、兄弟姐妹们:

光阴荏苒,弹指间已是50年了。怀着对父辈们金戈铁马般戎马生涯的崇敬,也为了找回我们对儿时美好的记忆,更为了38军子弟们源远流长的友谊,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相聚在这个给我们打下深深烙印的古城保定。

50年前,军委的一纸命令,让父辈们的英雄部队来到了华北,随后我们也乘坐着相同的军列,从多雪的北国来到了华北大地,在这里我们读书上学;在这里我们参军工作;在这里我们结婚生子;在这里我们握手道别奔向了祖国各地……;在这里真的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美好的回忆……

通化、保定、海龙、定州……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地名,却承载着我们一生的回忆……

挺进,是我们父辈们英雄部队的代号,从儿时起就铭刻于心,挺进小学、挺进桥……

海龙是我的另一个家,在那座亚洲最大的军营和家属院里,留下了我们儿时多少欢乐和美好的回忆……

定州、保定,我的第二故乡,也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在这里,有着我们父辈们缔造和战斗的部队,有我们一生都割舍不掉的情感和享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在保定,部队驻扎最长的这片土地上,我们度过了充满遐想的童年、少年…..直至穿上了军装向父辈一样,在英雄的部队里锻炼成长……

日子就这样一点一点从指间流过,不知不觉间已是50年了。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聚,仍然保持着我们年少时的“至纯之情,至真之情”

聚会,就象回家,回到了心中的家。38军子弟,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融融的大家庭里,军人的魂魄和不朽的传统熏陶着我们,亲爱的父母用心血养育着我们,敬爱的叔叔阿姨用温暖抚育着我们,兄弟姐妹的欢歌笑语陪伴着我们,无尽的淘闻趣事演绎着我们。如今,我们终于又回到了心中的家。见面不识转而惊愕喜泣,年轮的沧桑虽已爬上额头,但少时的情感却挂满脸庞。你言我语共忆那些已经遥远的故事,就像清风丝丝吹入我们的心田。我们渴望着从心里重享那些温暖,在欢聚中畅谈那些难忘的岁月。我们真诚的怀念已经离我们而去的叔叔阿姨,更祈祷健在的叔叔阿姨健康长寿。

我们的身体里流淌着军人的血液,传承着父辈的光荣,承载着不灭的希望。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要把这份情感永远延续!

我们是光荣的38军子弟!

我们是英雄的万岁军的后代!

祝愿我们英雄的38军永远强大、战无不胜!

祝愿万岁军子弟金子般的友谊天长地久,万古长青!

38军万岁!

谢谢!

114师子弟在庆典现场

河北省决策中心咨询研究员,原保定四中校长,秀兰文化园的齐方先生致词

4.庆典演出开始  

来自祖国各地38军的发小们,积极支持参与,为这次盛会准备了一台精彩的节目,演出的发小来自北京,保定,天津,郑州,长春,丹东,新疆等地。


开场主持词(周利华撰写)

主持人苗晓林,周利华

女:各位可亲可爱的发小,大家---

合:下午好!

男:燕赵大地莺歌燕舞,古城山水喜迎亲朋!

女:五十年的期盼变成今天的欢庆,五十年的思念变成今天的 团聚!

男:保定一一我们的第二故乡,“万岁军”的子弟们——

合:回来了!

女:这里收藏着我们儿时的欢乐,这里记载着我们少年的梦想,

男:这里追忆着我们青春的美丽,这里铭记着父母对我们的谆    谆教诲!

女:五十年前,我们有的是懵懂少年,有的在蹒跚学步,有的还在襁褓之中,

男:一道换防的军令,让我们跟随着父母,从冰雪正在消融的黑土地,来到这麦田青青,桃李盛开的新家园,奏响了我们人生崭新的乐章!

女:五十年人生旅途,漫长而又短暂,弹指一挥间!五十年后的我们已两鬓霜染!

男:五十年后的保定已沧桑巨变:雄安新区随着国家改革横空出世!三十八军这个闪光的番号随着军队改革,也将永远载入厚重的史册!

女:但是,沧海桑田,历史巨变,永远也改变不了我们“万岁军”的亲缘!这正是:万岁军中血脉同,岁月荏苒亲情浓!

