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芥末之情

 新用户8249cTO6 2024-05-25 发布于陕西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1585

还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特别喜欢吃芥末蘸蒸馍,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也对芥末的味道仿佛情有独钟。      
其实我第一次接触芥末,是在镇上的凉皮饸饹滩上。早些年,我们镇子上的凉皮饸饹都是手工制作的,只要是到镇上赶集或者上会,那些商家就提前支好了饸饹架子,我们那边把那种木制结构的架子叫做床,面团放在前端的压槽中,人工坐在后方的架子上往下使劲一压,粗细均匀的饸饹面就下锅了。     
镇上的饸饹面好吃,一种是故乡情节,一种是调味料好,芥末,就是其中一味。      
芥末,是芥菜的籽研磨而成的,又称为芥子末,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芥末大多都是黄芥末,欧洲一带也有绿芥末之产。芥末,微苦,辛辣芳香,芥末中硫氰酸盐可预防蛀牙,对预防癌症也有一定的作用。芥末的独特味道总能刺激味蕾,通鼻畅喉,让人一种瞬间窜鼻子的感觉。      
小的时候,只知道父亲每一年都会自己做一点芥末,放在老屋方桌的左边抽屉里,就是不知道父亲是怎样做的,特别遗憾的是那时候也没问一下父亲。      
到后来,我一直都没有亲自做过芥末,但是我却能认得芥末籽,有几次路过市场时都想着买一点儿回去尝试一番,最后还是放弃了自己当时的想法。      
再后来,听人家说,芥末是用凉水泼制的,又有的人说芥末是用温水或热水泼制的,总之到头来,我还是不知道是怎样操作的。所以每一次都是路过凉皮饸饹摊,便问老板:“你们这有芥末没有?”那老板说:“有,不吃就给你不放。”我急忙说:“来,一份挠粉,醋多辣子少,芥末放美。”老板回我说:“坐坐坐,芥末多放,么嘛哒。”    
其实从乡里上完学再到城里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再品尝过芥末,有一段几乎忘记了芥末的味道了!在有一次回乡里过节时,母亲依然经营的枣树大棚地里,长出来些许绿油油的芥菜,爱吃野菜的媳妇一下子割下来两捆,早上做饭时就把那些芥菜烫了一大盆,蒜泥辣子角一放油一泼,那芥菜的绿色更显得油亮了几许。一大口咬在嘴中,直接爨上鼻腔,对,就是蘸芥末就蒸馍的那种感觉。      
再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只要是想起了已然过世久许的父亲时,我便到处寻找有芥末的凉皮饸饹摊,去品一品芥末的味道。城市里有很多的那种摊点是没有芥末的,所以还是很难寻觅到的。      
其实我一直都还不明白为什么所有有芥末的地方,都是把芥末放在盆里,用塑料袋或者保鲜膜覆盖上。那时候父亲用的是碟子,但也是一样的操作方法,每一次吃的时候,就拿勺子挖一点出来,或许那就是芥末的保存方式了,只是我不懂而已。      
芥末之情,是一种我对父亲的追思之情,每一次当我还能品尝到芥末的辣味时,仿佛那种感觉总能窜过鼻腔直达眼底,一瞬间潮湿过眼眶。      
芥末之情,是一种我对镇上的饸饹之情,每一次当我到镇上去时,都要吃一碗凉拌饸饹,那是给予我记忆里似乎最深刻的印迹。
2024.5.18
文/苏磊
图/网络

END

作者简介

苏磊,大荔两宜人。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田小勇

顾问: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小说编审:田小勇

散文编审:常盈  杨发兴

诗歌编审:官华  高明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