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将军之八十一:黄魏等四姓名将全国第34-37名: 24人

 启我东疆 2024-05-25 发布于黑龙江

一、中华将军之八十一:慕容氏名将全国第34名----8人

者zjw按:  一、前燕6     二、后燕1     三、唐1     共8人

排名  姓名        生死年        出生地                        战績  任职   结局

一、后燕1

1、慕容垂一鲜卑族一后燕2

  慕容垂(326年-396年),字道明(一字叔仁),鲜卑族,昌黎棘城人,十六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被誉为一代“战神”。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景昭帝慕容儁异母弟。生母兰淑仪。后建立后燕,称帝,死后谥号“成武”,是为后燕成武帝

  慕容垂原名慕容霸,字道业,小字阿六敦。因其聪明有器度,慕容皝本想立他作世子,因遭群臣劝谏而作罢,这也引来慕容儁对他的忌恨。慕容儁在位时赐名<垂夬>(以此奚落他“坠马折齿”糗事),后慕容<垂夬>根据谶文而省“夬”改为“垂”。[4-5]

  前燕时,慕容垂屡立战功却郁郁不得志。369年,枋头之战中领导前燕军大败桓温,反遭受当政的慕容评排挤,无奈携子出奔前秦。在前秦,前秦天王苻坚对其极为赏识,亲授冠军将军。383年,淝水之战中前秦大败,他护驾北返。384年,自称燕王,建立后燕。394年,台壁之战取胜吞并西燕。395年,后燕、北魏参合陂之战,太子慕容宝惨败。随后慕容垂率军再攻北魏,在此期间发病加重,在退军时去世,时年七十一岁。

二、前燕6

  2、慕容翰一鲜卑族一前燕1

  慕容翰(?―344年),字元邕,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前燕武宣帝慕容廆庶长子 ,前燕文明帝慕容皝长兄,十六国时期前燕将领。慕容翰勇武善射,足智多谋,深受父亲慕容廆的器重和宠爱,授以杀敌陷阵的重任。咸和八年(333年),慕容廆去世,其弟慕容皝继位,统治辽东。慕容翰因遭慕容皝猜忌,于是投奔鲜卑段部。后来又回到前燕。咸康八年(342年),献计击败高句丽。 建元二年(344年),又打败鲜卑宇文部。慕容翰在此战中身受射伤,长期在家卧床养伤,后来伤情痊愈,在家中试着骑马。有人告发慕容翰假称有病却私下练习骑乘,怀疑他想作乱。慕容皝虽然仰仗慕容翰的勇悍和谋略,但心中终究有所忌惮,于是下令赐死慕容翰。

  3、慕容皝一鲜卑一前燕2

  慕容皝(公元297年―公元348年),字元真,小字万年,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西晋辽东公慕容廆第三子,十六国时期前燕的建立者。333年慕容皝以平东将军继其父慕容廆之位,统领辽东。337年,自称燕王,建立前燕,定都大棘城。342年,迁都龙城(今辽宁朝阳)。348年去世,时年五十二岁。其子慕容俊称帝后,追谥为文明皇帝,庙号太祖。慕容皝“雄毅多权略”,崇尚汉族文化。其在位期间平定内部叛乱,击败宇文部和段部,击退后赵进攻,破高句丽,威震北方,为日后前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慕容廆一鲜卑族一前燕3

  慕容廆(269年―333年),字奕落瑰,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慕容部首领慕容涉归之子,前燕建立者慕容皝之父,吐谷浑第一代首领慕容吐谷浑是其庶兄。五胡乱始时期,慕容廆遂于西晋永嘉元年(307年),自称鲜卑大单于。慕容廆政事修明,爱护人才,故士大夫和民众多归附之。东晋太兴三年(321年),受东晋政府命为都督幽、平二州、东夷诸军事、车骑将军、平州牧,封辽东公。咸和八年(333年),慕容廆去世,谥号襄公。永和八年(352年),其孙慕容俊称帝,追谥慕容廆为武宣皇帝,庙号高祖。

  5、慕容恪一鲜卑族一前燕4

  慕容恪(321—366.7.19),字玄恭,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十六国时期前燕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

  慕容恪多年征战,屡胜无败。若仅此而已,他也不过是那乱世的一位本领出众的武将。事实上,慕容恪更折服人心的,是他表现出的品性。当时他大权在握,才华远在皇帝慕容俊之上,然而却尽心尽责地辅佐自己的二哥。对朝中的同僚,也都谦逊相待。