男:各位发小:借助微信,QQ平台,我们子弟群的兄弟姐妹已经携手走过三个春秋。万岁军的血脉让我们情深似海,大院的往昔让我们亲如手足!

女:三年来,飞机大楼前记录下我们的笑脸,鸭绿江边回荡着"爸爸妈妈我们来了"的呼喊!平江起义纪念馆印下我们寻源的足迹,湘江河畔、桔子洲头,留下我们献给伟人的军礼和歌声!

男:今天,半个世纪故乡情傃,三年群庆手足亲缘,一并浓缩成这场亲情的盛宴,让你融入期间,尽情感概,尽情抒怀!

‌女: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年过半百、花甲的我们,因为血管里流淌着军人的血液,依旧慷概豪迈!让我们伴春风晚霞共舞,与山泉黄鹂同歌,在这美好的时刻,用欢歌劲舞拉开这次双庆活动的序幕,尽情抒发我们此时,感概激动的情怀吧!

男:隆重纪念38军换防保定50周年,热烈庆祝子弟群成立三周年文艺演出

合:现在开始!

(1)大合唱:《换防组歌》


歌词作者:孙铁华

音乐录制合成:徐鲁梅

领唱:朱晓梅,李薇,苗晓林

合唱:38军子弟  

朗诵:周利华

指挥:朱晓青

为了纪念三十八军换防保定五十周年, 特意编排了《换防组歌》作为我们演出的开场节目

组歌一、命令(告别东北)
红旗飘,军号响,
三十八军,要换防。
中央军委一声令, 
保卫首都再入关。
红旗飘,军号响,
三十八军,要换防。
中央军委一声令,
保卫首都在入关。
秘密行动人衔枚, 
十万大军无声响;
告别白山共黑水,
官兵眼里含泪光。
告别白山共黑水,
官兵眼里含泪光。
合唱: 
五十年间常相忆,
往事旧情同声唱!

组歌二、军列(秘密出发)

披星光,戴月色,
暗云纵,野风行。
披星光,戴月色,
暗云纵,野风行。
吉林省内避小站,
浑河大桥跨北宁;
忽觉景色殊有异, 
山海关内小歇停;
丰台站外望首都, 
长鸣一声到保定;
钢枪拱卫南大门,
然耸立唱北京!

组歌三、到华北(入关五十年)

红旗飘,军号响,
军歌唱,云飞扬!
三军兵强马又壮, 
我们队伍向太阳!
三军兵强马又壮,
我们队伍向太阳!
听党指挥多转战,
所向披靡打胜仗!
国运昌盛系我身,
披荆斩棘向前方!
钢铁部队钢铁心,
“万岁军”美名天下扬!

(2)舞蹈:《共圆中国梦》

舞蹈指导::王丽萍

舞蹈表演:38军子弟舞之韵保定舞蹈队。

五千年的黄河水,流淌着一个梦。河两岸的五色土,长出了梦中景。勤劳勇敢的好儿女,耕耘着梦中情!咱用劳动和汗水,共圆中国梦!

(3)配乐诗朗诵:《怀念龙山》

作者:周建华,

朗诵: 113师子弟徐鲁梅,李晓丽,陈志欣,刘芸,陈昭军,周建华,李德义,李晓光,刘笑松,王丽平。

怀 念 龙 山

(作者:周 建 华)

今年三月是我们这群当年的孩子离开113师龙山营房家属院50周年纪念日。此时,我们无比怀念过去的好时光,怀念我们的父辈。仅以此文寄托思念之情。

(一) 
龙山 军歌相伴 幸福童年

一九五三年,父辈从朝鲜战场凯旋。于是,官兵们自己动手在吉林省通化地区海龙县山城镇一个不起眼的荒山坡上,奇迹般建起了一座亚洲最大的营房。整整一个师的官兵和家属从此便驻扎在这个山青水秀的地方——龙山营房。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营房里的家属和孩子越来越多,女人和孩子们使这里生动了起来。为了便于管理,师里专门为操着南腔北调的家属们成立了家属委员会。孩子们进了火线幼儿园和火线小学,快乐幸福的童年从龙山营房开始了。

