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验课:丑橘山茶次第新

 紫陌红尘2 2024-05-25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图片

五月

SUMMER 2024 /   读书笔记

RECRUIT

图片

“善良的人往往容易相信别人的善良,

 并因此低估了恶人存在并且作恶的可能性。”



【案例图】

图片


【绘画要点】
《丑橘山茶次第新》是采玉老师的体验课,这是一幅小写意的花鸟作品。主要学习山茶花的画法,了解小品清供图简单构图的方法。本节课的答疑要点是:
1、先画双钩花瓶,用小号兼毫毛笔调整淡墨,中锋行笔画出具有粗细,虚实变化的外轮廓线条。再继续画出花瓶表面不规则的裂纹,注意裂纹不一致的大小变化。
2、画花头用大号兼毫毛笔,调整中等层次的曙红和硃磦在笔肚,控好水分,再在笔尖蘸浓曙红。画花瓣用点厾法,中侧锋用笔,画出花瓣边缘转折起伏变化,单个花头在组合时注意五个花瓣中间聚拢外部分散,以及花瓣大小变化。几个花头在组合时,注意疏密、大小、主次、姿态的变化。
3、其次点花蕊,用小鸿毛勾线笔,调整粘稠的钛白,中锋行笔两到三笔画出蕊柱,再调整钛白和藤黄,在蕊柱上方错落有致的点出花药。
4、画叶片时用大号兼毫毛笔,调整花青、藤黄和赭石的颜色,再在笔尖上调整中等墨色,行笔时注意提按的关系画出叶片。叶片在组合时,注意疏密、大小、遮挡、浓淡、姿态的变化。

5、枝干用小号兼毫毛笔,调整赭石加墨的颜色在笔肚,再在笔尖上调整浓墨色,中锋行笔利落的画出具有转折粗细变化的枝干。

6、丑橘先用小号兼毫毛笔,调整淡墨色,用稍干的笔触,画出方中带圆的外轮廓,再把笔锋散开沿着丑橘的外轮廓,用鱼鳞皴皴擦出丑橘的体积感。丑橘叶片用中等偏重的墨色,画出。

7、染色,用大号兼毫毛笔,花瓶调整淡花青,丑橘调整藤黄加赭石的颜色染出。


国画工具:

纸张:圆卡内径33x33cm   圆形生宣卡纸

毛笔: 大、中、小号兼毫毛笔,小鸿毛勾线笔

国画颜料:曙红、硃磦、钛白、藤黄、花青、赭石

图片


【步骤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绘画视频分享】
【国画知识拓展】
国画常见的一些构图规律:
(一)主次关系
在国画中,主体只有一个,其它的是陪衬的次要的宾体,起着辅助、从属于主体的作用。主和宾是相互依存、浑然一体的,只有国画构图中“宾主分明,画面才能主体分明,才能不至于“喧宾夺主”。
(二)起、承、转、合的关系
“起”、“承”、“转”、“合”是一幅国画的几个关键的相关联的环节。所谓“起”,是主体展开气势和方向,“承“是按主势和起势,增加变化,充实、丰富层次,因势利导的运动过程。“转”是借势逆转,以增加变化和趣味,是指打破主势,增加矛盾改变方向的部分。“合”,是复归于主势,总结全局,气势的复归,以达到相接相承、相呼应的统一完善的结局。一幅绘画中有多个的开合、承接、转折。
(三)虚实关系
在国画中有“阴阳相生”、“虚实相生”之论法。它是一对矛盾,有虚则实存,有实则虚生,这样才能达到“生动自然”。“实”可以指在国画画面上的突出的实实在在的主体,“虚”往往指处于次要的、远的、淡的、衬托的物象。古人有“知白守黑”、“以虚衬实”的说法。在国画中尤其重视“虚白”的地方,“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它往往是画中的关键地方。观者往往从实处着眼,虚处留意,它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达到意外之意,画外之画的“虚境”。
(四)疏密、聚散的关系
国画有“疏可跑马,密不通风”的说法,要求有大疏大密的对比关系。这里包括有疏与密、聚与散、动与静、明与暗种种对比。要求通过对比产生一种运动感、节奏感和韵律感,在布局中使画面更加富有变化。
(五)蓄势与写势
古人将国画构图称为:“置阵布势”。一幅国画作品必须有一种气势和力量,具有一种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势不可挡的气势。运用虚实、抑扬顿挫、曲折往复等方法,以达到“欲左先右”、“欲放先收”、“欲行先蓄”变化,最终完成“蓄势”。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