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的诗歌(591)哲学随笔《真境漫步》生活重建(2)

 金川诗歌 2024-05-25 发布于陕西

人性与灵魂的关系

人性,是生命客观存在的生命力

既是天然的,也是客观的

因此,不能说人性是有善恶的

灵魂,是人性之上的主观作用力

是人特有的主观能动性(力量)

是用来处理群体关系,国家

以及处理人与自己,肉体与精神和谐

是对人性的管控与驾驭

当人性不会失控,与灵魂的管控有效

那么生命就会具有人性极致

当灵魂的管控失效,人性偏离其客观规律

那么就会造成人性与灵魂失衡,冲突

这就是一切苦难,痛苦,烦恼的根源

只有到达无执念境界.肉体与灵魂

人与群体,国家,世界,宇宙

才能到达和谐共融,自觉自由的状态

二〇二三年十一月十三日

人同处一个世界

但并非同处一个境界

极乐净土,是境界

保持圆明纯净

他人的污浊就无法染指

那只是他人的自我惩罚

二〇二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人生,是活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能写出来的,大都是人的想象,这就是文人活着的悲哀,活在自己的想象中,并被由此带来的痛苦无尽地折磨!

几十年来,我试图想做个文人,为了活得安乐点,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远离与抛弃。这就是我最终能去除痛苦,获得了恒定的安乐的秘密!

二〇二四年二月三日

人们说,知人知面不知心

这是正确的

其实,人就没有人心这个东西

人又怎么能去了解不存在的东西呢

人心,就是主观错觉的产物

人们一直受困与此

其实是受困于自己的主观臆造

其实是受困于他人的主观臆造

人类的整个生存环境

都是被自己的主观臆造搞得乱糟糟的

主观臆造这个东西,一直控扰着人

让人就像一直在做梦

这就是人需要觉悟觉醒的原因

因为一旦觉悟觉醒后

人的主观臆造就逐渐被去掉了

人在生活工作中就能依照生命的客观要求

不再受那个所谓的心的主导了

那时痛苦,烦恼,孤独,寂寞就自然解除了

二〇二四年三月九日

如果你用主观唯心去解释另一个主观唯心问题

那么只能继续延伸一个主观唯心问题

这不是问题本身很难解决

是你解决问题的模式选择错了

这也就是当前许多问题存在着

不但得不到解决,反而越来越乱的原因

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

其实,理只有一个,是客观存在

而不是通过人的主观唯心来阐述的

人的明智,来自于选择模式的准确

解决问题的模式选错了

只能继续延伸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

这是因为,大多数人不愿意在选择模式上进行人生时间

而更愿意轻信与盲从

世上建立自己理论模式的人太少

而更愿意采用与轻信别人的貌视权威的模式

二〇二四年三月九日

人与人的关系之所以复杂

是掺杂了太多的主观愿望与需求

人与人最佳的关系不是好友,不是熟人

不是亲友,不是铁哥们

而是人与人之间主观愿望最少的那种共存

主观愿望越少的共存之中

寻找到的那种依存关系是最牢固的

是最符合人性的根本愿望的

二〇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人性与食色的关系

人性包含了植物,动物,人的属性

食色,就是饮食与性,对于动植物

是一样的就是生命实体生长的需要

性,也仅仅是繁衍后代的需要

但是人性之中,一切物质活动

建立在饮食之上,食是物质活动的动力

而性,是一切精神,意识,思想活动的基础

也就是说,性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基础

是人精神活动的动力

这是人与动植物的区别

这是两种生命的客观力的存在

也是两种天然的生命力

二〇二三年十一月十三日

他们都是来说是非的

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是非

我来谈生命的

生命的规律只有一个,找到他

二〇二三年十一月四日

有一种具足是无缘无故的安逸()

