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心作文】 怀禅心悟人生 持佛心观因果 (五)无求 总01577-文0642

 梁佛心书馆 2024-05-25 发布于北京

【佛心作文】

怀禅心悟人生  持佛心观因果

(五)无求 

总01577-文0642

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怹说过这样儿一句话:“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

怹的话告诉咱们一个道理:

人在心情恬静淡泊的时候儿,就能够理智的把握住该要什么,该舍什么,就能够养心增福。

人在心态平稳安闲的时候儿,就能够敏锐的察觉到祸的所在,福的由来,就能够益寿延年。

清朝的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里说:“君无须问此,只问己心。问心无愧,即阴律所谓善。”

人的这一辈子,就该好好儿的做人,做个多行善事的好人。

人的这一辈子,要能做到问心无愧,那是很难得的。

人们的生活,即有柴米油盐,也有红尘苦海。能坚持积德行善,做到问心无愧,那真是天大的福分了。

人在扪心自问时能做到问心无愧,就能让身心得到安顿。

身心安顿,心安理得,那是生命的最好状态。

弘一大师有一段儿话很值得深思:“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只要淡泊而无求,就能够静心守志,以柔弱胜刚强。

说到这儿,想起了明朝学者洪应明,在《菜根谭》里收录的这样儿一副对联儿: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一个“闲”字,就是一种解脱;一个“漫”字,蕴含几多真如。心神淡定了,就不会在乎名利和世俗的扰动,就会心境平和,就会悠然豁达。

又想起了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名句,跟上边儿的联语比对着看,还真是有异曲同工的妙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这即是人的心态,也是人的德行。静心超然的人,少私寡欲的人,应该都是比较善良的人!

还有一位老外也说过相似的话:“岁月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华,中间飞快流淌的,是年轻隐隐的伤感。世间有许多美好的东西,但真正属于自己的却并不多。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在这个纷绕的世俗世界里,能够学会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也是一种境界。”

说这段儿话的人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

而出自西方哲学家之口的“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的句子,实在是太有中国味儿了。由此可见,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的学识是多么的渊博。

总的来说,人是要有一点儿信仰的。我们常说佛度有缘人,其实大多数宗教也都是劝人为善的。在当前这个喧嚣的社会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为人处世就能很从容。

当大家看清你的人品,自然会有口碑和信任,然后瞅准了干点实事,生活自然会得到改善。这和唯心主义没有关系,但是因果关系确是自然而然的。

心态平和了,功利心自然就少了。心有所归了,为人处世自然也就淡定了。

做人少一点儿功利,就多一份实在;少一点儿苛求,就多一份宽容;少一点儿虚伪,就多一份真诚;少一点儿烦恼,就多一份平静。

我曾经写过一首这样的诗:

“浩浩光如水,溶溶月似金。

红尘清净处,苦海悟禅心。”

据说,在广州白云山能仁寺中有一副对联:

“不俗即仙骨,

多情乃佛心。”

我的理解是:有人追求物质的富足与奢侈,有人渴望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不俗”不是清高,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不为世间的烦恼所困扰。

我本来就是个凡夫俗子,虽然取字“佛心”,但是,说到了儿,还是个俗人。

我们能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环境中保持清醒,不随波逐流,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仰实属不易。

最后再啰嗦两句:拉拉杂杂写完了这些汉字,起初是要解释我自取的字——“佛心”,结果却写成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关系。

就这样吧,七十多岁的人,有些老糊涂了。抓不住主题,前言不搭后语的事,在今后的文字中还会发生,请您多包涵……

【《怀禅心悟人生  持佛心观因果》全文结束】

【佛心作文】

怀禅心悟人生 持佛心观因果

(五)无求 

总01577-文0642-插0014-图03680

篆刻/作文:梁佛心

2024年5月25日 星期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