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将军之八十:梁郑袁三姓名将数量全国第31-33名:20人

 启我东疆 2024-05-25 发布于黑龙江

中华将军之七十九:梁姓名将数量全国第31名

者zjw按:一、东汉2    十六国1    隋1    唐1   宋1   清1  共7人 

排名  姓名        生死年        出生地                        战績  任职   结局

一、东汉 2

1   梁商(?-141年9月22日 [1] ),字伯夏。安定乌氏(今甘肃泾川)人。东汉时期外

          戚、将领,九江太守梁统曾孙,官至大将军,死后谥号“忠”。《后汉书》记载“

       顺帝之世,梁商称为贤辅”,但因其掌权时,梁氏一族遍布朝中,从而为他的儿子

          梁冀的专权铺平了道路。 

2   梁冀(88年-159年9月9日),字伯卓。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泾川)人。东汉

          时期外 戚、权臣。出身世家大族,为大将军梁商之子,他的妹妹为汉顺帝皇后

       (顺烈皇后)。最初为黄门侍郎,历任侍中、虎贲中郎将、越骑校尉、步兵校尉、

         执金吾。永和元年    (136年),拜河南尹,任内残暴不堪、肆意妄为。

二、十六国1

3    梁犊(?-349),十六国时后赵戍卒起义领袖。

三、隋1

4   梁睿  531-595  甘肃泾川北,数次击败北齐,拜大将军。平定益州王谦反叛,晋上柱国。

      上表劝杨坚称帝;又上平陈守边之策。久居重镇,担心新政所疑,逐还京称病,

      不与人交往 

四、唐1

5   左武卫大将军梁建方(?~669?),初唐名将。 

五、南宋1

=-  梁红玉(1102—1135年),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

    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

     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

     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后结识

     韩世忠,两人初次见面,是在平定方腊起义后的庆功宴上,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

     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世忠的正妻。

六、清1

7=-  梁化凤(1621年―1671年) 字翀天,又字岐山,号沣源,西安府长安县(今陕西

      西安小丰村)人,清代将领。顺治三年(1646年)以武进士入仕,初任山西大同阳和、

      高山卫守备、都司等军职,参加讨伐反清的大同守将姜瓖之战,冒死敢战,屡立战功,

     战后补江南芜永营参将,后迁浙江宁波副将。参加进攻张名振等反清武装,收复崇明

     岛平洋沙屿。


中华将军之八十:姓名将数量全国第32名:7人

者zjw按:    一、先秦1    二、唐2       三、明4     共7人 

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发源于河南,昌盛在浙闽台的郑姓,是中国著名大姓,是一个名人辈出、事业辉煌的家族。主要人物有:战国水利家郑国;西汉大臣郑吉;东汉经学家郑兴、郑众、郑玄;北魏书法家郑道昭;唐朝画家郑虔,诗人郑谷,任宰相者九人郑惜、郑殉瑜、郑余庆、郑纲、郑覃、郑朗、郑从谠、郑畋、郑延昌,大长和国国君郑买嗣;南宋史学家郑樵;元朝戏曲家郑光祖、郑廷玉;明朝航海家郑和(原姓马,名文和,小字三保,回族);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清朝书画家兼文学家郑燮,物理学家郑复光;民国电影编剧、导演郑正秋,词人郑文绰,吉林省政府主席郑洞国;当代林学家郑万钧,历史学家郑天挺,作曲家郑律成,作家兼史学家郑振铎,词曲研究家郑骞,电影导演郑君里。

排名  姓名        生死年        出生地                        战績  任职   结局 

一、先秦1

1=-  郑桓公(?-前771年),姬姓,郑氏,名友(受封前称王子友),周厉王姬胡少子,

      周宣王姬静异母弟,周朝诸侯国郑国第一位第一任君主,前806年―前771年在位。

      前806年,受封郑地(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伯爵,故称郑伯友。前774年,担任

      周王室司徒。前773年,郑桓公见王室多有变故,祸患将至,于是迁徙其国民到东虢国和

      郐国之间。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郑桓公与周幽王一同遇害,谥号桓,故称郑桓公。

二、唐2

2   同安郡公郑仁泰(?~663),初唐名将。

3   郑余庆(745年-820年),字居业,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唐朝宰相。

     郑余庆出身于荥阳郑氏北祖小白房,进士及第,早年曾入严震幕府,历任山南西道从事、

     殿中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库部郎中、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后以中书侍郎之职拜相,

