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鉴赏辞典》第八百五十八首《无题二首(其一)》(李商隐)

 shineboy1 2024-05-25 发布于加拿大

图片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九

 无题二首(其一)

【晚唐·李商隐·七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拼音版

wú tí èr shǒu ( qí yī )

无题二首(其一)

zuó yè xīng chén zuó yè fēng , huà lóu xī pàn guì táng dōng 。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shēn wú cǎi fèng shuāng fēi yì , xīn yǒu líng xī yī diǎn tōng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gé zuò sòng gōu chūn jiǔ nuǎn , fēn cáo shè fù là dēng hóng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jiē yú tīng gǔ yīng guān qù , zǒu mǎ lán tái lèi zhuǎn péng 。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图片

[作品介绍]


《无题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第一首为七言律诗,着重抒写相爱而受到重重阻隔不能如愿的怅惘之情。首联交待时间和地点,即昨夜身处星辰高挂的静谧幽深的夜空下;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颈联写送钩射覆酒暖灯红之乐,衬托出萧索孤独之情绪;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自叹事业无成而身不由己。第二首为七言绝句,写的是诗人追忆对一位女子的无限爱慕之情,在内容上是对第一首的补充说明。诗人在对爱情的表达中,也隐约透露出身世的感伤。这组无题诗感情深挚缠绵,意象错综跳跃,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抒写心理活动方面尤为出色,历来脍炙人口,堪称千古佳作。

图片

[注释]


⑴“昨夜”句:《尚书·洪范》:“星有好风。”此含有好会的意思。星辰,众星,星之通称。
⑵画楼:指彩绘华丽的高楼。一作“画堂”。桂堂:形容厅堂的华美。
⑶灵犀:犀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白线贯通上下,借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和暗通。
⑷“隔座”二句:邯郸淳《艺经》:“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校胜负。”隔座送钩,一队用一钩藏在手内,隔座传送,使另一队猜钩所在,以猜中为胜。分曹,分组。射覆,把东西放在菠盖物下使人猜。《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
⑸嗟(jiē):叹词。听鼓应官:到官府上班,古代官府卯刻击鼓,召集僚属,午刻击鼓下班。
⑹走马:跑马。兰台:秘书省的别称。《旧唐书·职官志》:“秘书省,龙朔(唐高宗年号)初改为兰台。”当时李商隐在做秘书省校书郎。类:类似。转蓬:指身如蓬草飞转。《坤雅》:“蓬,末大于本,遇风辄拔而旋。”转,一作“断”。

图片

  [译文] 


其一
昨夜的星空与昨夜的春风,在那画楼之西侧桂堂之东。
身虽无彩凤双翅飞到一处,心却有灵犀一点息息相通。
隔着座位送钩春酒多温暖,分开小组射覆蜡灯分外红。
叹我听更鼓要去官署应卯,骑马去兰台心中像转飞蓬。

图片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用典太多,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年)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赏析


对这组诗的创作契机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君臣遇合之作,有人说是窥贵家姬妾之作,还有人说是追想京华游宴之作。而主流意见是看作恋情诗、怀人诗。据诗意看,诗人所所怀想的对象可能是一位贵族家女子。赵臣瑗《山满楼唐诗七律笺注》认为“此义山在茂元家,窃窥其闺人而为之”,冯浩也认为此诗“因窥见后房姬妾而作”。又据诗中“走马兰台”看,此诗可能作于李商隐任秘书省校书郎的开成四年(839)之后。

