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看绣惠老家四关四隅,满满的都是回忆~

 glchuan 2024-05-25 发布于天津

        章丘城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了,在解放后破四旧时被拆毁了,真是太可惜了!随着章丘区规划设计,现在要重建章丘古城,四关四隅面临着整体搬迁,周六带着老爹去老家看看,这里毕竟是我们的老家,生我养我的地方,对这里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开车老爹上下不方便,所以借了同学三轮车,一路走走停停,半小时来到了老家,从大桥路开始逛。

图片

章丘古城建于公元569年,分为四关四隅,城内是个田字格,以邮电局十字路口为中心,东南角九十度为东南隅,西南角九十度为西南隅,东北角九十度为东北隅,西北角九十度为西北隅;然后城门分内外,都有名字,南门外门叫长泰门,内门叫明秀门,护城河以南是南关;北门外门叫永定门,内门叫清平门,护城河以北是北关;西门外门叫道济门,内门叫锦川门,护城河以西叫西关;东门外门叫澄清门,内门叫绣江门,护城河以东叫东关,以东西马路为界,路南叫东关南,路北叫东关北,目前只有东关还有围子墙,顺着绣江河西岸断壁残垣。

这是东关大集摆摊子的地方,以前因为阻碍交通把大集从街里搬迁到这里了。

图片

这是绣江河大桥,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绣江河是我们章丘人的母亲河,一千多年来孕育了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的章丘人!

图片

图片

这片属于东关南,顺着围子墙前一条水泥路向北走不远就看到围子墙了。

图片

这一段围子墙还算保存不错了。

图片

图片

东关南改革开放时富裕的很早,号称扒鸡村,家家户户都做扒鸡,远销省内外。

图片

这是老东关大桥,过去都是三四米长条棚石铺成的,八十年代末期曾经重修过,碑文写着大明洪武多少年修。据说桥下埋着一把斩龙剑,不管多么汹涌的洪水都会从桥下顺利通过,那年从桥底基础里挖出了四尊镇水神兽,有一尊被吊上岸来,放在桥东北角木货市口,不知道啥时候被人偷走了!

图片

这条路口往北顺着绣江河也有一段围子墙的。

图片

这是东关大街,过去是商铺云集的地方,异常繁华。

图片

东关南外斜街,道路真是斜的,向西南延伸到寨子路口。和它对应的就是外斜街,放镇水神兽的那条木货市街也叫外斜街。

图片

路边墙上都已测量过了,喷着红色拆迁编号。

图片

东关南村委会。

图片

图片

古香古色王家大院

图片

图片

这是饮马沟街,过去牵着战马去河边喝水的路,所以叫饮马沟街。

图片

这是蒜市街,过去卖蒜的街道。

图片

图片

这里是从金盘村流过来的水补充到护城河里的地方,目前啥都没有了。

图片

图片

菜市场,有三十多年了,我小时候买菜就来这里的。

图片

这个十字路口向北是省道071线,拆了城墙建成的马路,有五六十年了。

图片

这是东南隅城墙街,过去这里城墙都拆了成宅基地了,护城河也很窄很浅了。

图片

往北的这条街是仓熬巷。

图片

图片

顺着青龙街向北走看看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西北角是老公社驻地,以前是城隍庙。后来是284部队也住过家属。

图片

图片

东南隅村委会。

图片

前面看到了几个熟人。

图片

年纪最大的是韩继武老师,老爹的老同事!握手这位的父母和老爹都是同学,而且他妈妈和我奶奶是亲姨表姊妹呢。见了都特别亲!一问岁数57了!旁边那个是老爹同事黄校长的儿子,都不是外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聊了几句继续向北走来到了东大街,路北就是我们东北隅王家巷了。

图片

繁华的东大街。

图片

图片

冯哥老家,骑得三轮车就他的。😬

图片

这里就是古城中心的十字路口,因为四隅从这里开始的,所以叫隅首,西北角是老邮电局,上世纪八十年代重新建好了。

图片

向南的路口就是南大街。

图片

向西就是是西大街。

图片

路南老镇政府驻地。

图片

一路向西。

图片

路北是西北隅的大施胡同。

图片

民利街。

图片

进去看看。

图片

走到头到了南园了,遇见了熟人,老爹的老学生了,是我同学的姐姐,虽然有三十多年没见面了,看长相还能看出来呢。

图片

南园菜地。

图片

图片

西南隅的城墙街。

图片

图片

后来砌的护城河。

图片

图片

图片

西南隅的南顺河街。

图片

还有一个老门洞呢,保存的不错。

图片

老西关桥。

图片

图片

图片

南寺巷,过去旁边镇教委就是南寺。

图片

一条东西小巷。

图片

西南隅也在测量呢。

图片

小姨家胡同。

图片

图片

南寺巷我在这里长到五岁搬家走的。那时候已经开始记事了。这是同学妹妹洪文,他父母还是母亲做媒的,她妈妈是母亲的好姊妹。好几年没见他们了。

图片

老大门没大变样,小时经常去他们家玩,进去看看。

图片

过去是四合院的,青砖瓦房,西南角还有个小二层楼呢。

图片

西屋是主房。

图片

西南角小楼。

图片

图片

小姨老家——徐家大车门还保留着呢!

图片

这是高家房子,大门还不错,过去我们家租后面的房子住了四年。儿时的记忆犹新,记得我三岁时母亲在那里摊煎饼,我自己爬过去,一把把暖瓶拽倒了,热水烫了我脚面俩水泡呢!

图片

大门侧墙和院墙都破烂不堪了,我们住过的老屋也接近坍塌了!

图片

我们那时住在南屋里,屋子东边是茅房,西边是饭屋,院子里棵大枣树呢。五岁搬家走的时候我出去玩回来还把玩具铁小碌碡放在门后呢,母亲说咱搬家了,不住这里了,我还恋恋不舍的走了,一晃已经45年了!

图片

几个老熟人一眼就认出了老爹,亲切握手交谈。

图片

图片

这是隔壁李浩老师家侄子胥子哥也得六十多了,模样没大变,只是剃光头了。

图片

胡同里这不是房东大娘吗?都不认识我了。有十几年没见面了。

图片

过去大门过道里的神龛。

图片

图片

辣子婶子还能认出我来呢,还能叫我小名呢!真的很感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朮老师,我初一的班主任,也得十几年没见面了,跟随女儿去青岛定居了,这次是为拆迁测量来的,真是难得一见了!

图片

合影留念吧!

图片

南寺巷该叫德同街,这是巷口的影壁墙。

图片

图片

图片

西南隅村委会。

图片

图片

这是我出生的地方,爷爷把兄弟家,1970年阴历三月十八父亲从潍坊市调回老家在这里租房住,母亲从潍坊怀着我回来,9.24日在南屋里生的我,那时没有表,敲门问的对门时光照相馆说凌晨两点了。

图片

出来又是南大街,路东就是东南隅。

图片

这是我家租住的第二家房东家,早就大变样了。

图片

在我满月后不久又搬到了这户人家,一直住到来年清明节。后来才搬到南寺巷的。这是高婶子,见到老爹才认出我来的!也是得二十多年没见了。

图片

作者:知秋


本文来源:章丘广播电视台 | 版权属于原创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