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状物抒情的佳作-读《杨梅》

 福兴堂图书馆 2024-05-25 发布于河南

状物抒情的佳作

--读《杨梅》

鲁彦是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和散文家,鲁迅曾称他为“乡土文学的作者”,他的不少作品散发着浓郁的浙东乡土气息,《杨梅》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篇散文中,鲁彦发挥了状物的才能,对他家乡的特产--杨梅,作了生动的描写。他运用语言艺术的特殊表现力,通过生动的文学描写,既引起我们的视觉形象(奇异的形状和可爱的颜色),又引起我们触觉的感受(每一根刺平滑地在舌尖上触了过去,细腻柔软而且亲切),又刺激我们的味觉,好象领受了杨梅特有的“酸带甜”的滋味。真正做到了绘形绘色,并使我们如触其物,如食其味。作者除了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之外,还以生动的比喻,激发读者的想象,如把杨梅的“淡红”比作“娇嫩的婴儿的面颊”;把它的“深红”,比作“处女的害羞”,更显得可爱。进而又采用比较法,把杨梅的“新鲜红嫩”和“贵妃似的肉色的荔枝”相比,新鲜荔枝的肉色已经很美,而杨梅的颜色“象映着朝霞的露水”比它更为生动和丰富。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作者非但将杨梅作为一个静物来描写,而且写出杨梅的动态,写出杨梅在成熟过程中,形状、颜色和滋味的变化。莱辛在谈到诗和绘画的区别时指出:“诗人的妙技在于把可以眼见的特征化为运动。”鲁彦不但对杨梅形状作具体的描绘,而且在运动变化中写出了杨梅的美,把杨梅写活了。读这篇散文,即使没有吃过杨梅的读者,也会从作家多侧面的形象描绘中,获得立体的感受。因为人的感觉有一种通感的作用,当你通过文学描写进入带有再创作性质的艺术想象时,原有的视觉、触觉、味觉印象就会活跃起来,联想和想象成为沟通已知和未知的桥梁,从而形成鲜明的艺术形象,并获得美的享受。

鲁彦运用多种方法。对杨梅作了细致的描写以后,又用叙述的单调,生动地再现了童年时买杨梅吃杨梅的情景,进一步显示故乡杨梅的可爱。在一小节文字里作者竟连用了二十个“一”字。初看起米,似乎是“犯复”的败笔。其实不然。我们反复吟诵这一小节,就会发现它有一种特殊的语言节奏感。连用二十个“一”,构成了节奏急促的旋律,这正好表现了人们在杨梅上市时,急着买来吃的迫不及待的心情。接着作者将这种心情更加具体化了:“'好吃!好吃!’我们心里这样想着,嘴里却没有余暇说话……”鲁彦把人们爱吃杨梅的心情表现得多么淋漓尽致呀!

鲁彦对杨梅的描写,显示了他的细致的观察能力、敏锐的感受能力和高超的表现能力。但是,善于状物只不过是《杨梅》艺术特点的一个方面。《杨梅》的艺术感染力更来自于强烈的抒情。一颗小小的杨梅,浸透着作家热爱故乡的感情,正是这种美好的感情赋予杨梅以特有的艺术魅力。作家借物抒情,以情感人。从对杨梅的赞颂中,我们可以窥见作家感情的潜流。

鲁彦写这篇散文的时候,是在陕西乡下。他出生在浙江镇海,从小出外做学徒。为生活所迫,背乡离井,奔波于北京、江苏、湖南、福建、上海等地,颠沛流离,饱经沧桑。这种不安定的流浪生活给他带来极大的痛苦。散文的开头几小节,就是他的遭遇和心境的真实反映。他虽然长期流浪在外,但时时怀念着故乡,几次设法返回家乡与亲友团聚,并用自己的笔,描绘了家乡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写作《杨梅》的时候,他正在异乡的病中,怀乡和忆旧的感情便油然而生。作者从落在西北的连绵的春雨,联想到“江南的故乡的雨”,引起对故乡的怀念,又从发热口干,联想到酸甜可口的杨梅,单调如行云流水,舒展自如。但在感情的表达上,作者并不采取直抒胸臆的笔法,而是委婉曲折波澜起伏。先写“不愿回忆”,但又不能不“往复的想”,继写不许回忆,强制自己恢复铁一般的坚硬,但不可能,回忆的激流终于冲破闸门,奔流而出……这种回环跌宕的笔墨,更显出思乡之情的不可抑制。从“唉:唉,就说故乡的杨梅吧……”开始,把对故乡的恋情通过杨梅倾泻出来。“情以物兴,物以情观”,“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作者把“物”和“情”交织一起,构成了杨梅这一使人“迷醉”的形象。作品最后又从回忆的境界重返现实世界,发出“故乡离开我愈远了”的感叹,并以无法回味过去而深感遗憾;作品将现实的黑暗凄苦与回忆的纯洁美好构成对比,通过赞颂故乡的富饶和童年的纯朴,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我们顺着作家感情的潜流,反复吟诵这篇散文,会感觉到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旋律在震荡着。散文开头一段表现病中的心情,一吟三 叹,节奏舒缓,中间一段回忆童年吃杨梅的欢乐,节奏明快;最后一段,感慨万端,陷入新的思考,节奏回环往复,留下无穷的韵味。散文不同于诗歌,它不要求押韵,但优秀的抒情散文,不但有诗的意境,还可以有诗的节奏,这是散文艺术美的一种标志。著名散文家曹靖华曾经指出:“不但诗讲节奏,散文也应该讲这些”。他还引用了外国作家的这样一段话:“旋律不是诗的专用品。旋律,这是散文的基础。每个散文家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不因袭的、音乐的调子。”当然,这种旋律的构成不是单纯形式上的追求,而是抒发感情的需要。这种旋律是以情感的波澜起伏为基础的,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为目的的。

这篇散文所表现的怀乡之情是真挚而热烈的,但在离愁别绪中也笼罩着淡淡的惆怅,这是鲁彦小资产阶级感情的流露,是时代和阶级局限的表现。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的感情也有了新的变化。今天的作者,将以新的感情和笔调抒发对家乡的热爱。歌颂伟大的祖国和可爱的家乡,正成为散文创作的重要题材。在这方面,读乡土作家鲁彦的佳作,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借鉴。让我们吸取前人的经验,写出更富艺术魅力的对祖国和家乡的优美动人的赞歌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