从此,我们这群孩子便每天与军号和军歌相伴。军人坚强、忠诚、勇敢、血性、朴素、乐观的美德,耳濡目染、润物无声地注入我们心田。

从此,绿色的山岗,绿色的营房,绿色的军装,成为我们最熟悉最喜欢的颜色。

从此,军号声声伴随我们快乐成长。

还记得火线幼儿园和小学吗?五十年过去了,尽管许多小朋友已经叫不上名字,可那时的许多欢乐故事常常在眼前和梦中出现。

还记得龙山营房那个高高的水塔吗?在那里我们天天用自制的木头手枪玩打仗游戏,男孩总是愿意比一比谁在靶场拣的子弹壳多,女孩子跳皮筋捉迷藏……

还记得营房外山坡上盛开的马兰花、婆婆丁和无数朵叫不上名字的野花吗?大山里兔子、山鸡等等都是大人们打猎的首选。

还记得弯弯的龙山小河吗?在清清的河水里我们光着小脚丫捞鱼摸虾捉青蛙。冬天是我们最高兴的季节,滑冰车堆雪人打雪仗抽冰猴……

这就是我们的启蒙童年,看父辈挥汗习武卧雪爬冰。听战斗故事红军长征抗日战争 三大战役。三十八军三下江南四战四平,挥师朝鲜三所里龙源里二次战役建奇功,那么小的年纪我们就崇尚英雄,总有战场杀敌立功的冲动。

这就是我们难忘的童年。亲眼所见官兵平等、亲如弟兄,艰苦朴素,纪律严明。

这就是我们的幸福童年。慈爱的父母、亲切的叔叔阿姨,还有那生龙活虎的士兵。人人爱意浓浓。清困的日子、清淡的饭菜,清纯的感情。

(二) 龙山 精神相伴 勇往直前

军令如山。一九六七年三月的一天,妈妈们领着我们乘坐军用专列,仅用一个白天和晚上就完成了从东北到华北的历史性大转移。从此,河北省保定地区的满城、望都、定兴、徐水等县便成为我们的第二故乡。

难忘的是,到达满城县于家庄营房家属院的三月十九日,已经换防到山西的69军留守人员早已把生活用品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让人倍感温暖。

难忘的是,在于家庄的东方红小学里,我们这些刚刚从山沟里来的学生们,大多数孩子成绩优秀,这让当地师生惊叹不已。我们又一次为父辈争了光。

难忘的是,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我们这群孩子大多数实现参军理想。我们在蓝天上飞翔,在浪花里巡航、在风雪中站岗。对越反击战中英勇杀敌,抗震救灾抗洪抢险中立功受奖。五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我们不仅百炼成钢,而且成为国家和军队的栋梁。有的成为军师首长、国家国际救援队总指挥、军师职技术业务干部;有的成为优秀基层指挥员、还有的成为政府中高级干部,知名企业家、科学家、教授、各界精英。昔日聚在龙山一团火,如今世界各地满天星。

谁说龙山只是一个普通的军营?!不!她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力量源泉!她为我们幼小心灵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她造就了我们一代人积极向上、坚强自信,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钢铁性格;她让我们变的乐观正直友爱。

(三) 龙山 牵挂相伴 血脉相连

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的小小少年如今大多步入花甲。可是对龙山的牵挂和怀念却是丝毫不曾减少。

如今,在微信群中一提起龙山,一说起离开龙山五十年来的往事,大家便十分兴奋便有讲不完的故事。

当113师子弟们从祖国各地重返龙山营房时,每个人都是热泪盈眶、百感交集。

当失散多年的伙伴们通过微信失而复得,又一次听到亲切而熟悉的声音时更是喜极而泣。

当三三七团、三三八团、三三九团、坦克团、炮团、高炮团的龙山发小团聚在保定,激动地忆起龙山的往事时,所有人都感慨不已。

龙山,你早已让我们心心相连,命运相连、感情相连。

龙山,你早已为我们注入生机无限、活力无限,力量无限。

龙山,你如今可好?半个世纪过去,你是否还对我们惦念?

多想再回到你的身边。和小伙伴们重温旧梦。

多想再回到你的身边。再看看练兵的操场。

多想再回到你的身边。找回爸妈年轻时的容颜。

怀念龙山。是你把我们幼小的心灵点亮!

感谢龙山。你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祝福龙山。愿你永远葱绿、奋勇向前!我们无比骄傲!因为我们是龙山的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天起父辈的基因就时刻让我们激情荡漾,爱军爱国爱党!