整体赏析
这是有作者自己直接出场的无题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其中第一首无题诗(“昨夜星辰昨夜风”)历来脍炙人口。
第一首开头两句由今宵情景引发对昨夜的追忆。这是一个美好的春夜: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空气中充溢着令人沉醉的温馨气息,一切都似乎和昨夜相仿佛。但昨夜在“画楼西畔桂堂东”和所爱者相见的那一幕却已经成为亲切而难以追寻的记忆。诗人没有去具体叙写昨夜的情事,只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的点染,画楼桂堂的映衬,烘托出一种温馨旖旎、富于暗示性的环境气氛,让读者自己意会。“昨夜”复迭,句中自对,以及上下两句一气蝉联的句式,构成了一种圆转流美、富于唱叹之致的格调,使得对昨夜的追忆抒情气氛更加浓郁了。
三、四两句由追忆昨夜回到现境,抒写今夕的相隔和由此引起的复杂微妙心理。两句说,自己身上尽管没有彩凤那样的双翅,得以飞越阻隔,与对方相会,但彼此的心,却像灵异的犀角一样,自有一线相通。彩凤比翼双飞,常用作美满爱情的象征。这里用“身无彩凤双飞翼”来暗示爱情的阻隔,可以说是常语翻新。而用“心有灵犀一点通”来比喻相爱的双方心灵的契合与感应,则完全是诗人的独创和巧思。犀牛角在古代被视为灵异之物,特别是它中央有一道贯通上下的白线(实为角质),更增添了神异色彩。诗人正是从这一点展开想象,赋予它以相爱的心灵奇异感应的性质,从而创造出这样一个略貌取神、极新奇而贴切的比喻。这种联想,带有更多的象征色彩。两句中“身无”与“心有”相互映照、生发,组成一个包蕴丰富的矛盾统一体。相爱的双方不能会合,本是深刻的痛苦;但身不能接而心则相通,却是莫大的慰藉。诗人所要表现的,并不是单纯的爱情间隔的苦闷或心灵契合的欣喜,而是间隔中的契合,苦闷中的欣喜,寂寞中的慰安。尽管这种契合的欣喜中不免带有苦涩的意味,但它却因身受阻隔而显得弥足珍贵。因此它不是消极的叹息,而是对美好情愫的积极肯定。将矛盾着的感情的相互渗透和奇妙交融表现得这样深刻细致而又主次分明,这样富于典型性,确实可见诗人抒写心灵感受的オ力。
五、六两句乍读似乎是描绘诗人所经历的实境,实际上是因身受阻隔而激发的对意中人今夕处境的想象。送钩、射覆,都是酒宴上的游戏(前者是传钩于某人手中藏着让对方猜,后者是藏物于巾盂之下让人猜,不中者罚酒)。在诗人的想象中,对方此刻想必就在画楼桂堂之上参与热闹的宴会。宴席之上,灯红酒暖,觥筹交错,笑语喧哗,隔座送钩,分曹射覆,气氛该是何等热烈!越是阻隔,渴望会合的感情便越热切,对于相隔的意中人处境的想象便越加鲜明。“春酒暖”“蜡灯红”,不只是传神地表现了宴会上融怡醉人的气氛,而且倾注了诗人强烈的向往倾慕之情和“身无彩凤双飞翼”的感慨。诗人此刻处境的凄清寂寞自见于言外。这就自然引出末联的嗟叹来。“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在终宵的追怀思念中,不知不觉,晨鼓已经敲响,上班应差的时间要到了。可叹的是自己正象飘转不定的草,又不得不匆匆走马兰台(当时诗人正在秘书省任职),开始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这个结尾,将爱情间隔的怅惘与身世飘的能融合起来,不但扩大了诗的内涵,而且深化了诗的意蕴,使得这首采用“赋法”的无题诗,也像他的一些有比兴寓托的无题诗一样,含有某种自伤身世意味。
李商隐的无题往往着重抒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事件与场景的描叙常常打破一定的时空次序,随着心理活动的流程交错展现。这首诗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当典型。起联明写昨夜,实际上暗含由今宵到昨夜的情景联想与对比;次联似应续写昨夜,却突然回到今タ相隔的现境;颈联又转为对对方处境的想象,末联则再回到自身。这样大幅度的跳跃,加上实境虚写(如次句)虚境实写(如颈联)等手法的运用,就使得这首采用赋法的无题诗也显得断续无端,变幻迷离,使读者感到困惑了。其实,把它看成古代诗歌中的意识流”作品,许多困惑和歧解原是不难解决的。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运势十分自然流畅,但如果定要深究诗里说的具体的事情,便又有了好多种想象且个个都合情合理。叶嘉莹说,诗是显意识活动,词则是隐意识的。李商隐的无题诗近乎词的情境,在工整的诗歌格式下抒发的是一种词所擅长的隐约难言的显意识表达。单看这首无题诗,全诗在哀婉凄凉的乐调下有一种似解非解的感觉,既像是写给不能长久相伴的恋人的,又像哀叹君臣遇合,却似乎没有这么世俗,这就是李义山无题诗的妙处所在。
第一首七律确实是很出色的爱情诗,而其内容是通过第二首七绝补充说明的。第二首无题诗(“闻道阊门萼绿华”),开篇用女仙萼绿华的典故。《零陵县志》:“秦萼绿华,女仙也,以晋穆帝升平三年,降于羊权家。自谓行道已九百年,授权道术及尸解药,亦隐影化形而去。好事者比之九疑仙人萼绿华。”后面“秦楼客”用萧史典故,显言己之为爱婿身份。诗人说的是吴宫苑内花,当然不会是花园里的花卉植物,而是如花似玉的美女。诗人用这些典故是说,没想到两个人身份隔着那么大的差异,而他却能像萧史那样在参加盛宴之后,居然可以窥见吴王深宫之内最美的那一朵花。
这一首绝句的用典和寓意,其实应该是非常明确的。是说的自己想也不敢想的一段情感经历,那个身份无比高贵,却又无比美丽的女子是诗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是因缘际会,命运弄巧,他们终于在一场盛宴里相会,而且目光之间“心有灵犀”,身份卑微的诗人竟然可以走入她的内心,触碰到她目光里的灵魂,并最终和她一起度过那样美丽那样欢乐的夜晚。诗意中既有寓慨,又有艳情,但主要还是表达男女之间心心相印的恋情。
这组诗在艺术上有极高的价值,尤其的第一首七律,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远迈前人的,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类无题诗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名家点评
明末清初·钱谦益:此追忆昨夜之景而思其地,谓身不能至,而心则可通也。“送钩”、“射覆”,乃昨夜之事。嗟余听鼓而去,迹似转蓬,不唯不能相亲,并与画楼、桂堂相远矣。(《唐诗鼓吹评注》)
明末清初·吴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乃是具文见意之法。起联以引起下文而虚做者,常道也;起联若实,次联反虚,是为定法。(《围炉诗话》)
明末清初·冯舒:妙在首二句。次联衬贴,流丽圆美,“西昆”诸公一世所效。(《瀛奎律髓汇评》)
明末清初·冯班:起二句妙。(《瀛奎律髓汇评》)
清·胡以梅:此诗是席上有遇追忆之作。妙在欲言良宵佳会,独从星辰说起……凌空步虚,有绘风之妙……得三四铺云衬月,顿觉七宝放光,透出上文,身远心通,俨然相对一堂之中。五之胜情,六之胜境,皆为佳人着色。且隔座分曹,申明三之意;送钩春暖,方见四之实。蜡灯红后,恨无主人烛灭留髡之会。闻鼓而起,今朝寂寞,能不重念昨夜之为良时乎?(《唐诗贯珠》)
清·钱良择:义山无题诗,直是艳语耳。杨眉庵谓托于臣不忘君,亦是故为高论,未敢信其必然。(《唐音审体》)
清·屈复:一二昨夜所会时地。三四身虽似远,心已相通。五六承三四,言藏钩送酒,其如隔座;分曹射覆,唯碍烛红。及天明而去,应官走马,无异转蓬。感目成于此夜,恐后会之难期。(《玉谿生诗意》)
清·程梦星:盖叹不得立朝,将为下吏也。(《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
清·纪昀:观此首末二句,实是妓席之作,不得以寓意曲解。义山“风怀”诗,注家皆以寓言君臣为说,殊多穿凿。(《瀛奎律髓汇评》)
清·黄叔灿:诗意平常,而炼句设色,字字不同。(《唐诗笺注》)
清·邹弢:此诗自炫其才,述眼前境遇,笔情飘忽。(《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佚名