  6、慕容隆一鲜卑族一前燕5

  慕容隆,公元397年5月18日出生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鲜卑族,将领。慕容垂一生后代很多,诸子当中比较有名的有段后所生的慕容令、慕容宝,但段后在前燕时即被皇后可足浑氏害死。

  7、慕容农一鲜卑族一前燕6

  慕容农是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之子,他与慕容隆一样,是慕容垂的爱姬所生。史书上最早关于慕容农的记载是在东晋太和四年(369年),当时东晋大司马桓温率军进攻前燕,其父慕容垂力挽狂澜,击退晋军。

     三、唐1

8   慕容绍宗  是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太原王慕容恪之后裔。深沉有胆识,兵机戎略,在世           见  推。官至尚书左仆射,封燕郡公,以东南道行台,率军出征,寒山、涡阳之役,破侯         景,摛萧渊明,势若摧枯拉朽,一时将帅皆有所不及。围攻颖川,算尽数奇, 竟遭厄             运,投水而死。终年四十九,追赠尚书令、太尉、青州刺史,谥号景惠。位列唐朝武庙           六十四将。 

二、中华将军之八十二:爱新觉罗氏名将全国第35名: 6人

者zjw按: 满清皇族6人

排名  姓名        生死年        出生地                        战績  任职   结局 

1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559-1626  明建州左卫女真,1616建国称汗,在位11年。少年坎坷、

     乱世立志。父祖犯明边,被李成梁杀而报仇起兵,统一女真。八旗立国、文字兴邦;

      胜萨尔浒、逼山海关;计丁授田、迁都扶蒙;宁远兵败、抑郁而死。

2   爱新觉罗皇太极 1592-1643  清朝创建者。哈赤八子,母叶赫纳喇氏。1626即位,

     在位十。英姿少年、行伍健儿;化解矛盾、发展经济;扩充乒源、加強集权;

      纵横驰骋、 决战决胜;柔情依依、溘然长逝。

3、爱新觉罗·多尔衮  1612-1650  开国元勋,清朝入关时的摄政王。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天聪二年(1628)以初次从征察哈尔多罗特部有功,

     赐号墨尔根代青(满语,聪明之意)。此后数次入明境内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掠略,

