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将军之七十八:徐裴二姓名将数量全国第26-27:18人

 启我东疆 2024-05-25 发布于黑龙江

中华将军之七十八:徐姓名将数量全国第26名:9人

者zjw按:国2   唐1    北宋1    金1    南宋1   

                   六明1      清2       共9人 

排名  姓名        生死年        出生地                        战績  任职   结局 

一、三国2

1=-  徐晃(169—227年),字公明,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历史上姓徐的名人之一。徐晃早

      年跟随杨奉征战,并说服杨奉护送汉献帝东归洛阳,受封都亭侯。后来,归顺曹操,跟

      随曹操参与过各类大大小小的战役,有徐州之战、官渡之战、攻打冀州、白狼山之战、

      南郡之战、渭南之战、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重大战役,屡立功勋,为魏国立下过汗

      马功劳。在樊城之战中,徐晃率军击退关羽,又紧随关羽展开追杀,并趁机连破关羽

      十重围堑,彻底解除了樊城之围。因为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

      山西杨郡  杨奉部将、归附曹操;作战有谋、降服易阳韩范。曹营五良将之一,官渡之

      战中截烧袁军粮草数千车,保证了曹军的胜利。他的武力颇有蹊跷,能跟许楮战50

     合不分胜负,也能与箭伤将愈的关羽战80回合,还占了上风,但在颜良手下却只走了

      20回合。 

2=-  徐盛。东吴战将。“江表之虎臣”第十位,与关羽、张飞等齐名,早年徐盛抗击

     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

     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

     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

     围墙,曹丕被迫退走。

二、唐1

3=-  徐世勣,字懋功,唐朝开国、开疆大将,功绩显赫,赐名李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之一。在文学作品里,徐世勣被称为“徐茂公”,是和诸葛亮一样能掐会算、足智多谋

     的神人,在真实历史里,徐世勣是一位重量级大将。早年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成唐王

     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曾破东突厥、高句丽,功勋卓著。使大唐成为东方巨龙,

     唐朝皇帝被奉为“天可汗”,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中国封建王朝从此称为“天朝

     上国”。 徐世勣死后,李治亲自为他举办丧事,下葬当天,李治到未央古城登楼送葬,

     望灵车痛哭,并命百官送到旧城西北,所筑坟墓形同阴山、铁山及乌德革建山,用以

     表彰他击败突厥、薛延陀之功。武则天称帝时,李勣之孙李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将

     李勣削爵,并刨坟掘墓,棺材被劈碎,尸骨被戳。武则天死后,唐中宗为李勣追复

     官爵,并重新安葬。

三、北宋1

4   徐禧,  关键词:永乐城之战;宋神宗后期,由于西夏是梁太后和

      弟弟梁乙埋掌控朝政,西夏国民不满,而梁太后姐弟俩为了提高威望经常进攻宋朝,

     宋神宗觉得可以进攻西夏,宋五路攻夏,西夏采取坚壁清野政策粉碎了宋的进攻,徐

     禧建永乐城准备夺取西夏的横山地区(陕西北部,是西夏兵源地),但是被梁太后的

    三十万大军打败,此后宋神宗不言战事,灭夏的好形势失去了,宋神宗梦断永乐城,

     最终也抑郁而终。

四、金1

5  徐文  山东掖县   常挥巨刀50斤,所向无敌,生擒西夏一将,又破群赋杨进。擒苗傅、

       韩世绩叛贼,宋人亦疑北归之志,袭击他,他率十舰归伪齐,屡胜宋军。

五、南宋1

6  =-  徐庆。南宋抗金猛将,岳家军战将。曾参加收复襄阳六郡战役,又与牛皋等攻克随

      州,斩守将王嵩,又再战庐州,击败金齐联军。随岳飞北伐,克淮宁府,获临颖大捷。

六、明1

7=-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元末明初徐姓名将,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位列开国“六王”之首。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