图片

赏析


     这首诗是《无题二首》中第一首,为七言律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着重抒写两人明明相爱而受到重重阻隔不能如愿的怅惘之情。首联交待时间和地点,即昨夜身处星辰高挂的静谧幽深的夜空下;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颈联写送钩射覆酒暖灯红之乐,衬托出萧索孤独之情绪;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自叹事业无成而身不由己。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以曲折的笔墨写欢聚的时间和地点。首句写道:”昨夜星辰昨夜风.”意思是说,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这是写时间,也是写了环境。可以说,就是在星辰漫天的夜晚,突然有吹起了风。真可谓平静中的不平静。在艺术上,词人借助了反复(形成了句中对)手法,使“昨夜”反复出现,不但回环往复,强调了时间,而且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美。

  接着写道:“画楼西畔桂堂东。”“画楼”和“桂堂”: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往往借来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此代指富贵人家。意思是说,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这是讲的地点。可以说,诗人在此并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美好的环境——画楼西畔、桂堂之东——来烘托了聚会的地点。这样,不但为写人物营造了美好的环境,而且也展示了聚会的不同寻常。

  颔联写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总得来说,主要写了今日的相思之苦。如今,诗人与意中人分处两处,不能相见,苦恼与痛苦,寂寞与相思凝聚心头。上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自己只是希望身上长着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飞到爱人身边。

  下句“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我们的心意就如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了。“身无”与“心有”可谓是外内的矛盾统一。这内外矛盾的同统一,恰是相思的苦恼与心融合的表现。诗人借“灵犀一点通”来比喻与自己爱人心心相印,不但形象,而且含蓄生动。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审美赏析