     授同平章事,不久被贬为郴州司马。永贞元年(805年),郑余庆再次拜相,授尚书左

     丞、同平章事,因得罪权臣被贬为太子宾客。此后,他历任国子祭酒、河南尹、兵部尚

     书、太子少傅、山南西道节度使、太子少师、尚书左仆射、凤翔陇右节度使、司空,封

     荥阳郡公。元和十五年(820年),郑余庆进位司徒,并于同年病逝,追赠太保,谥号贞。

三、明4

4、郑遇霖  郑遇春之兄,相比郑遇春,其更为勇武,是先锋的不二人选,随朱元璋渡江之后,

    在攻取芜湖时战死。

5=-  郑买嗣(?—909年),汉人郑回七世孙,世为南诏清平官(即宰相)。郑买嗣曾为

     南诏重臣。乾宁四年(897年),郑买嗣指使杨登杀死南诏王隆舜,天复二年(902年),

      郑买嗣起兵杀死隆舜之子舜化贞及南诏王族八百余人, 灭亡南诏,建立大长和国。

6  郑遇春(1333-1390年),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将领,唐朝宰相郑畋之后,

     先锋郑遇霖之弟。

     至正十三年(1353年),随朱元璋攻取了铁佛冈、三汊河、大柳等寨,因功升任总管。

     至正十五年(1355年),随朱元璋渡江作战,后参与平定陈友谅。洪武三年(1370年)

     三月,朔州卫指挥副使,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

     封荥阳侯,食禄九百石。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同傅友德平定云南,封荥阳侯。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死,爵位削除。 

7=-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福建泉州

     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

     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 孝伯,

     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

    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

    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

    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

    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

    的统治  。  郑成功福建晋江安梅镇,  少年奇气,闽南举兵,立足厦门,北伐江浙。

    东南抗清,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创建明郑,世称“国姓爷”。 39岁病死。


中华将军之八十一:袁姓名将数量全国第33名:6人

者zjw按:西汉2    二、东汉2      晋1     四、明1     共6人 

排名  姓名        生死年        出生地                        战績  任职   结局 

一、西汉2

1=-  袁盎(约前200年—前150年),《汉书》称爰盎,字丝,汉初楚国人,西汉

    大臣,个性刚直,有才干,以胆识与见解为汉文帝所赏识。袁盎有较浓厚的儒家

    思想,强调等级名分、按“礼”行事,不能有僭越行为。为人敢言直谏,后因此

    触犯汉文帝,被调任陇西都尉,后迁徙做吴相。汉景帝即位,吴楚七国叛乱,袁盎

    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官拜太常,出使吴国。叛乱平定后,封为楚相。后因反对立

    梁王刘武为储君,遭到梁王忌恨,为刺客所杀。

2=-   袁安自少承袭家学,研习《孟氏易》。初任汝阳县功曹,后以孝廉获举,升为

    阴平县长、任城县令。他御下极严,能使官民畏爱。汉明帝时,屡迁为楚郡太守、

    河南尹,政号严明,断狱公平。在京畿十余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后历任太仆、

     司空、司徒等职。汉和帝时,窦太后临朝,外戚窦宪兄弟掌权,民怨沸腾,袁安不

    畏权贵,守正不移,多次直言上书,弹劾窦氏种种不法行为,为窦太后忌恨。在是否

     出击北匈奴的辩论中,袁安与司空任隗力主怀柔,反对劳师远涉、徼功万里。为此

     问题,他免冠上朝力争达十余次。永元四年(92年),袁安逝世。

二、东汉2

3=-  袁绍(?-202年6月28日 [1]  ),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

    袁老乡袁老村)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之子。袁绍出身东汉

    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

    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

    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他气度不凡,

    忠义任俠— 但犹豫少断, 坐失良机,屡违忠言,兵败官渡,呕血不止,夏天去世。 

4=-  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县)人。东汉末年地方

    军阀,司空袁逢嫡次子,太仆袁基、冀州牧袁绍异母弟。举孝廉出身,拜为河南尹、

    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拜为后将军,畏祸出奔南阳郡。初平元年(190年),

    联合袁绍、曹操等关东诸侯,联兵讨伐董卓。此后,对抗于袁绍和曹操,兵败逃亡

    九江,割据扬州。建安二年(197年),僭位于寿春,建号仲氏 。骄奢淫逸奢,横征

    暴敛,导致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受到吕布和曹操攻击,元气

    大伤。建安四年(199年),呕血而死,

三、东晋1

5=-  袁山松(?~401年),本名袁崧,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时期名士、

     史学家、音乐家,尚书郎袁乔孙,琅琊太守袁方平之子。少有才名,博学有文章,

     著有《后汉书》百篇,袭封长合侯。出任左将军、吴郡太守、湘西伯,筑沪渎垒

    (今上海市闵行区),保障官民安全,配合刘牢之征讨孙恩之乱。晋安帝隆安五年,

     兵败战死。

   四、明1

6   袁崇焕:1584-1630 ,大明抗清名将,广东东莞, 抗击清军。 毛遂自荐,关外御敌,

       力捍危疆,  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后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被崇祯凌迟处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