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实故事:我们村里的苦命人,三年间,一双儿女相继离世

 梦回乡关 2024-05-25 发布于浙江


我们村小南河北岸住着一户人家,老两口,当村的闺女,女婿是山沟里来的,也不算倒插门,只是男方到女家住。

老两口年岁都不小了,都到了“人到七十古来稀”的年纪,年轻时都吃过苦受过罪,是从苦日子中熬过来的。

原本他家是个幸福之家,有儿有女,儿子是亲生的,女儿是后来领养的。

在那计划生育年代,当时提倡一对夫妇只准生育一胎,一些有工作单位的人要求更严。男主人贾满瓮在县机械厂上班,生了头胎后,不能再生二胎。百分之百的在职人员不敢逾越红线,若计划外生育,必遭单位开除并罚款。所以,生了头胎儿子后,隔了五六年,计划生育抓得不太紧时,又抱养了个女儿,也算儿女双全。

在那个年代,家里有个在外挣钱的,光景都过得去,比一般庄户主日子好过。

贾满瓮妻子——我村闺女丁巧姐,也是个能干的主,不怕脏不怕累,除抚养两孩子外,起早贪黑扑在地里园里。

小子闺女的学习都不咋优秀,小子只上到初中就回到家里,先是跟着一个亲戚跑车,干了几年后,自己考了个A本,买了台车,也跑起了运输,几年下来,手里赚了几十万。

当年年轻人说媳妇还较好说些,不像现在彩礼要得那么多,还得有车有房有存款,那时差不多的人家都能说上个媳妇。

小子二十三岁那年,有媒人上门提亲,姑娘是当村的,彼此家庭都熟悉,甭打听,不长时间就结婚了。

闺女上到高中,没能考上大学,也回家务农。妹妹比哥哥结婚晚了五六年,婆家也是当村的。

哥哥结婚后,四五年间,先生了儿子,隔两年又生了女儿。妹妹结婚后,第二年生了个小子,因娘家是本村的,离得近,有事没事,常抱着孩子回家看看,特别是过年过节,两家聚在一起,摆上一大席,儿孙满堂,孙子孙女外孙绕膝,贾满瓮老两口满心欢喜,其乐融融,甚感满足幸福。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就在前年,头一晚上朋友相聚,贾满瓮儿子喝了酒,第二天清早出车,两大车相撞,当场被撞死,车毁人亡。后经当地交警勘查,判定儿子是酒驾,应负全责。

贾满瓮老两口白发人送黑发人,哭得死去活来。人常说人生三大悲剧: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老人丧子,会导致老人失去生活下去的希望,使老人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和情感上的痛苦。

埋葬儿子后,贾满瓮老人一个礼拜没出过门,老伴丁巧姐在床上整整躺了七天,不吃不喝,从前150多斤的身板,七天瘦去了30多斤,瘦成了干柴架。


去年,还没歇停一年,女儿又患上极严重的病症,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

去冬腊月,女儿怀孕时感到上身不舒服,到医院检查,诊断出乳腺癌。医生建议,要么立刻不要这个孩子,要么将病灶切除,阻止病情加重。

女儿很是为难,医生的建议她一个也听不进去。一是她死活不愿意做流产,她感觉到宝宝在她肚子里已经有了知觉,她下不了决心去伤害这条还没出世的生命。二是她知道若切除病灶,必须将整个乳房切除,那宝宝出生后,自己就成了不完整的妈妈了,喂养宝宝也将有所影响,她十分地不情愿。

丈夫央求她说:“亲爱的,算俺求你了,哪怕这个宝宝不要了,我也不能没有你呀。”

“屁话,宝宝也是条生命,我不能拿宝宝的生命换我的生命!”

公婆也开导她:“孩子,你要听话,咱先治病,你还年轻,等病好了,过几年咱再生。”

她依旧不听。

丈夫见劝不动,就跑到岳父岳母家,把这事告诉了岳父岳母。贾满瓮老两口一听这事,惊出一身冷汗,心里慌慌地,立刻随女婿来到闺女家。

母亲苦口婆心地劝女儿说:“闺女,咱还没三十,你可得知哪轻哪重,咱不能因小失大,你不能舍下我们老两口和你四岁的儿子不管不顾呀!”

老父亲老泪横流地接话说:“你知道,你哥哥去年出车祸刚没,我和你妈往后全指望你呢,我们不能没有你呀。”

无论亲人们说什么,她都没听,为了肚子里的宝宝能够享受阳光,享受人间温暖,她甘愿舍去自己的生命。宝宝出生刚六个月,她就笑着走了,永远离开了人世。

送葬那天,满街筒子的人没有一个不落泪的,有的大姑娘小媳妇哭出了声,她走得太年轻了,一朵鲜花刚刚开,还没有接受到阳光多少温暖,没享受到多少人间的幸福,就这样撒手人寰,怎不叫人痛心?怎不叫人落泪?

贾满瓮躺在闺女灵前满地打滚,几个人拉都拉不起来。老伴丁巧姐被乡亲们强抬到床上,已断了好几回气。

乡亲们也想不通,贾满瓮老两口的命怎么这么差,三年间死了一双儿女,今后这日子可怎么过?

半个月后,老两口才偶尔出门。贾满瓮走路摇摇晃晃,谁问话他也不语。老伴看人两眼直勾勾的,熟人碰面,她也像不认识似的。看上去,老两口像两个呆傻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