  颈联写道“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分曹”:分组。“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个人的手中,令人猜。“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诗人在这里借“分曹和射覆”来表现了会时的热闹。在宴席上,人们玩着隔座送钩、分组射覆的游戏,觥筹交错,其乐融融。诗人在此着力描绘宴会的热闹,实际上是用来衬托诗人的寂寥感。

  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在此诗中,诗人的情感运势十分自然流畅,但如果定要深究诗里说的具体的事情,便又有了好多种想象且个个都合情合理。叶嘉莹说,诗是显意识活动,词则是隐意识的。李商隐的无题诗近乎词的情境,在工整的诗歌格式下抒发的是一种词所擅长的隐约难言的显意识表达。单看这首无题诗,全诗在哀婉凄凉的乐调下有一种似解非解的感觉,既像是写给不能长久相伴的恋人的,又像哀叹君臣遇合,却似乎没有这么世俗,如此,就是李义山无题诗的妙处所在了。

佚名

图片

赏析


     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气息。句中两个“昨夜”自对,回环往复,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概。“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厅堂的东边。诗人甚至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颔联写今日的相思。诗人已与意中人分处两拨儿,“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可以飞到爱人身边。“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却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此联两句成为千古名句。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是写宴会上的热闹。这应该是诗人与佳人都参加过的一个聚会。宴席上,人们玩着隔座送钩、分组射覆的游戏,觥筹交错,灯红酒暖,其乐融融。昨日的欢声笑语还在耳畔回响,今日的宴席或许还在继续,但已经没有了佳人的身影。宴席的热烈衬托出诗人的寂寥,颇有“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凄凉。
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可叹我听到更鼓报晓之声就要去当差,在秘书省进进出出,好像蓬草随风飘舞。这句话应是解释离开佳人的原因,同时流露出对所任差事的厌倦,暗含身世飘零的感慨。
全诗以心理活动为出发点,诗人的感受细腻而真切,将一段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描绘得扑朔迷离而又入木三分。
佚名

