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做好一家机器人公司?

 張先民 2024-05-25 发布于北京
图片
似乎很少有人讨论这一个话题。也许新兴,也许缺少评价标准。
是融资能力强的取胜?还是销量营业能力强的更好?还是利润比较好的更让人敬佩?还是客户评价满意度比较高的更长久?
志友们不是行业权威,但对行业的笃定和内心的热火推动我们表达,也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一起探索,一起共创。一个月、一年也许没有什么有建设性的认知,但假以十年,终有积累,我们愿意记录,我们愿意陪伴。
有的朋友想成为独角兽冲击上市;有的朋友就想做一个小而美的公司,略带一点惬意的赚些钱;也有些朋友就喜欢折腾点事儿,大家一起合作做些酷的事也很好。
这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时刻让我们勇敢一点。
可现状是经济下行期,每个人都很艰难。有的人会被质问订单啥时候签,客户怎么才能买单。有的人在焦急等待回款,过好当下一天。有的人在想薪资怎么发,融资什么时间能到点。有的人徘徊在离职的边缘,等待回转。
这是理性回归,也是对一个公司生命力的考验,直面游戏的挑战。
志友们是行业实战派,对机器人有一定执念,内心有火,一定要做一个好的机器人。也许我们不知道该做成什么样?只是脑海中时不时会闪过几个科幻电影的片段,变形金刚感觉很酷,大白很感动,瓦力让我们有很多思考。不为证明,只为心中的火不被熄灭,耐心、笃定、长期主义是实战派的底色。
图片
志友们虽不是机器人权威,但我们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我们如何定义未来新型机器人公司呢?
未来新型机器人公司=细分场景洞察能力 产品化能力 技术壁垒构建能力 商业化增长能力
细分场景洞察能力,大面上谁都可以聊,但是深入进去,比如养老康养场景:未来发展趋势?客户和用户诉求?机器人落到那个具体的场景里?有哪些细分?他们的SOP是啥?未来如何和人协作?该场景引入机器人的动力是啥阻力是啥?有哪些关键的触点?这个阶段能接受的价格和能力是啥?
产品化能力,结合场景的形态创新,满足当下阶段的最佳性价比,取巧的颜值,确保可接受的稳定性,高人效的量产能力。
技术壁垒构建能力,当下真的有技术壁垒嘛?其实很难。但专业可用数据、设计出来的性价比、全栈技术整合能力、结合场景的AI业务持续优化迭代能力。
商业化增长能力,从0-1的客户POC样板工程打造,从1-10的案例复制口碑传播,从10-100的国内海外渠道生态构建合作。
不远几年,AI机器人实战派深度定义未来新型机器人公司。
图片
我们做机器人是为了赶热点嘛?我们做的机器人真的有用嘛?
不,实战派为价值而生,在场景里找到用户,让用户和产品成为朋友。我们承受质疑,但不逃避质疑,不断优化迭代,朝价值越来越近。
前段时间有朋友在海外落工厂,国内很好管理,客户服务很及时,但海外很多很急的单子搞不下去,因为员工到点下班,还动不动有行业协会搞些麻烦。朋友说一定要搞些自动化生产的机器人,真想省点心。而且国内的工业机器人现在也很便宜,性能也不错。国产替代,国产全球化,这也是国人的骄傲。机器人可以让人省心。
最近几天和一个做外骨骼机器人的兄弟聊,他们在帮助瘫痪的人重新感受站起来,而且成本很亲民,得到一些用户的高度认可。瘫痪的人,内心都坚强而独立,想要有一定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机器人可以让人有尊严的活着。
9.9w的人形机器人很酷,但没有太多可玩性,没有一两万的狗好玩。一两万的狗没有大疆无人机拍照和机甲大师打比赛酷。飞手成为职业,比赛就是游戏。机器人可以让人很酷,未来会越来越酷。
马斯克的FSD12真不错,端到端算法效果让落地信心大增。特斯拉也发布了ROBOTAXI,有朋友开始畅想,未来升级了FSD,上下班送我,中间可以出去接单挣钱,就像有了分身一样,这个想象空间真是太诱人了。机器人可以让人成为超人。
机器人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所有的资金、时间和心力都应该花在不断地优化产品价值上,不断打穿场景上。我们该做的是做让人省心的、让人有尊严的、让人很酷的、让人成为超人的机器人,难道不是嘛?
图片
我们是造物者,我们孕育的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产品,需要美,而不是一堆杂乱的硬件和看不懂的代码。
当老板对产品的未来质疑时,当团队对前途迷茫、应付了事时,这不是在创造而是在伤害。没有生命力的团队造不出有生命力的产品。这时我们该怎么办?
为什么大公司孵化新产品往往失败?绝大部分就是因为没找到打造产品生命力的动力,老板不深入创造,执行的人没用对公司的核心基因。而小公司时常有颠覆创新,就是因为团队本身就有生命力,就是在不断的创造。
最近感觉女儿越来越聪明了,因为她时不时的会给些惊喜,成长很快。大模型有明显进化的时候我们也有同样的感受。机器人也是如此,要不团队快速成长顺带把机器人带成长了,要不就创造一个机制,让机器人自成长,像小孩一样不断地自我学习进化。惊喜往往来自不经意间的成长,不断成长就是生命力。
未来新型机器人公司就是要不断的打造有生命力的环境和团队,让有生命力的机器人产品自然的流淌出来。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好玩,同时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事情。
图片
我们害怕两件事:机器人成为人,人成为机器人。
我们做的机器人要温暖而不冰冷,不是为了替代人也不只是一个工具,而是为了人机协同,创造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我们做的机器人安全值得信任而不是威胁和危险,我们做机器人是为共建美好,美好生活、美好工作、美好想象。我们做的机器人不是人,而是伙伴、朋友,这是我们潜移默化无需提及的约定。
现在的机器人背后需要很多人服务,数据要很多人标注到眼花缭乱,测试实施部署低效而枯燥,机器人不够稳定导致服务团队庞大但无效。团队一直低水平重复没有成长,客户反馈越来越差,这个我们能忍嘛?不能,我们不能把人当成“机器人”,哪怕他们是自愿的或者无意识的。
AI革命背景下,我们有幸参与创造一个人和机器人协同的时代。让人成为人,一起期待未来新型机器人公司繁荣的到来。
感谢阅读,这是实战派的心声,你有什么观点,欢迎预约《行聊》第一期:如何做好一家机器人公司,一起聊聊,感兴趣添加小助手回复“行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