     又征察哈尔、朝鲜,攻大凌河、锦州、松山等地,为清太宗皇太极所器重,逐渐跃居

     于后金军主要统帅之列。天聪五年执掌吏部,崇德元年(1636)封为和硕睿亲王。

     崇德八年,皇太极因病突然死去,因储嗣未定,清朝皇族面临王位之争。多尔衮以

     镶白、正白两旗势力拥立皇太极年仅六岁的第九子福临为帝(即清世祖福临),

     由多尔衮与济尔哈朗共同辅政。不久,多尔衮集大权于一身,其地位越过济尔哈朗,

     各衙门关白政事、记录档册皆以多尔衮为先。

     顺治元年(1644)三月,李自成攻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见李自成起义)。

     清朝统治者抓住机会,立即向关内进军。四月,以多尔衮为大将军的满蒙汉八旗兵

     与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互相勾结,共同镇压农民军。山海关之战,李自成军失利,

     退回北京后,率部西走。五月,多尔衮入京。十月,迎福临至,即位北京,正式宣

     布清朝对全国实行统治。多尔衮位崇功高,权势日增。是年加封为叔父摄政王,

     五年又尊为皇父摄政王,以皇帝之尊亲代行皇帝职权,成为清入关初年的实际统治者。

     多尔衮摄政时期,以入关前已经建立的政治制度为基础,进一步仿照明制,加强封建

     专制政权。多尔衮在维护“权归满人”的同时,对汉族地主阶级、故明官员采取了

    “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录其贤能,恤其无告”的政策。令原明朝各衙门官员,

     俱照旧录用。顺治五年又设六部汉尚书、都察院汉左都御史各一员。为发挥汉族

     官员在政权中之作用,六年,下令禁止满洲诸王干预各衙门政事及指摘内外汉官。

     为广泛招徕汉族地主阶级,又礼葬明崇祯帝后,开科取士,网罗人才。

     清代中央集权的加强,经历了皇帝与旗主、诸王之间的不断斗争而逐步实现。

     多尔衮采取措施限制由满族贵族、大臣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集权力

     于摄政王之手。又罢诸王兼理六部事务,以各部事务由尚书掌管。诸王有干预各

     衙门政事者即行治罪,从而又推进了皇太极以来的中央集权。

     清军入关之后,李自成军退回陕西,张献忠驻军四川(见张献忠起义)。明臣史可法、

     马士英等拥立福王朱由崧于南京。多尔衮先以重兵追击李自成于陕西、湖北,复命

     豪格入四川攻张献忠。顺治二年,多尔衮派兵下江南,渡长江,破南京,福王政权亡。

     三年,清军入浙江,六月破绍兴,南明鲁王遁走入海;八月清军入福建,破延平、

     汀州,唐王被执。清军相继入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多尔衮

     摄政七年,除西南之云贵等地尚有南明桂王政权及农民军之余部,海上有郑成功之

     抗清活动外,清军已占有全国之大半地区,为清朝建立全国政权打下初步基础。

     为维护满族贵族利益,多尔衮摄政期间的一部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

     尤以剃发令、圈地令、逃人法、易服、投充等项,在一定地区内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顺治七年冬,多尔衮出猎边外,十二月初九死于喀喇城(今河北滦平东),

     年仅三十九岁,被追尊为“诚敬义皇帝”。顺治亲政后,被首告“阴谋篡逆”,

     诏削爵,平毁墓葬,家产籍没。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帝为多尔衮昭雪,

     恢复了多尔衮的封号,成为清代八家铁帽子王之一。

4   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皇帝,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61年),挫鳌拜,战胜三

    藩、明郑、准噶尔,驱逐沙俄侵略军,确立黑龙江流域的领土主权,怀柔招抚喀尔喀蒙古。

5  爱新觉罗·岳乐(1625年—1689年)清朝宗室、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

     饶余敏贝勒阿巴泰第四子,清朝顺康年间功勋卓著的亲王,为清朝入关后的稳定

     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初封镇国公。顺治六年(1649年),封贝勒。顺治八年

    (1651年),袭爵,改号安郡王。顺治十四年(1657年),进爵亲王。康熙

     二十八年(1689年),岳乐去世,年六十五岁,谥号和。死后因贝勒诺尼攻讦

     被夺谥降爵。

     三藩之乱爆发初,局势恶化,岳乐于康熙十三年(1674)挂定远平寇大将军印,

     率军收复江西,进入湖南。吴三桂先后调集10万大军,死守长沙,双方形成僵持

     之势。4年后,吴三桂在衡州(今湖南衡阳市)暴卒,相持难下的湖南战局才发生

     重大变化。岳乐率大军进入长沙,随即挥师西南,在通向贵州的战略门户湖南

     武冈告捷。这是岳乐在三藩之役中的最后一战。岳乐收复湖南同时,两广、福建

     、浙江、四川等省相继平定,清朝胜利已成定局。年底,玄烨命岳乐率部分将士还师,

     由侄子彰泰接替他总管军务。三藩之乱期间,王公子弟多年轻且不习战,岳乐老成

     持重,富有军事经验,成为皇族中难得的帅材。他领兵出征五年半,建立了殊勋,

     受到隆重的礼遇。

6 、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

     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

     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清朝名将。

     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为和硕额真,旋封贝勒,统正白旗。崇德元年

    (1636年),被封为豫亲王。崇德六年(1641年),参与松锦大战,获大捷。

     顺治元年(1644年),以定国大将军从多尔衮入关,击败李自成军。旋挥师破扬州,

     杀史可法;下江南,俘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晋和硕德豫亲王。

     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十八日,多铎染天花死亡,年仅三十六岁,谥号“通”。

     乾隆年间诏配享太庙。一生战功彪炳,乾隆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主要成就:松锦大战生俘洪承畴,灭李自成、破扬州、南京,平定江南。

三、中华将军之八十三:黄姓名将数量全国第36:5人

者zjw按:   一、三国3    二、唐2      共5人 

排名  姓名        生死年        出生地                        战績  任职   结局 

一、三国3

1、:黄忠   ?-220   河南南阳    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勇敢果毅、冠于全军。

          黄忠的箭法举世公认,号称“箭神”。能开三石之弓,他的箭术,

          是三国里独一无二的,百发百中,箭无虚发。在老年时期表现活跃,

         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常常独当一面,与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齐名。