图片

赏析


人生是一条向死而行的路,不管是天子贵胄也好,贫民庶人也罢,都再无其他归宿。死后原知万事空,生前兢兢业业、汲汲营营换得的一切,在生命的蜡烛熄灭后,都像是在坟茔前焚烧的纸钱,红红火火地燃烧一场,然后化作一缕青烟消失在苍茫的天地间。落红坠地化作春泥,人死之后白骨枯败,也不过是辽阔大地的一方土肥。
开成五年(公元840年)五月,唐文宗驾崩,其弟李炎被宦官拥立继任大统,是为唐武宗。你方唱罢我登场,新君王登基,宦官为排除异己,皇宫内自然又是一场争夺权力的腥风血雨。李党之首李德裕应诏回京任吏部尚书,王茂元被外任为陈许节度使,掌握了实权,李党就这般卷土重来,与牛党互换了营垒。
虽然李商隐自以为无党无派,但如今作为王茂元的女婿,被当作李党中人再自然不过。眼下李党得势,他这叶浮萍,也就暂时找到了可以避风的港湾。纵然不至于立即扶摇直上九万里,起码也不会被无端拆掉台阶,让他猝不及防地双脚踩空。
李商隐先是入了王茂元的陈州幕府,以华辞丽藻的骈文技巧为岳父效力。趁着顺风顺水的好时机,数月之后,即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他如愿以偿通过吏部书判考试,官授秘书省正字。走过四季霜华,看过人生起承转合之后,面对拔萃超群,他淡然了许多。况且是沉是浮,是悲是欢,还要等时光来定夺。
三年之前,他为秘书省校书郎,属九品上阶;三年之后,他为秘书省正字,属九品下阶。用三年的时光,重塑当年的辉煌,不但未能更上一层楼,就连原点都望尘莫及,这不由得他暗自苦笑。黄庭坚曾有诗云:“正字不知温饱未。”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何以谈延续家族书香,那兼济天下的理想抱负更成了妄想。
但无论如何,至少他还在中央政府的朝官谱系之内,凭着扬芳飞文的才华,再顺着李党这股上升势头,他由秘书入翰林,再由翰林入相也不无可能。而且,秘书郎掌管皇家图书经籍,诗书一卷,清茶一盏,便是日常工作,与李商隐品性甚为相合。闲暇时,与交好的友人饮酒斗诗,生活倒也安逸自在。
生活顺遂,爱情也就有了生长的土壤,即便最终抵不过分袂的洪流,但谁又能否认相遇的意义。翻看李商隐这段时日写下的诗歌,虽隐隐透着些许惆怅,然而那些刻骨的追忆,已化为生命的感动。
无题二首(其一)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世间最奇妙的两件事莫过于:人所不知道的东西,并不代表它不存在;人所知道的,有时又难以言说。故而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李商隐用一系列无题诗说:诗可诗,非常诗;情可情,非常情。在他的这类辞藻华美的谜题面前,语言常常苍白无力。但对于解谜的热衷,似乎是人类的天性。古代文人雅士喜欢以字谜和诗谜醒酒找乐,平民百姓则对一年一度的元宵灯谜会大有期待。
大家对造谜和解谜的热衷,投射到文学上更是丰富多彩。撇开那些简单明了的藏头诗、咏物谜不算,意向所指颇为丰富的诗词更是有着扑朔迷离的不定解,真可谓是“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因为李商隐的无题诗写得隐晦曲折、雾霭朦胧,千百年不仅魅惑不减,反而任由他一再将我们带往装饰着精美漆画的楼阁以西,以桂木作为椽柱的厅堂以东。
这也许是酒酣耳热、夜宴正欢时,设宴主人的院落中一个树影摇曳、远离喧嚣的清幽之地。这样旖旎的氛围难免让人产生微醺的联想,进而期待诗人向我们讲述在那个凉风泠然、春风沉醉的夜晚发生的故事。但读者并未如愿以偿,他只愿扮引路人,拒绝当解说者。借由华丽意象的指引,我们可以轻易地在李商隐内心的秘密花园中徘徊,尽情猜测和附会那些缱绻的景致,却也只能如此而已。诗人藏匿了仅供自己回味的真实细节和微妙情感,也许不便让人得知,抑或舍不得与人分享。
故而,当我们还在拼凑诗人的浪漫故事时,这位在酒席上微醺的秘书郎,并没有停下来等我们,而是笔锋一转,自顾自地在颔联中写下了相思的诗行。人们尚未搞清楚诗人念想之人究竟是何方神圣,但也许是因为他有意无意地隐藏了相思对象,这种追忆反而更为纯粹和宽广,也更能引起普遍共鸣。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双和一单的对比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李清照的哀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最终落足于“闲愁”,对于和丈夫分居两地却感同身受的遥想固然使她得到短暂的快慰,然而浓云般的愁绪还是在片刻阳光之后再次聚拢。李商隐却不一样,他虽然恨自己身上长不出凤凰般的五彩羽翼飞到爱人身边,却很快从内心深处获得了感召和启示:因为相知之深,彼此的默契早就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
李商隐从痛苦中熬制出甜蜜,从寂寞中煎酿出期待,将相思的苦恼和心心相印的慰藉结合得天衣无缝,描摹出情致正浓却又不能继续相守的恋人间那种撩人心魄的痴缠。而从陈旧典故中走出来的“灵犀”,自此更成为两心相印的绝佳代表。
诗人并未直言那场情事,也未曾道明所思女子,但这又何妨呢?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秘境,仅仅向众人展露一角就已足够品味半生。世间本不存在唯一,又何必汲汲寻找扼杀绮丽想象力的“确定性”,美的感受就是最大的恩赐,正如梁启超所说:“李商隐的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但我觉得他美。”这已经足够。
诗人由婆娑的树影下,走回宾客众多、觥筹交错的客堂后,两人独处的曼妙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但所有的感受也就瞬时淹没在嘈嘈切切的喧嚣之中。宴席一如既往地热闹,人们行酒令划拳,玩着隔座送钩、分组射覆的古老游戏。“酒暖”和“灯红”更捎带出醉人的春意。在夜阑静处交互心意,甚至以吻封缄过的那位女子,此时或许正风情万种地坐在席间,与众多对她钟情的男子一起畅饮。她巧笑倩兮,八面玲珑,只有不时向诗人投来的目光透着点点羞涩和纯真。
无奈,狂欢终归是一群人的孤单,而南朝的王籍更是早就道出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真谛。饮宴越是热闹无忌,诗人便越是不舍这难得的欢愉;越是贪欢,在更鼓报晓前离开的遗憾便越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晨晓到来之时爱情也便悄然落幕。一想到天亮还要去做那个无所事事的秘书郎,诗人就更加悲哀,四处飘零、居无定所的差事就像近来蓬草般的人生际遇那样令人叹息。
所有的暧昧之处,诗人当然都没有说明。我们只能列举种种臆测中的一番可能,甚至到了最后还是忍不住反问,这会不会只是一个游离的梦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滚滚红尘和种种烦恼皆由心生,然而这也许就是多情善感之人西西弗斯式的宿命。李商隐若是泉下有知,不知道会不会站在谜题之外,嘲笑诸君仍然于梦境的“当时”跌跌撞撞,步履蹒跚。
爱情本就是一个扑朔迷离的局,局外人隔岸观火,不知其内究竟如何;局内人在火海中,被烟雾呛得喘不过气。它只能体会,不可言说;只能在不经意间相遇,无法刻意去追求。于是李商隐以“无题”为它命名,用追忆守候已经逝去的美丽。
无题二首(其二)
【唐】李商隐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萼绿华本是一位仙人,曾在晋穆帝时,夜降羊权家。在此诗中李商隐将萼绿华指代为自己已经仰慕许久的貌美女子,寻遍天涯海角也未能与之相见。却不期然,在那个星光闪烁,微风轻拂的春夜,他如同在秦楼吹箫的箫史一般,居然偷偷观赏吴王苑内堪与西施媲美的娇媚之花。这一首《无题》乍然一看,好似是上一首的谜底,虽然有着意料之外的惊喜,但更多的是望而不得的惆怅与寂寞。
这寂寞,是藏在热闹里的寂寞,更是和谐外表下的暗流涌动。当初锣鼓喧天地做了秘书郎,踏进官场后,才恍然发现这里全是大戏散场后灯火尽消的冷清,甚至连爱情也不得保全。那些真实得如同梦境的遇合,温暖得令人恐慌的情愫,也唯有在清墨中化为一个个无解的谜题。如若来生可以选择,或许他会放下熙熙攘攘的名利,做一个只赏苑内花的秦楼客。
佚名