我们无比自豪!我们是飞虎师的子弟。父辈的严传身教伴随我们成长。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从没有让他们失望,我们个个积极向上,奋发有为,满满的正能量!

我们无比激动!今天我们从天南地北相聚保定。千言万语,万语千言总也道不尽对龙山的眷恋和对父辈的怀念。

心中的龙山,不老的龙山!我们永远把你怀念!祝你青春常在,永远阳光灿烂!


(4)女声小合唱《志愿军战歌》

演唱者:113师子弟关秋菊,关振霞,关振伟,关振红四姐妹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多么熟悉的歌词!多么难忘的记忆!因为我们是志愿军的后代,我们的父辈曾经在鸭绿江彼岸浴血奋战,“万岁军”的美名就诞生在那里!我们永远铭记那段历史!

(5)舞蹈:胶州秧歌 

《经典电影三部曲》

舞蹈编导:朱晓青,

舞蹈表演:38军子弟舞之韵北京舞蹈队。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曾经伴随我们成长的那一部部红色经典电影中的插曲吗?随着时光久远,这些歌曲非但没有流逝,反而越发显现出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这是用优美的胶州秧歌舞蹈演绎的经典电影三部曲:《珊珊颂》,《洪湖情》,《地道战》。

舞蹈表演:朱晓青,李子江,周美华,朱晓媛,马丽,陈湘,王辉,朱晓红,陶瑞娟,朱晓梅,


(6)三句半《纪念移防忆大院》

节目编导:周利华;

表演:李兵,温爱云,郝春平,王心红。

你肯定看过很多次《三句半》的表演,但我敢保证:这个《三句半》是你见过的最亲切的《三句半》!因为这是咱发小自编自演的,说的都是咱们从小经历的那些事儿!


(7)配乐叙事诗朗诵:《军列》

作者:李南林;朗诵:李南林
还记得1967年的那个春天吗?还记得那列从东北开出的,载着你和兄弟姐妹的绿色的火车吗?我相信,我们每个当时已经有记忆的38军的子弟,都会永远记得那列长长的火车!

(8)舞蹈:《四季春雨》

舞蹈指导:王丽萍:表演:38军子弟舞之韵保定舞蹈队。

在景色宜人的江南,轻柔缠绵的春雨中,走来一群快乐的姐妹!飘逸的衣裙,美丽的身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9)女声表演唱:《通化啊,故乡》,《夕阳红》

组织设计编排:朱晓玲

音乐制作:徐鲁梅;

《通化啊,故乡》填词:孙铁华

表演:回莉,朱晓梅,陈志欣,马丽,徐鲁梅,陈湘,刘芸,莱力,朱晓玲,朱晓红,李子江,朱秀华

故乡,是我们远航的港湾;故乡,有我们剪不断的情缘!每当想起我们的第一故乡通化,心中总是充满无限的眷恋和向往!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

(10)快板书:《美好回忆》

作者:苗晓林;表演:苗晓林。

我们每次聚会节目中,都少不了一个特别受欢迎的保留节目,那就是帅哥苗晓林的快板书!

(11)舞蹈《再唱山歌给党听》

舞蹈指导:王洪敏,表演:38军子弟舞之韵保定舞蹈队。
再唱山歌给党听,我把歌儿献给你!五十六个民族同唱一首歌,再唱山歌给党听!民族兄弟姐妹心连心,我们携手建设和谐富强的伟大祖国!


(12)女声独唱《依靠》

演唱:李巍

我们都在浮生之中,掩饰着脆弱,我们都在期待之中,焦虑地等候,让我们紧紧依靠在一起,让我们留下最美的心情,开始幸福的旅行,直到所有的黎明!