2  黄盖  湖南零陵  打击豪強,扶持贫弱,赤壁纵火,千古留名。

3   黄权  字公衡,四川阆中人。弘雅思量,有文武干略,前后事刘璋、刘备。刘备定益州,

    拜偏将军,建策取汉中。及刘备杀夏侯渊、定汉中,皆其本谋。刘备征吴,黄权镇北将军,

    屯江北以御魏军。及刘备夷陵覆军,黄权归路为吴军阻断,无奈归降魏国。刘备闻讯,

    并未为难其家小。黄权在魏国为魏文帝曹丕赏识,颇受重用,拜镇南将军,封育阳候,

    镇河南。官至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去世后谥号景。

    黄法氍   字仲昭,(陈朝)江西乐安人。少劲捷有胆力,顾便书疏。值梁末丧乱之

     际,达向背之理,起兵从龙。平候景、御北齐,戡乱平叛,至于战胜攻取,累平宼

     难,可谓当时良将,一代吴、耿。官至镇南大将军、侍中,豫州刺史,镇寿阳,

     都督六州诸军事。享年五十九,追赠司空、中权大将军,谥号威。

二、唐2

4   .中越王 黄乾曜    (?~758)

5  .齐帝 黄巢             (820~884) 

四、中华将军之六十一:魏姓名将数量全国37:5人

者zjw按:一、秦之前2           三、唐1    四、南宋1    共5人  

排名  姓名        生死年        出生地                        战績  任职   结局 

一、秦之前2

1=- 、魏无忌信陵君魏无忌,因窃符救赵而名动天下数百年,信陵君窃符救赵,代替晋鄙

       为主将,带领八万魏军,解除了赵国邯郸的秦军之围,保住了危如累卵的赵国。同时

      也延缓了秦国一统天下的脚步。再之后,秦国围攻魏国,魏无忌回归魏国,依靠威望,

      四面求援,最终组织起五国联军,共抗秦国,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使秦国将领蒙骜战

     败而逃,联军乘胜攻至函谷关,秦军紧闭关门,不敢再出关,这是关东各国对秦国

     最后一次像样的胜利。

2  魏章,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秦国将领。公元前312年,得樗里疾之助,大败楚军于丹阳

       (今豫西丹水北),俘其将屈匄,斩首八万,夺取了汉中之地。

       公园前313年,齐楚联军攻秦,张仪戏弄楚王坏齐楚联盟,楚王怒,盟齐伐秦,

       前312年,樗里疾所率领的秦军与韩军在雍氏击败景翠的军队,继而与魏章的部队会合。

      秦、韩联军与楚军在丹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丹水和淅水交汇处一带)交战,楚军大败,

      被斩首八万,楚国大将军屈匄及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名将领被俘,屈匄被俘后遭处决,

      秦军乘胜夺取楚国汉中之地六百里,设立汉中郡。 

二、三国1

3、 魏延   ?-234  河南桐柏东义阳   刘备旧部,入川有功,升牙门将军。杨魏交恶,

         误国殒命。就是那个脑后长有反骨的家伙。智勇双全、心高气傲,是五虎将之后的

         最佳第六人。就兵出子午谷的战略方案,和诸葛亮发生矛盾,诸葛死后背叛蜀国,

         被马岱斩于马下。

三、唐1

4=-  郑公魏征第四。原为李密谋士,后随李密降唐,为唐朝招降李世绩。窦建德进攻河

       北时被俘,窦灭亡后重回唐朝,隶太子李建成麾下。玄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因

      感知遇 之恩,凡事知无不言,以进谏著称。终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说贞观之

       前辅佐 之功以房玄龄第一,贞观之后以魏征第一。贞观十六年病故。

四、南宋1

5、魏胜

     魏胜(1120年—1164年),字彦威,淮阳军宿迁县人江苏邳县,南宋抗金名将。出身普通农家,

     早先应募为弓箭手,多次参与抗击金军,绍兴三十一年,金朝皇帝完颜亮出兵南侵,

     魏胜率军三百,收复海州。隆兴元年,遭到贾和仲诬陷,后来被平反。隆兴二年,金军

    入侵时,率军抵抗,刘宝不发救兵,孤立无援下力战金兵,中箭坠马而死。追赠保宁军

    节度使,谥号为忠壮。

    经典战役:海州之战,不详——30万,运用世界上第一支炮兵部队作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