图片

赏析


《无题二首》(其一)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我们如今的很多名句都出自李商隐,可见他是多么地通人性,能够点出很多人的心声。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字词典故   “画楼“:雕饰华丽的楼房。“桂堂”:桂木所造的厅堂,华丽的厅堂。“畔pan4”:边。
赏析  李商隐说,昨夜的星辰,辉映在画楼的西畔。昨夜的风吹拂过桂堂的东边。
看来昨夜李商隐是在一个富贵人家家里度过,如此美景必有美好心情,不然如何能回味至今?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字词典故   “灵犀”:(古代传说犀牛角有白纹感应灵敏,所以称犀牛角为“灵犀”。比喻心领神会,感情共鸣。)
赏析   李商隐说,可惜啊!我们的身上没有五彩凤凰那样的一双飞翔羽翼,(不然我们就可以比翼双飞了。)可是我们的心就如同都有灵犀一般,冥冥之中似乎早有注定,很默契,一点就通。
看来李商隐和那位女子是一见钟情了,如果都有一双翅膀,他们都会如凤凰一般比翼双飞了。这里恐怕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出处了。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字词典故   “送钩“:就是“藏钩”。(古代宴会中的一种游戏,把钩在暗中传递,让人猜在谁手上,猜不中就罚酒。) “曹“:古代度量衡的一种。“分曹“:就是将大家分组的意思。“射覆“:一种酒令游戏。(“射“是猜测,“覆“是覆盖的意思;所谓“射覆”,就是在瓯、盂等器具下覆盖某一物件,让人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
赏析    李商隐说,昨晚,我们隔着座位玩藏钩的游戏,谁猜错了罚谁酒。这样的酒啊,喝起来真是春风荡漾,颇暖人心。在分组玩“射覆”游戏的时候,蜡烛的灯光映照着彼此羞红的脸庞。
李商隐玩得很开心很投入,现在回想起来,心里都还美滋滋的,依然沉浸在昨夜美好的回忆中。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字词典故    “嗟jie1”:“嗟叹”,引申歌声。(《礼记 · 乐记》:歌之为言叶,长言之也......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走马”:骑马疾走。“兰台“:就是放典籍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代的图书馆,李商隐在图书馆做过秘书。)“类”:类似,像。“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后汉书·舆服志》:“上古圣人,见转蓬始知为轮。”)
赏析  李商隐说,兴奋之余几欲高歌,不想此时听到了更鼓之声,不得不应付官职上的事去了。赶紧的,骑上马催促着马儿赶向上班的“兰台”。哎,身不由己啊,就像一根转个不停的蓬草。
关于“嗟余”,很多都翻译成叹息。事实,“嗟”在这里应该是唱歌的意思。“嗟余”:唱歌之余。《礼记 乐记》讲得很清楚,说了很长的话,还是不足以表达自己,于是就是唱歌。之前听过一位钢琴家在访谈节目中说,语言的结束是音乐的开始,意思是相同的。语言无法表达的,就用歌曲,音乐来表达。
那么从最后两句,我们可以看出,李商隐的意思是,他离开那户人家以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站在外面,久久地回味。赞叹不已,兴奋之余,几欲高歌。只是因为听到了上班的鼓声,不得不赶去上班。呵呵。
佚名