(13)舞蹈《军旅年华》


舞蹈编导:朱晓青

表演:38军子弟舞之韵北京舞蹈队

朱晓青,李子江,徐鲁梅,朱晓媛,周美华,马丽,陈湘,叶芳,朱晓红,李芳,朱秀华,王辉,刘岩,朱晓梅,韩艳玲,陶瑞娟,

军营记载着我们的欢乐,记载着我们的成长,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后悔!我们大院子弟从出生就和部队结下一生割舍不断的亲缘!我们中的大多数人 在部队度过了自己的军旅年华!请欣赏舞蹈《军旅年华》
(以上节目主持词和节目报幕词均为周利华所写)
我们是共和国女兵
作者 徐鲁梅

看哪

我们的队伍走过来了

我们是共和国的女兵

英姿飒爽多豪迈

红色血脉代代传

把青春热血奉献

少年从军,纯真亮丽

是军中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线


看哪,我们的队伍走过来了

我们是光荣的通信兵

是千里眼顺风耳

是首长的耳目、军队的神经

在渤海前哨把北京与前线接力相连

保障三军协同作战

迅速准确保密畅通

亲耳聆听过领袖的指示问候

为祖国传达过战斗的号令

传送过振奋人心的胜利捷报

那一个个激动的时刻终生难忘


看哪,我们的队伍走过来了

我们去北疆戍边

北大荒广阔天地备战备荒

没有电水井深40多米井口结厚厚的冰

住房没门窗用草帘挡砖头压

狂风中三班倒抢播春小麦

寒夜里荷枪实弹站岗有无声战友陪伴

曾与狼群对视绿光最终悄然无声退去

更有信号弹四起敌特骚扰不断

军民同看电影有人把电缆剪断

去县城送粮路上不时遭遇冷枪

电话线路不通查线发现电话线被剪断混接

好消息传来军警民协力敌特组织相继破获落网

洪水泛滥农场可以游泳讷河县城成孤岛

八一节横渡洪水刚退的讷漠尔河尽显女兵风采

为着理想和信念艰苦环境中锤炼才能成长


看哪,我们的队伍走过来了

我们是英雄的测绘兵

重兵压境也许战争会一触即发

为填补三北地图空白

豆蔻年华的女兵

又汇集到测绘大队四队

凭着女兵的过人聪慧灵巧

速成训练后纷纷上图作业

曲线笔双曲线笔直线笔小笔尖

圆规小玻璃棒油磨桃胶墨

化作等高线高程点三角点……

一笔一画一点一线精益求精

反复审校计算常去二队查原始资料图片

任务量大加班加点倒班绘图

晚上曾在潮湿的坑道战备过夜

休息间隙抓紧军事训练

骑枪半自动自动步枪手枪都射击练习遍

为安全起见在山坡上往下投实弹

欣喜的是为保障打赢

测绘技术装备不断更新换代

北斗问世电脑卫星绘图技术已是数字化

我军军事测绘事业转型建设大步跨


看哪,我们的队伍走过来了

我们是红十字方阵的一员

花样年华在人民军医的摇篮里绽放

为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而刻苦学习钻研

是那个时代一代人的学习动力和口号

南疆狼烟四起我们毕业学员奉命参战

出发前一封封家书令父母双亲十分牵挂

枪弹炮火下抢救伤员不惧危险

卫生军列上转运伤员24小时连轴转

无影灯下及时为伤员手术清创忙不停

细心护理重伤员心理疗伤也很重要

班师回朝胜利凯旋

中央慰问团带来慰问品好戏连台

我们遍布祖国各地军营各级医院

救死扶伤为兵服务是本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唯一宗旨

野营拉练战备演习快速拉动展开

抗洪抗震救灾白衣天使身影闪现

从医40多年不知诊治过多少伤病员

此次双庆活动巧遇当年手术病号

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热血生命奉献

换来祖国几十年的繁荣强盛和平安宁


看哪,我们的队伍走过来了

时光如水星转斗移

步入花甲儿孙满堂的我们

重登舞台演绎军旅年华

英姿飒爽风采不减当年

夕阳余晖中

我们依然是最美女兵



结束语(周利华写)

女:各位发小:今夜星光灿烂,今夜心潮澎湃!

男:让我们记住这个难忘的今霄,让我们永远铭记万岁军的光

荣称号!军人的血脉军人的情怀,将让我们携手相伴走到

生命的永远!永远!

女:各位发小,演出到此结束,谢谢观看!

男:请各位共同举杯!共祝万岁军传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女:共祝各位发小及家人生活美满,

合:幸福安康!

演出结束后,演出人员和筹备组成员在台上合影。



庆典演出舞台布置和音响师是李广平。

文中照片主要由徐鲁梅,张立兵,彭平等拍照。

如果您对38军历史感兴趣,请您关注38军军魂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