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分享:问诊亦应懂世情

 罾事物语 2024-05-25 发布于湖南

作者:末流郎中

问诊亦应懂世情

相信绝大多数学中医的同志,在问诊上下过功夫。望诊、闻诊、脉诊或许有所参差,但问诊我相信是过关的。

但由于时势之变化,情境日趋复杂,因此问诊也要相应的调整和加强。否则,很多时候我们的问诊结果可能是错误或残缺的。

比如说,你问一个女同志,胃口如何?不排除她回答说正常。这个时候,你别采用,你换个问法,你就问,用普通饭碗衡量,大概是吃多少?你要得到具体的量,才能进行合适的评估。

特别有种比较奇怪的女同志,她天天在研究减肥,甚至主食吃得很少,她可能身体有各种不舒服,她听了别人中医调整后,效果不错,她也想舒服。于是她就来找你。她最怕你问她真正的食量。她一方面节食,一方面想调得非常健康美丽。呵呵,答案不言而喻……你要问清楚,把道理讲明白,否则,这样的调治是毫无意义的。

还有一种情况,便秘而无所苦的人,你问其大便是否正常?不排除回答正常。所以,我们要细细地问。因为我们用“正常”去提问,本来就是不客观的,甚至是错误的。人家是非医人士,你用“正常”提问,对方根本就缺一个标准。你想人家回答正确,只能说明你不正常。

关于疼痛,问的时候,要问细致的感觉,才能分清楚。比如:是隐隐作痛、刺痛、钝痛、胀痛、酸痛、冷痛、热痛?其实都是要严格区分的。需要反复问患者进行确认。这样才能落实好。

体力工作者,职业化体育运动员,这些同志,耐痛力比较强。平常对小伤小痛一点也不紧张,有时候,这些同志对疼痛描述会不知不觉地打个“折”。这个情况下,我们其它三诊要认真仔细,综合验证,并仔细触诊之,以求得真实。

文职类,体力活动相对少些,耐痛力也要差点,这些同志对疼痛描述可能会不自觉地夸大其感受。我们同样要非常细心地去分辨。既要规避我们的主观武断,不可绝对采信对方的描述,也要非常认真的去探寻。我们多少要给这些描述打个折。

有一个特殊人群,小学生和中学生。这些孩子,人生的经验和体会还有所不足,也缺评估意识。再加目前的孩子劳动或体能训练相对较少,耐痛力也弱点。这二者结合起来,当疼痛时,孩子会比较紧张,可能就出现痛苦程度描述上的偏差。我们安抚情绪的同时要细心地落实这些细节,以求比较的准确。

还有,按摩或正骨,患者说疼痛情况时,我们要注意已知病情外的细节。如果对方平常体质偏弱或过度疲劳时,患者说很痛,这是真的,要当心。要补充能量和适当休息,并且手法要柔和,操作量也不可过大,还要妥加安抚其情志。因为虚人是不耐痛的,有个规律,越虚越不耐痛。

还有一类同志,痧症体质。读过《痧胀玉衡》、《痧症全书》、《图解痧惊合壁》等书的朋友,自有会心。这类同志,经历过不少的按摩、刮痧,对疼痛有一定耐受力,这类人群对疼痛描述,往往并不是很强烈。可是疼痛所关联的疾病却未必是轻浅的。

临床问诊的东西很多。我只就几个少数情况简单地说了一下。希望临证不缺剑胆的同时,保持一颗“琴心”。

辰 孟夏既望

末流郎中于都庞岭草庐

声明:本公众号不推荐任何医生,所有调病方法、方子和观点仅供有缘者参考,如果调治过程中出现偏差,概不负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