赏析


将自己的诗作题名为《无题》,实肇始于李商隐,在此之前,并不是没有《无题》诗,但那基本上都可以称为失题诗,并非无题,只是题目佚失,故后人特名之为《无题》而已。《全唐诗》收录李商隐的《无题》诗共十六首,风格大多与《锦瑟》类似,皆晦涩不可索解。私以为,李商隐写的不是身边真事,眼前真景,甚至不是很清楚的内心真感,而只是将感触的吉光片羽用艺术性的文辞记录下来而已,极难状之,更难名之。所以他不是不肯给诗下题目,而是无可作题目,非无题也,实难以为题也。
即以这首“昨夜星辰昨夜风”来说,诗人究竟想要表达的是何种含义,所要体现的是何种况味,所要抒发的是何种情感,并非空洞全无,却总似五里雾中,朦胧恍惚,难以撷取,所以历来异论也多。一种说法,此诗为李商隐偷窥某贵家姬妾而作,但明显与首联情感氛围不合;另一种说法,此诗为李商隐在盛大宴会后抒发自己仕途坎坷的落寞之感,此说后两联若可契合,但前两联却又难以说通。私以为,还是第三种说法,谓此亦与《锦瑟》同,为怀思昔日恋情而作,比较恰当。
首联云“昨夜星辰昨夜风”,诗避重复,但这里却连用两个“昨夜”,非为无因。一方面,特意形成一种反复咏叹的民歌风味,另方面,也特意突出“昨夜”二字,点明此乃过往之事。或将此“昨夜”与后“听鼓”对照来看,谓此一夜一晨,相接之事也,却大不可必如此胶着。就李商隐的诗意和惯常诗趣来看,“昨夜”未必有其实指,而只是指代过往而已。
过往“星辰”如何,“风”又如何,均不直言,任由读者体会。对句“画楼西畔桂堂东”,托出地点,从“画楼”、“桂堂”来看,当指大户人家宅邸,在楼西堂东,又见星辰,能感风吹,则非会于室内,此明言幽会也。男女两情相悦,幽会之际,则不管星辰如何,都会觉得璀璨,不管风大风小,都会觉得清新,故星辰如何风又如何,正不必冗言。
颔联是千古佳对,身无双翼,是言不能同飞,则可见此段恋情不为世俗或礼教所容,难有结果,或谓此指李商隐偷恋某大家姬妾,此说可通。但虽然不能双宿双飞,二人却心意相通,如同灵犀一线,则恋慕之深,情感之浓,便由此比喻而委婉道出。尾联再言自己听闻最后一通暮鼓即被迫归去,前往官衙应卯,由此而与爱人相别,慨叹自身虽在兰台,但宦海沉浮,如同转蓬一般,是表现自己因功名而不得与爱人长聚之无奈和凄怆。
此三联一以贯之,都可勉强说通,历来认为最不可解的是颈联。于幽会与分别之中,突然插入宴会情景,且“隔座送钩”和“分曹射覆”都言酒令,又嫌重复,究竟是何意趣呢?此即“偷窥贵家姬妾”之说的由来,但场景如此清晰,又似厕身其中,而不似偷窥。此联繁盛红火,与“转蓬”恰成对比,也即“抒发自己仕途坎坷的落寞之感”说法的因由,但前两联云幽会,这里又接宦途坎坷,分明有割裂之感。
只能说,李商隐所写的只是自己零星片段的回忆罢了,他注重的是回忆时的感触,故不必将之连缀成为一体。对于此盛大宴会,私以为当与李商隐恋慕、思念之女子的身份、来历,以及两人相遇相会的场景、故事相关,因为对于诗歌背景的资料实在欠缺,故而只能暂且存疑了。
佚名