所以处于无执念状态的人

就像活在另一个世界

与执念世界就像没有关系一样

执念之人,想进入无执念之人世界

犹如天上与人间,天各一方

但是无执念之人却与执念之人犹如近邻

你想,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温饱具足的人,要奖励干么

那么多金钱干嘛?有人说救济穷人呀

在无执念人看来,拼命挣钱,就是磨损生命

再拿挣来的钱高消费,或做慈善

那是双重磨损,不生病衰老才怪呢

所以,在无执念之人看来

一切违背生命自然规律的事情都不值得做

不能无缘无故给生命加重磨损

只有这种透彻的认知,认知到生命的规律

认知到执念就是磨损生命

这样才能安住于生命的自然状态,安逸

实际上安逸,就是生命回到自然状态

也就是遵循了生命的客观规律

二〇二三年十一月四日

要与能跟你碰撞出火花的人靠近

火花虽小,不能照亮彼此

但毕竟能增添人生的新意

与那些总在熄灭你的光的人保持足够的距离

比如离婚。离婚是为了保持足够的距离的模式的时候

离婚是好事,那样你就不会总是活在黯然伤神之中了

不用在泥潭中苦苦挣扎了

二〇二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许多人也已经明白,人之所以痛苦烦恼

源于被人为的那些主观标准所束缚

人就像活在他人与自我划定的牢房里

但是却往往难以跳出来

因为人类一直不清楚自己的脆弱

一直在寻求寄托中活着

没有新的寄托,就无法舍弃旧有的寄托

因为人们一直看不到自己的出路

看不到自己的客观生命的存在

看不到人的情感与思想有一个客观主导

那个客观主导就是人类的出路

就是一个符合生命客观规律要求的生命

那是人类完全可以抵达的全新的自己

那个全新的生命给予人的是全新的体验

只有真正的到达,而不是臆想或想象

才能获得这个真切的不可抗拒的体验

二〇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一个人活着是为自己活着,

因为,你死了,不影响别人活着

一个人做事是为自己做事的同时

也是为别人做事,因为一个人活着

与许多人活着有关联

一个人做的事,其实就是所有人的事

所有人的事加起来就是天下事

一个人,要懂得明白自己在天下的位置

自己的位置是与其他人关联中形成的

天下事,并非天的事

天的事情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决定的

而天下事可能被天下的人的主观假象所误导

所以一个人明白天意很难

但一旦明白,那就是神一样级别的人

因为洞悉了万事万物的客观规律

二〇二四年三月十一日

一个人一生变幻不定。有的人

是因为无知与简单,有的人

是因为深沉,或高深莫测

这是两种不同本质的表现

而人一生看透这两种现象

看到不同的本质

所需要的成本,即情感与思想

是一样的。因为欲望

在青春与壮年时节

会让人的理智与思想出现折射

这是无法抵制的折射

二〇二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一直以来,害怕死亡

每想到要死,心是痛苦的。

心有太多不甘心,心才痛。

其实,那是因为留恋世上的许多存在,

比如舍不下亲情,

比如还想着扬名天下,

青史留名,光宗耀祖,等等

人实际上是被自己主观臆造的东西主宰着

直到明白亲情的含义,懂得名声对人的意义

等到终于抵达人的客观生存状态

一切人为主观臆造就消失了

于是才能放下这一切了。

再想到死亡,害怕不存在了

死亡就是生存的一个步骤

也是生存远远没有完全洞悉的一部分内容

或者,现在的生存,恰是对死亡的继续洞悉

现在,每当半夜醒来,万籁俱静

生命在此时,更显现出生生不息,脉脉蠕动的魅力

生命之外的一切人为扭曲,更是如云烟袅袅了

二〇二四年三月四日

真正走向生命巅峰的人

会自然而然与众人拉开距离。人与人的差距,

不是物理距离,而是精神距离

人人都有自己的巅峰,

但人与人不会在同一巅峰拥挤

能感到在一起拥挤的人,

永远不会走向自己的巅峰

会一直处于人为共同设置的同一高度上。

那是虚假的人为的不真实的高度。

走向巅峰的人永远不会感到孤独

因为那是他的生命自然而然抵达的进程

只有处于人为共同设定的圈子里

互相依存,互相欺骗,而且习惯了这种

依存与欺骗的人,才觉得孤独的存在

二〇二四年二月二十五日

坐在巅峰的人不会环顾四周

因为那是自己生命的巅峰

不会有别人存在

习惯于环顾四周的人

肯定不是抵达巅峰的人

而是习惯了别人的高度的人

也是没有自己高度的人

二〇二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自诩自己是有良心的

就可能指责别人是没有良心的

自诩自己是有慈悲心的

就可能觉得别人没有慈悲心

其实,慈悲心也好,良心也罢

那都不过是人的主观执念与错觉而已

人,能看到生命的客观规律

能以客观的标准看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自己与他人的情感模式就会平和与公正

能做到这一点,就能自觉地护佑自己

并且有益于他人了,那样就非常难得了

二〇二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给另一个人带来痛苦

之所以引发痛苦

第一是争夺交配权,第二是争夺食物,物质资源

第三就是争夺名望与荣誉

一个人看起来是无缘无故折磨凌辱欺负另一个人

实际就是获取自己的荣誉与优越感

优越感与荣誉,也是名望的一种

二〇二三年十月十二日

哲学的最高任务是什么?

就是寻找到智慧

智慧是什么?

首先智慧的第一点

就应该是在规则面前有足够的自律能力

第二点,智慧的自觉性是无上的

一个讲哲学的教授

在公众场合抽烟,随意破坏规则

拿规则视同儿戏

这样的哲学教授,懂哲学吗

难道哲学就是嘴上给人讲讲的概念

就是在学生面前说说的哲学故事吗

大学校长是干什么的?

