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龙⭕⭕⭕白糖浸液治疗多种外科病、皮肤病&白砂糖治疗压疮、下肢溃疡、烧伤等多种皮肤溃疡

 桔子洲头ABC 2024-05-25 发布于湖南

地龙白糖浸液治疗多种外科病、皮肤病

  (录自《中药大辞典》第2版)

  一、治疗急性乳腺炎

  单味干地龙30克煎服,每天1次,再取活地龙与白砂糖适量共捣烂,摊在纱布上,贴于乳房肿痛部位,每天更换2~3次。

  二、治疗中耳炎

  取肥大活蚯蚓30~40条,加入白砂糖30克,轻轻搅拌20~30分钟,纱布过滤,即成蚯蚓白糖液,先用双氧水洗净耳内脓性分泌物,擦干,然后滴药液3~4滴,最后外耳道塞一干棉球,每天两三次。

  三、治疗烧伤

  取肥大蚯蚓加入白糖(蚯蚓1份,白糖2份),用棒不断搅拌,待蚯蚓体内的黏液逐渐析出而身体萎缩时,弃去蚯蚓,则得蚯蚓白糖糊,用生理盐水洗净创面后,将糖糊涂伤处,厚度为2~3毫米,纱布包扎,3天换药1次。

  四、治疗带状疱疹

  活蚯蚓加等量白糖使其溶化,用棉棒蘸溶液涂敷患处,每天涂药5~6次,无需包扎。

  评注:

  上文所述中耳炎为五官科疾病,标题未能囊括,这里略加说明。中医治疗“脱疽”(周围血管病一类),如见下肢溃疡,有的医家喜用洋金花浸汁外洗,因洋金花含有莨菪类物质,可扩张小动脉,改善局部血运,促进溃疡面愈合。如果从中医理论来看,上述多为火热之毒为患,地龙清热、解痉、止痛,白砂糖性凉,可生肌敛疮,二者结合,利于炎症消退、疮口愈合。

  有资料记载白砂糖还被用于外伤——主要是刀斧伤后外用,其实类似记载,可谓俯拾皆是,如有人用蜂蜜珍珠膏治疗下肢慢性溃疡(臁疮)。而已故名中医赵炳南先生在其著作《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中,就用蜂蜜水、红糖水、鸡蛋清、鸡蛋黄、乳汁等调散剂外用,其实蛋黄油治疗皮肤溃疡就有良效。有人甚至引申为取白蛋白注射液外敷治疗皮肤溃疡,似亦可归于引申触类也。至于其治疗机制,说法不一,有的讲由于上述液汁里面含有促进伤口愈合的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之类。

  用地龙白砂糖浸液治疗皮肤病外科病,现代资料可谓比比皆是,除上述疾病外,广泛用于慢性皮肤溃疡,小儿腮腺炎,鹅口疮,湿疹,丹毒,固定性红斑,甚至用于外科骨折,前列腺炎,眼科沙眼与结膜炎等。其用何其广哉!唯贤者能识,达人善用,不可以污秽之物而忽之弃之!

白砂糖治疗压疮、下肢溃疡、烧伤等多种皮肤溃疡

  方一 砂糖外敷治溃疡

  (录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邓铁涛》)

  对于褥疮所致之溃疡,我比较主张用白砂糖外敷法治之,其方法是:把砂糖铺满溃疡面,并使之稍堆隆起,然后用胶布条叠瓦式封贴好,三五天后,待砂糖溶化,封贴之胶布表面按之出现波动感即可换药,再用砂糖如法敷之,直至溃疡面愈合。

  《医林改错》就有用白砂糖作药的方剂,方名“木耳散”,本方“治溃烂诸疮,效不可言,不可轻视此方。木耳一两(焙干研末),白砂糖一两(和匀),以温水浸如糊,敷之缚之”。

  方二 白糖散治疗烫伤、火伤

  (录自《祖国医学烧伤验方集》第二军医大学1959年编)

  白糖散

  主治:烫伤、火伤。

  处方:白糖一两,梅片一钱。

  制法:用砂锅将白糖炒焦黑(成块为度),加冰片研细末。

  用法:用香油调涂伤处。

  效用:涂后立时止疼,三五日痊愈。(邯郸专区卫协办事处 许近仁)

  验案:上两方系老师冀凤鸣传授,余行医20年来,每用辄效,治人无计,略举典型病例如下:

  (例一、例二是另一方“火伤膏”的验案,从略。)

  例三:沙河县赞村张某,水烫两足伤情较重,疼痛难忍,用白糖散3日痊愈。

  例四:沙河县上郑村王某之妻,因端锅失手,两下肢全部烫伤,用白糖散3日痊愈。

  评注:

  邓铁涛先生在文中还写道:广州市编的《科技动态》(1989年22期)

  曾刊载《国外用砂糖治疗术后感染》的信息:“手术后的伤口常常发生脓肿和感染,通常多用抗生素治疗,但往往产生副作用,例如菌群失调。法国巴黎比夏医院试用普通砂糖填塞患者创面,已取得明显疗效。……下肢慢性溃疡,长期难以愈合,这是由于下肢血液供给差所致。有人试用砂糖来覆盖溃疡面,同样也取得很好疗效。”法国研究人员认为:“砂糖之所以能治好溃疡,是因为糖所造成的高渗压能把创口中细菌的水分吸出,从而使细菌处于脱水状态;糖还可以阻碍细菌接近毗邻的营养物。不过砂糖疗效的这种解释还在争论中。”

  除上述介绍之外,邓铁涛先生还列举了一例白砂糖治愈下肢慢性溃疡的医案,他还认为:砂糖之作用,重点不在于抑菌,而在于给溃疡面一个营养的环境,这符合中医扶正祛邪的原则,故能生效。

  从上述两篇文章来看,白砂糖外用治疗3级、4级压疮(以前称褥疮,分别指伤及皮下脂肪组织、伤及肌肉未至骨骼)、下肢慢性溃疡(即臁疮)、烧伤(俗称汤火伤、烫伤)等多种皮肤溃疡、溃烂的疾病。古往今来治疗上述疾病,尤其是烧伤,习惯使用黄连解毒汤等方剂中的药味(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及一系列解毒、清热之品,如大黄、虎杖、地榆等。或许古代中医“煨脓生肌”这一理论可一定程度上解释白砂糖治疗烧伤的机制。

  高步营先生著的《烧伤特色疗法:煨脓生肌》一书指出:烧伤为火热之毒,自外而内迫,不同于气血凝滞之疮,在无内证的情况下,重在外治。外治之法宜遵循因势利导的原则,因此煨脓生肌就是顺应烧伤创面渗出和机体发热的病理趋势,利用调节创面的湿度与温度,促进坏死组织的腐化脱落和受损组织的再生修复,与“祛腐生肌”外治法之间的微妙区别就在于一个“煨”字,其强调的便是创面的湿度与温度。……煨脓生肌治疗烧伤的理论基础——以中医疮疡外科理论为基础,未溃以疮论治,已溃作疡善养。煨脓的本质——维护和调动机体的再生潜能,改善组织的再生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