图片

赏析


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回忆昨夜在一富贵人家后堂的宴会,表达了他与心爱的人在席间相遇却又受人阻隔,无法靠近,一诉心声的惆怅和怀想。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根据首联所写内容我们可以猜测到,大概是今夜的景色,勾起了诗人对昨夜在宴席上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今夜星光闪耀、和风习习,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花香,一切好像都和昨夜在富贵人家后堂宴饮时的景色一样,但席间和心爱的人相遇的情景却再难以重现,只能在梦中追忆了。诗人开篇没有直接写昨夜宴席中和意中人相遇的情景,而是用今天的星辰和风、画楼桂堂的外部景物,烘托出昨夜柔和幽美的氛围,语句华美流丽,读来朗朗上口,充满诗情画意,把读者带入了温馨浪漫的回忆中。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写诗人此时对爱恋的人的思念之情。此时,自己虽然没有彩凤的双翅,飞到爱恋的人身边,但相信两人的爱恋之心应该像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映成辉,传达的是间隔中的默契和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安慰,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惜和自信。这两句比喻新奇妥帖,细腻深刻,充分展现了诗人微妙而矛盾的心理感受。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颈联具体写昨夜和意中人共度家宴的场景,其中流露了诗人失落怅惘的心情。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上,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嬉笑喧闹,场面热闹非凡,令人陶醉。“春酒暖”和“蜡灯红”,既传神地描绘出宴会上热烈融洽的欢乐氛围,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红润娇美的面容,彼此的惺惺相惜,真有种酒不醉人人自醉之感。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诗人回忆今晨离席的情景。昨夜的欢宴一直持续到天明,楼内的音乐还没有停息,楼外召集官员的鼓声已经响起,诗人感慨自己就像是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又一天枯燥乏味的工作生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和席上爱恋的人相见了。绵绵神情,缠绵悱恻,而恋情阻隔使诗人怅惘并因此引起他对身不由己、身世沉沦的感慨,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美流丽的回忆中蕴含着沉郁悲怆感伤。
这首七律表达情感真挚缠绵,语言流丽圆美。诗人把对身世的感慨融进艳情中,用华丽美好的艳遇情景反衬自己困顿失意的心情,创造了唯美婉丽的优雅意境。
佚名

图片

赏析


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朦胧、隐晦,表达含蓄、委婉,因此,学界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评析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首“无题诗”,有人认为是政治诗,也有人认为是爱情诗。但从内容来看,似乎更像一首情诗。诗人追忆了昨夜贵家晚宴上,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即分开的情景。其中似乎也包含着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首联追忆昨夜席间欢聚的美好时光,交代时间和地点。诗人并未直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情致。
颔联抒写对意中人的思念,着重表现对爱情的理解与体验。彩凤比翼双飞,是美满爱情的象征;犀牛角的中央有纹理贯通两端,故又称通犀,诗人以此比喻双方的心灵相通,情意契合。此联包含着深厚的哲理意味,历来为世人所传诵。“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
颈联重点描绘昨夜热烈欢快、酒暖灯红的宴会场面。送钩、射覆都是古代酒宴上的游戏。送钩,也称藏钩,是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暗示出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
尾联回忆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应官”也就是应付官差,包含无可奈何之意。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蓬”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飘转,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飘零的生活。这两句诗从字面看,是诗人参加完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诗人暗叹这种生活仿佛蓬草之飞转,这个比喻中隐含着诗人怀才不遇、自伤飘零之感。
全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
佚名

图片

赏析


李商隐《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大约写于开成四年(833)诗人在长安做秘书省校书郎的时候。对于诗的内容,历来解说纷纭,但从诗中明显描写的生活内容来看,似是诗人有所爱慕,和这个人心息相通,却不能在一起的情形。
诗的内容是追忆昨夜所参加的一次盛大的富贵人家后堂宴会。首联二句写宴会的时间、地点。起句轻笔烘染,“昨夜”重迭,句中自对,极富咏叹情调。星辰好风,渲染良夜气氛,是时间; “画楼西畔”、“桂堂”之东,乃盛宴良会之所。颔联二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设喻新颖巧妙,措辞圆转流丽,说彼此虽不能相亲相接效彩色凤凰双双飞舞,心则可以如灵犀一线,相通相应,用形象的比喻抒发了对于意中人的一往情深。灵犀,指犀牛角,传说犀牛是灵异之兽,角上有条白纹,从角端直通大脑,感应灵敏,因此称灵犀。这里借喻彼此心意相通,二句遂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颈联写宴会上的热闹场面。送钩,将钩藏于手中叫人猜的游戏。相传汉武帝的钩弋夫人,少年时两手拳曲,武帝亲自给她掰开,得一玉钩,她的手便伸展开了,从此出现了送钩的游戏。分曹,分队;射,猜。射覆,将东西放在盆下面让人猜的游戏。送钩、射覆,酒暖灯红,觥筹交错之间,双方目成心会情之可想。尾联则写晨鼓催人,不得久留,走马应官,赴职兰台,不禁有身如转蓬之叹。
这首诗分别描写两种情况,前六句写“昨夜”参加盛宴,流露出强烈的艳羡之情;末二句写拂晓听鼓应官,抒发身如转蓬、困顿失意之慨。中间二联,颔联实境虚写,颈联又虚境实写。从而,在对照与映衬之下,将自己的怅惘情怀表现得十分强烈。
佚名
图片
图片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