首先应该是以身作则,教育人的

在公众场合,TMD挂在嘴上

这样的人也配当网红校长,可笑不

可笑的不仅仅这两个网红教授

还有台下那些听众

还有那些吹捧他们两个人的人群

都是多可怕的睁眼瞎与无脑病呀

这个社会能不乱吗

能不无法无天,任意妄为吗

能不被人笑话,甚至被人厌恶吗

在公众场合就敢践踏规则的人

那背后违法乱纪的行为可能更骇人

二〇二三年十月十三日

在基本认知普遍缺乏的环境里

有的人只有普通教师的水平

在媒体多露了几次脸,就成为名人

那是知名度比较高的人

并不是有思想深度与真知灼见的人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有智慧的人并不一定是知名度高的人

因为人们容易接受基本常识

但是接受智慧却需要高认知的人

高认知的人其实非常接近智慧了

所以智慧一旦出现

高认知的人可以立刻就心领神会

二〇二三年十月二十六日

因此,智慧学的目的

就是发现生命的客观规律

完整地清晰地把这个规律描绘出来

完整地清晰地让人们的生命

从人为的千百年来形成的主观模式中

解脱出来,走上符合客观生命要求的大道

重新规划一下我们的社会制度

以及人类的生存模式

这样,人们可以主动地自觉地

接受自己生命的规律的要求

不要在背离自己的本真的路上越走越远

而让人们改变自己的陈旧观念

太难啦!这是千百年形成的,一成不变的

所以,智慧学首先是自我解脱学

是自我进入无执念世界的理论与精神食粮

但肯定能给有慧根,有悟性的人予以参考

二〇二三年十月十一日

一个自诩为正能量的人

他的包装突然被撕开

而恰恰是他的软肋被攻破

那是五雷轰顶,万念俱灰,天塌地陷

越是功名心强的人

越会觉得生不如死

前一段时间走了两个人

而且都是成功人士

一个是传媒公司负责人

一个是中国的巴菲特

如果网红出问题,也不是意外

二〇二三年十月二十一日

要问谁是教育界的英雄与脊梁

绝不是某个网红,名人

而是默默无闻坚守各自岗位的教育工作者

沽名钓誉之人,可以红极一时

但终将被自己的野心与欲望遮蔽

黯然失色,甚至跌入自己挖掘的坑内

在名利场上争名夺利的人

没有一个不是被名利心彻底打败的

这是人性规律决定了的

二〇二三年十月十八日

许多人习惯了轻信与被蒙蔽活着

那样觉得自己很快活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

在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清醒

并觉得活的痛苦,艰辛,甚至可悲,可怜

是他们习惯于轻信与被愚弄造成的

当一个能挣脱被别人愚弄

并且彻底改掉轻信他人的习惯

那样的人生获得的轻快是他不敢想象的

甚至就想不到是存在的

二〇二三年十月二十四日

虚假的事物,再伪装也是假的

随时都可能被戳穿

因为虚假的事物是脆弱的

是被大众虚假的眼光与情绪拼凑的

说不定在哪一处首先溃破

看穿虚假的面具不难

只要看追捧他的人就知道

那是一群情绪与幼稚汇集盲流

凡是成熟的人,有思想的人

看着不可靠的人

再红,即使红的发紫

也不屑一顾,不值得注视

因为这是两种虚假结合的产物

二〇二三年十月二十一日

修行的本质

过去,修行是有一些醒悟之人的专属

看破红尘找一块清净之地,没有战乱

没有灾难,享受觉悟以后的具足岁月

求证生命的圆满。一般人那都是学习

就谈不上修行,无行怎么可能修行

无行之人,就是人生的践行不够

没有把人生应该经历的事情经历完

就像没有娶妻生子的人谈爱情

连什么是人欲都不通,那能知道爱的滋味

就像没有经历过种地的辛苦,谈人生疾苦

纯粹都是自己那点心理生理反映

现在谈修行的不少,要么是为了卖书谋生

要么就是生活太优裕,没事干

找一种所谓的高雅模式生活

有的人确实在修,那是在弥补自己践行不够

但是,人的实践获得的智慧

根本不可能坐在那里靠修行得到

那绝对是空想,空修。佛经说,梦幻泡影

真正的修行就是人生社会实践

再没有第二条途径,再有,那都是歧途

二〇二三年十月九日

我之所以关注郑某人的事件

并不在乎他个人是什么结局

是继续维持其现状,继续做网红

还是身败名裂,晚节不保

这是由事件本身的发展的内在关联决定的

因为一个人的言行一旦成为集体事件

是一个人与群体结成的一种人为关联

红楼梦“假作真时真亦假”

其实我更在意这个“真”能存在多久

也是鉴别我们群体的纯真度有多高

这个“真”什么时候才暴露其假的原型

其实我更在意多少人活在虚假中

被这种看起来是“真”的东西愚弄欺骗

而这些人还非常满足于自己的轻信与被愚弄

二〇二三年十月二十四日

所以,刷抖音刷到了

某个人因为看个病,骂护士,还惹上官司

某个人,坐个车,因为让座,打起来

某个人因为点个外卖,跟快递哥闹得不愉快

网红教授公众场合抽烟被举报调查

许某某被抓进去,还把儿子抓到

马某套现跑路了,某某转移资金也跑路了

俄乌冲突,巴以冲突

无论发生多少事,一个字,脏

你就觉得人间真脏

用网红校长郑某的话说,就是真TMD

人人都会说,脏

就像郑某校长一样,不知道自己也脏

自己嘴上都是脏话连篇

这就是执念世界里的人的真实状况

二〇二三年十月十四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