     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次年,

     被任命为左相国。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此后徐达连年出兵,

     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他为

     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七、清2

8  徐骧  1858-1895  台湾苗栗  祖籍广东。领导台湾人民抗日,成立义民团和刘永福的

      黑旗军。新竹姜绍祖、苗栗吴汤兴义军配合抗日。最后决战,手持大刀冲入敌阵阵亡

9、徐永昌(1887年—1959年),字次宸,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

     上将,中原大战晋绥军的总指挥、抗战时期的军委会四巨头之一。徐永昌虽然家境贫

      寒,可是父亲却粗通文墨,在父亲的影响教育下,天资聪颖的他,也算是个读书人。

     13岁的时候他孤身投军,20岁时第一次参加作战,所在部队就将六七十人的一股土匪

     剿灭,擒获十余人。他曾和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打过,和蒋介石的中央军打过,还曾拉

     过一支队伍到黑龙江去军垦。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徐永昌被任命为军令部部长,

     与军政部长何应钦、军训部长白崇禧、政治... 【展开全部】


中华将军之七十九:裴姓名将数量全国第27名:9人

者zjw按:   一、南北朝1    二、唐8     共9人

排名  姓名        生死年        出生地                        战績  任职   结局 

一、南北朝1

1  裴 果:字戎昭,河东闻喜人(今山西.闻喜县人)。南北朝时西魏和北周的名将,

     少时慷慨有志略。魏太昌时,为平阳郡丞,骠骑大将军。 

二、唐8

2   裴 度:字中立(765-839),唐宪宗时宰相(今山西.闻喜人)。他力主消除藩镇。

     元和十二年,督师破蔡州,唐代藩镇叛乱的局面暂告结束。有“名震四夷”、

    “天下莫不思其风烈”的赞美。

3  裴 坦:唐代闻喜人(今山西.闻喜县人)。。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性简俭。子娶

    杨牧女,陪嫁多饰金玉,坦命撤去,曰:“乱我家法。”居太平里,时称“太平宰相”。 

4  裴行俭:字守约(619-682),唐代降州闻喜人(今山西.闻喜人),官至定襄道行军

    大总管。善知人,所典选偏裨类为世名将。  唐高宗时名臣。裴仁基之子。

     著有《选谱》十卷,以及《草字杂体》.

5   裴仁基,字德本。生年不详,卒于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隋河东郡(今山西省

    永济市)人。是隋末的一名战将.

6  裴寂(570—632),唐初大臣。蒲州桑泉(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位运城县西北)人。

    字玄真。为唐初大臣。隋末任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宫副监。与李渊交谊深厚,为李渊太

   原起兵策划者之一。并以晋阳宫米九百万斛、杂彩五万段、铠四十万枚支援出兵。后李渊

   进兵至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他又支持李渊称帝,唐建国后,他任尚书仆射,最为

    李渊所宠信。

7  裴炎,字子隆,生年不详,卒于光宅元年(684年)。绛州闻喜人(山西省闻喜县),

    是唐周鼎革之际的著名宰相。

8   裴耀卿(681~743),字焕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中唐时期著名政治家,官

    宰相。八岁神童擢第。弱冠授秘书省正字,俄补相王府典韱。睿宗立,转国子主簿,检

    校詹事府丞。历河南府士曹参军,进考功员外郎,除右司、兵部二郎中。开元初,为

     长安令。十三年,出为济州刺史,转宣州、冀州刺史,人为户部侍郎。二十年,副信

    安王祎讨契丹,冬迁京兆尹。二十一年,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转运史。

    二十二年,迁侍中。二十四年改尚书左丞相罢知政事,封赵城侯。天宝元年,改为尚书

    右仆射,转左仆射(一作自左仆射转右仆射)。  

9  裴光庭,字连城,生于唐上元三年(678年),卒于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绛州闻喜

    人(山西省闻喜县),裴行俭之子,开元晚期宰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