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不要介入他人的因果

 江山寻梦 2024-05-25 发布于湖南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源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干涉。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缺少边界意识的表现。边界不清,才会轻易进入别人的界线,又或是允许别人随意进入自己的界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也有自己的解法。你要做的,是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的命运。

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才是一个成年人最大的清醒。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不要介入他人的因果

克制纠正欲,不要“好为人师”

知乎上有个问题:你见过能量很足的人都是什么样的?

一个高赞回答说,100%的内控,尊重他人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要承担的命运,如果你强行介入,只会给自己和别人徒增烦恼。

著名导演李安讲过一件自己的事。

他曾为了精进摄影技术,参加了一个摄影培训班。

因为自己有摄影经验,无形中总是想去帮助别人,指导一下比自己年纪小的同学。

培训课程结束时,大家需要组队共同完成小组作业。

之前得到过自己帮助的同学,很多都愿意和自己组队,他觉得自己的技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很是享受这种为人师的感觉。

最后到交作业的时候,他才发现,那些平常受他指点的同学,其实都有不错的摄影技巧,还有几位摄影水平远在他之上。

后来,李安为自己好为人师的行为总结出一条经验:

如果你一直想给别人当老师,就会下意识地靠近那些不如你的人。这样你也许能获得一些心理上的优势,却会远离真正优秀的人,从而失去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有时候,你太主动给别人意见,反而会得到别人的埋怨。

朋友小江的表姐从小镇到上海工作,因为没有一技之长,于是咨询小江去哪里求职比较好。

小江便把自己了解到的工作机会,列了张表,最后建议表姐去做外卖员。

这样可以一边熟悉上海的环境,一边再寻找其他的工作机会。

结果表姐做了几个月的外卖员,因为总是记不准小区的名字导致几次送餐出错被投诉。

而表姐的一个老乡,在工厂做事,虽然辛苦,但是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还不错。

于是,表姐便对小江吐槽说,要不是她建议自己去送外卖,可能攒到的钱比现在还多。

这时候,小江才明白莫言说过的那句话:

不要去给人提建议,也不要去给亲戚朋友出谋划策,对了别人不会感激你,错了反而会全怪你。

心存善念固然很好,但需要懂得时机和分寸。

当你强行介入他人的因果,背负他人的命运,到头来,损耗的只有自身。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不要介入他人的因果

放下拯救欲,不要“太圣母心”

在心理学上,将“期待用爱感动另一半”“对方越可怜就越在感情上激发出照顾对方的冲动”“特别容易被情绪低落或身世坎坷者吸引”的现象,叫作“圣母情节”。

有圣母心的人,大多都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拯救别人。

一位网友说,她从小父亲离世,作为家里的大女儿早早辍学,外出务工。

最初,她在餐厅做服务员,因为手脚麻利又爱帮助别人,很快就得到了老板的赏识。

后来店里来了一个男生,比她小5岁,老板为了让男生尽快适应工作,就让她来带这个男生。

男生嘴巴很甜,但是干活一般,她总觉得自己是师傅应该多干一点,于是便经常帮助这个男生。一来二去,一起工作几年后,男生竟然向她表白了。

两个人很快便开始谈婚论嫁,为了让男生觉得有面子,买房的钱都是她出的,但是房产证写了两个人的名字。

婚后她便怀孕了,因为休假,只能暂停工作,也就没有了经济来源。男生一下子接受不了,开始觉得她矫情、花钱,两个人产生了不少矛盾。

最困难的时候,她三年没有买过新衣服。后来说服自己继续过下去的理由是怀了二胎,她希望用孩子来唤醒丈夫的责任心。

没想到,二胎还没出生,丈夫就出轨了。

离婚时,房子卖了,钱被丈夫拿走一半,她自己带着两个孩子生活。

有人总结圣母型人格的特征:永远把友善作为自己的第一行为准则,即使受到委屈也是如此。

但是,任何关系的本质都是一种交换。当你在某一段关系中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馈时,就应该及时止损。

过度的付出,只会让你陷入一种自我感动的幻想中,而对方不会为此感激你半分。

所以,你可以去爱一个人,但前提是先爱护好自己。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不要介入他人的因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