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白石笔下的蝉

 tingting8585 2024-05-25 发布于辽宁
2024-05-25 06:52·江风随笔墨染香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宋·苏轼《阮郎归·初夏》

在诗人的笔下,绿色的槐树,高大的柳树,绿丛深处,响起了夏天的第一声蝉鸣,真是好听!暖风轻拂琴弦,却是如此浪漫。

碧纱窗下,薰香袅袅,下棋的声音,惊动了午睡的人。刚刚下过一场小雨,嫩绿的荷叶翻卷过来。石榴花开得如火如荼,十分夺目。女子将纤纤素手放入了盆里,拨弄着清凉的泉水,溅起的水珠如同断线的珍珠,碎了还圆,闪亮了一个季节……

蝉,又叫作知了,就像一个人,有大名,也有小名,当然后者更觉亲切。

知了好像是为了夏天而生,为夏天增添一份热闹,直到西风起,它才会和落叶一起离去。

再过几天,蝉开始鸣叫,夏天的味道就更浓了。这蝉的鸣叫也许把我们带进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也许把我们带进古意:“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在中国国画里,是一种神圣的灵物,它代表着纯洁、清高、通灵。由于蝉都是栖息在高大的树木枝头,只吃露水树汁而不食人间烟火,所以用其来比喻人之清高、高洁的品德。

蝉亦是禅,所以不但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在齐白石的画中,蝉也是一个常见的题材。

大家都知道齐白石擅画工笔的草虫,尽精微中,灵气生动。齐白石笔下的蝉,把写意与工笔画有机结合在一起,草虫精妙,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人常道“薄如蝉翼”,齐白石的画也能有这种效果。他画的鸣蝉极为工细,甚至可以透过透明的蝉翼看到腹背部,有的地方甚至比真蝉还细。

其蝉虽极工整,甚至极度逼真,但绝不是简单平庸地对自然景象的模拟再现,而是有选择地精思与提炼概括,即艺术化,从而达到了齐白石所言的:“不似则欺世盗名,太似则媚俗,吾画在似与不似之间”。

每次看到齐老爷子笔下的蝉,总是感慨,他画的不仅仅是一只蝉,而是一个世界。

在这即将蝉鸣的时节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齐老爷子笔下的蝉,透明的羽翼,纤毫毕现的足,仿佛正在鼓腹而鸣。

在白石老人的鸣蝉画中,我们能看到在热烈明快、爽心夺目,如夕阳一般火红的枫叶疏枝上,一只栩栩如生的鸣蝉跃然眼前,仿佛可以听到它那带着一丝幽然凉意的断续鸣声......

“高蝉有远韵,茂树有余音”。

在这日渐炎热的天气里,静下心来喝喝茶,聊聊天,看看画,让清凉自心底升起,也是一种消暑良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